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应政务院众人的共同请求,秦思源在拟定改组方案时,特意保留了一项关键权限:对各省省长、各市市长等地方主官,以及朝廷中三品及以上高级官员的任命权。
这并非政务院官员不贪恋权势,实则是基于现实的必然考量——在大夏的治理体系中,官员的任命权与施政责任紧密绑定。
若将核心人事权完全把持,日后政务推行一旦出现纰漏,所有责任便会悉数落到政务院头上,而王室则可稳居幕后,只需以“监督者”的身份对他们发号施令、追责问责。
至于有人揣测他们是否想借改组之机把持朝政、架空王室,这更是绝无可能的念头。
在大夏现行的制度框架下,这种想法无异于自寻死路。
王室手握全国最精锐的军队,掌控着国库外的核心财源,更凭借秦思源积累的威望深得民心,除此之外,还牢牢攥着册封贵族的专属权力。
无论官员身居何等高位、拥有多大声望,只要敢触碰“架空王室”的红线,便是与整个王朝的根基为敌,最终只会落得身败名裂、万劫不复的下场。
更何况,王室早已定下极具吸引力的激励机制:对于治政成效卓着、为国家立下大功的官员,会依据功绩赐予相应爵位。
要知道,在大夏,官职终有卸任之日,而爵位却是可以世代传承的荣耀,不仅能为家族带来长久的声望,更伴随着实实在在的优待与保障,其价值远非一时的官位所能比拟。
有这样的激励在前,官员们更愿尽心履职以博取爵位,而非冒着灭顶之灾去觊觎不属于自己的权力。
半个小时的时间悄然流逝,案头的改组计划书被众人反复翻阅,纸上的墨迹仿佛都浸透着审慎的思量。
苏明哲稳步走上前,目光缓缓扫过堂内,沉声道:“诸位同僚,关于政务院改组的方案,不知各位是否有异议或补充?”。
话音落下,堂内一片安静,众人或颔首示意,或彼此交换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竟无一人起身发言。
这样的结果,让苏明哲暗自松了口气——显然,大家对这份改组方案颇为认可。
细究起来,众人没有异议也在情理之中。此次改组虽看似动静颇大,从“县令”改“县长”、“府”变“市”,连“官府”都换作了“政府”,但核心的权力格局并未动摇。
他们手中执掌的政务权责、管辖的区域范围,乃至应得的待遇俸禄,都没有丝毫缩减,说白了,不过是换了些称呼与名头,并未触及自身的核心利益。
既无损失,又能顺应新政,自然没什么可反对的。
倒是有人私下里暗自感慨,这般顺利的场面,若是放在前朝大明,简直难以想象。
那时朝堂之上,御史言官们最是“敢言”,哪怕只是官制名称的细微调整,也能抓住由头引经据典,搬出“祖制不可违”的论调。
对着皇帝与朝臣大肆抨击,唾沫星子横飞,非要争出个是非对错,闹得朝野不宁。
相较之下,如今大夏朝堂的氛围,倒多了几分务实与高效。
见无人提出异议,苏明哲清了清嗓子,朗声道:“既然诸位均无异议,那我们便继续推进下一项议程”。
随着他的话音,一份新的文书被分发至众人案头,会议就此转入下一阶段。
从晨光微熹到暮色四合,议事的声音在堂内此起彼伏,偶尔夹杂着对细节的探讨与敲定,这场关乎大夏政务革新的会议,一连忙碌了整整一天,才终于临近尾声 。
暮色四合,晚膳的余温尚未散尽,苏明哲、雷虎等核心臣僚已悄然汇聚于秦思源的王府书房。
与白日朝堂上公开议事不同,此次要议的军队改革,关乎国之根基与权力格局,无需也不便交由百官共商,只在这心腹圈子里敲定即可。
书房内烛火摇曳,秦思源端坐于上首的太师椅上,目光沉静地扫过面前众人,开门见山地道:“今日召诸位前来,是为敲定军队改革之事”。
“本王已思虑妥当,决定将现有甲种军全部改编为禁卫军,归本王直接指挥调遣”。
“此外,这些禁卫军的各级军官,需同时在军部挂职任职,原有的权责范围与统属关系保持不变”。
话音刚落,身着戎装的雷虎便猛地站起身,沉声应道:“臣遵旨!”。
他语气铿锵,脸上并无半分犹疑——无论军队如何改编,他身为军方核心,手中的实权并未受到丝毫削弱,依旧是大夏军中当之无愧的第一人,这般调整对他而言并无妨碍。
秦思源微微颔首,对雷虎的表态颇为满意,随即继续说道:“除禁卫军外,其余所有军队,统一整编为‘大夏国防军’”。
“这部分军队将划分为两类:其一为野战军,承担戍守边疆、对外出击等核心作战任务”。
“其二为地方守备部队,专注于维护地方安定、镇压境内暴乱等内部防务,两者职责清晰,权责分明,互不干涉”。
听到此处,雷虎略一沉吟,问道:“大王,目前丙种军建制下已有近三十万兵力,依您之见,从中抽调多少人转化为野战军最为合适?”。
秦思源闻言,手掌猛地一挥,语气果决:“无需抽调,三十万丙种军全部改编为野战军!待我们完成整训后,大军便要北上出征,此时正是用人之际,军队数量绝不能少”。
说罢,他从案头拿起一份早已拟定好的计划书,递向雷虎,“至于地方守备部队的部署,原则上每个市驻扎一个团,再由团部向下辖各县分散兵力布防,具体细则皆在这份计划里,按条令执行便可”。
雷虎连忙上前双手接过计划书,仔细翻看起来。
一旁的苏明哲则默默垂下眼帘,指尖在案上轻轻叩击,心中已然开始飞速盘算——三十万大军尽数转为野战军,这背后所需的粮饷、军械、补给开支,无疑是一笔天文数字。
他心里清楚,自家大王将野战军与地方守备部队的指挥权交予军部,不再由王室直接统管,那么这支庞大军队的粮饷供给,便必须由政务院全权负责拨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