对于沈荃来说,一生中最值得记忆的日子,就是扶苏四年秋季。
这一年,淮阴侯韩信结束了东征朝鲜,为朝廷立下了汗马功劳,拓土开疆,新增4郡。韩信交回了将军印符,终于能够闲下来,韩信和沈荃在这一年的秋季终于结婚了。
两个人从相识到结婚,也经历了数年时间,因为韩信一直忙于征战,沈荃又忙于橡胶产业的相关科研生产,两人的婚礼被耽搁了一段时间。终于等到两次战争结束,韩信算是有精力准备这场婚礼。
新郎新娘分处两座城市,只能以周末恋人的形式,你来长安或者我去洛阳这样在婚前见见面、吃吃饭、逛逛街,这样培养一下感情。
都是天下英雄,并没有那么多扭捏和拘束,婚前的这些相处也增加了彼此的了解和感情。到了这一年秋天,终于可以正式成礼了。
婚礼是在长安城淮阴侯府举行的。这是淮阴侯韩信在长安的居所,淮阴侯作为扶苏朝少数的彻侯和仅有的三位万户侯之一,在长安的这座宅邸也是相当气派的。
长安的淮阴侯府是一座五进院落。占地超过十五亩(秦亩)。
第一进门厅院是仆役门房和接待外客的院落。
第二进是外厅,待客和府中的仪式、宴饮都在这一院落。
淮阴侯夫妇的居所在其中第三进院之中。
四进院是淮阴侯的子女居住的院落。
第五进院落是相当漂亮的花园。
侯府新建不久,栽植的树木还都很幼细。几十年后,这座侯府才会翠柏苍松郁郁葱葱。现在则多多少少还是有些单薄。
但是整座侯府张灯结彩,彩布编结的花朵和从大门外开始挂起来的彩色灯笼,让整个府邸都充满热闹的气氛。
胡玄李灵两人送的礼品,是整座侯府的灯光。除了每个房间的灯泡以外,从大门外开始的每一个灯笼里都不是蜡烛,而是电灯。
侯府内的道路旁,也悬挂起成串的灯泡。
电力是从长安热电厂直接拉过来的电线。
目前电灯只在张村、巩邑两个地方普及开,连长安都只有未央宫中使用了一部分,因为接电难度大、电灯价格也贵,加之更多人根本不了解电灯,所以电灯在长安城都没有普及开。胡玄的灯泡厂,虽然投入很大,技术几经迭代,技术也开始稳定起来,但是销售却始终没有展开。
早期投资灯泡厂的一些股东——赵芃、蒙恬,对灯泡的未来都开始出现怀疑了,胡玄的压力也很大,开始怀疑自己千辛万苦所从事的这些,到底是不是错了。
李灵制定了这次点亮侯府的计划。算得上是相当大的手笔。为此李灵特地向张诚说明了自己的方案,又专程到长安向赵杏儿陈述了方案,争取到资金和生产计划。
在淮阴侯府,足足用了上千枚灯泡。
虽然是以沈荃闺中好友的名义送出这套照明系统,实际上是为了打开长安城市场的一次盛大的展示。
千灯点起,入夜灯火通明!
婚礼是在黄昏后,灯下盛装登场的沈荃和韩信,在千灯照耀下,男子格外英武,女子娇媚非凡。
赵芃赠送的是新郎新娘的礼服和阖府仆役的全套新衣。这是把这次婚礼当做了芃记的新品发布会。
巩邑的三个好姐妹,两位把这场婚礼当做是充满铜臭的商业活动。
皇帝不能亲临淮阴侯府参加婚礼,所以只派了宫中人送来丰厚的贺仪。
公孙尼子从张村飞来主持婚礼。
巩侯张诚也从巩邑飞来,与圜阳侯赵杏儿一起前来参加婚礼。
蒙恬、军中曾经跟随过韩信的将校、军政大学的教师们,也列席参加。
甚至国史馆的一些前朝余孽,也有接到韩信请柬,来赴宴观礼的。
这都是看着韩信的面子来的。
代表女方师长出席的,除了沈荃的父母之外,最醒目的是仙风道骨的徐福。徐福高冠博带,素衣飘飘,宛如出尘的仙人。大秦朝堂之上这才知道,原来前朝着名的方士徐福既不曾远遁海外,也不曾辞世成仙,而是在大秦的一所理工大学担任了化学系的系主任,看徐福如今一身富贵气,让人不得不怀疑方士真的有长生术和炼金术。于是又有不少人过来和徐福见礼私聊,请教长生的秘诀和仙方。
作为老师和长辈,徐福送来的礼物也让人赞叹不已——是使用黑火药和一些秘药,制作的焰火。虽然没有后世冲天的礼花,但是用纸筒包裹,点燃以后冒出烈焰和火花的一排大呲花,也让人大开眼界。
张诚都挑起了大拇指。徐福也捋须微笑,说“一点小玩意而已。”就不够他臭屁的。
数百人宴饮的成套的青瓷餐具,如玉石一样光润华丽,比青铜的餐具更加华贵,所以真有客人吃过饭后,悄悄把眼前的碗盘揣到怀中,带回家去的。
冰镇的稠酒装满玻璃酒杯,玻璃杯在灯光下熠熠发光,如同水晶钻石一样闪耀。盛宴过后,酒杯也丢失了至少七成。
送出成套餐具和玻璃器的张诚和蒙恬也都很开心。
有什么比试用更好的促销手段吗?
有什么比淮阴侯这样的大人物结婚更好的展示机会吗?
花钱受累的是站在中间的淮阴侯夫妇,从这场婚礼中受益最大的,是这些平时被韩信沈荃当做是至亲好友的人。
不方便亲临现场的皇帝扶苏,站在未央宫屋檐下的围栏旁,眺望城中那灯火通明的淮阴侯府,听着派出去的内侍回禀,说淮阴侯婚礼上丢失餐具器具的情形,笑骂:“都是人精,就没一个实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