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各地起义军正忙着结盟缔约、共商抗敌之策时,他们心中最忌惮的强敌——夏国,正将目光锁定南方,在广西境内打响了统一南方的最后一战。
这场战事的主导者,是夏国名将周浩与周重德,二人率领夏军精锐,在广西的崇山峻岭间征战已逾一年。
夏军的铁蹄踏遍了广西的城镇村寨,火器的轰鸣震彻过无数战场,却始终没能彻底将这片土地纳入夏国版图。
阻碍他们的,并非某座固若金汤的城池,而是一个让夏军有些头疼的人物——大明靖江王朱亨嘉。
朱亨嘉绝非寻常的没落王族,他既有乱世中求生的敏锐,更有聚拢人心的手腕。
眼见大明王朝崩塌,他没有坐以待毙,而是主动站出来,一面收拢溃散的大明残军,将那些心怀故国的将士重新编入麾下。
一面深入广西腹地的大山,拜访世代居住在此的异族部落。
他晓之以情,动之以利,承诺战后保障各部落的生存与权益,竟真的赢得了瑶、苗等多个异族部落的支持,让他们愿意拿起武器,与自己一同对抗夏军。
更难得的是,朱亨嘉对战场局势有着清醒的判断,他深知,夏军最可怕的武器是犀利的火器——无论是能轰开城墙的火炮,还是威力迅猛的步枪,都让传统的城防工事形同虚设。
在夏军的火器面前,任何大城重镇都不过是待破的靶子,死守城池无异于自寻死路。
于是,他果断放弃了传统的守城战术,带着收拢的残军与异族部众,一头扎进了广西连绵不绝的山林之中。
在茂密的树林、险峻的峡谷与纵横的溶洞间,朱亨嘉的队伍如鱼得水。
他们熟悉地形,时而依托天然屏障伏击夏军粮队,时而趁夜袭扰夏军营地,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与夏军展开了漫长的周旋。
凭借这灵活的战术,以及各族部众的支持,朱亨嘉竟慢慢拉起了一支规模达数万人的队伍,成为夏军在广西最难啃的“硬骨头”。
为了增强实力,朱亨嘉还盯上了邻国安南。当时的安南地处偏远,消息闭塞,对中原与广西的战局知之甚少。
朱亨嘉抓住这一空隙,派人带着厚礼前往安南,谎称“上国(大明)遭夏国乱贼侵袭,广西危在旦夕”,以求援的名义,恳请安南出兵相助。
安南朝廷信以为真,派出了一万兵力支援,更令人意外的是,这支援军里还包含了一支百人规模的象兵。
要知道,象兵在山地作战中极具威慑力,朱亨嘉仅凭一番说辞便换来如此战力,足以见其智谋。
至此,朱亨嘉麾下的兵力已接近六万。虽说这六万人中,大半是缺乏训练的异族民众与残兵。
许多人甚至连像样的刀剑、长矛都没有,只能拿着削尖的木棍、打猎的弓箭作战,但庞大的人数还是给了朱亨嘉与夏军决战的底气。
不过,决战的契机并非朱亨嘉主动选择,而是被现实所迫——粮草。
夏军虽一时无法彻底清剿山林中的朱亨嘉部,却早已摸清了对方的命脉,派兵封锁了山林周边所有的要道与粮道,相当于将朱亨嘉的六万人马死死“困”在了山里。
几万人每天的粮草消耗是个天文数字,起初还能依靠山林中的野果、猎物与部落储备支撑,可随着时间推移,粮草缺口越来越大,士兵们常常吃不饱饭,士气日渐低落。
到了此刻,朱亨嘉已没有退路,哪怕明知夏军火器犀利,也不得不主动走出山林,与夏军展开一场决定广西归属的生死决战。
山林边缘,夏军的临时指挥阵前,周浩与周重德并肩而立。
二人身着嵌着铜扣的黑色戎装,衣摆被山间的微风拂动,目光却紧紧锁定着前方。
麾下将士正循着预定路线,悄无声息地进入战场各处的埋伏点位,甲胄摩擦的轻响与马蹄踏过枯草的闷声,在空旷的山野间汇成一股沉稳的暗流。
“周兄,还是大王的计划高妙啊!”周浩忽然转头,脸上带着几分轻松的笑意,声音里满是赞叹,“故意放任那个蠢王爷去四处串联,反倒省了我们数万将士漫山遍野搜捕的功夫,不然这广西的崇山峻岭,真要一个个山头去清剿,不知要耗费多少时日”。
周重德闻言,嘴角也勾起一抹淡笑。他微微颔首,目光掠过远处连绵的山影,心中了然——这场看似被动的“围困”,实则是夏王的手布下的局。
朱亨嘉能顺利收拢残兵、联络异族,甚至骗来安南的援军,全是夏国在背后“放水”的结果,只是那位自视甚高的靖江王,自始至终都蒙在鼓里,还以为自己靠着“智谋”撑起了一方势力。
“说是我们的设计不假,但这朱亨嘉,也实在算得上是个废物”,周重德收回目光,语气缓缓,带着几分不屑,“他眼下最该做的,根本不是想着和我们决战,而是趁着还有力气,带着人赶紧脱身”。
他顿了顿,进一步分析道:“若是他能果断舍弃广西,带着麾下那点兵马钻进安南境内,凭他‘大明靖江王’的名头,再加上手里那几万兵力,在安南定然能争得一席之地”。
“到时候他暗中蛰伏,再派精锐潜回广西联络那些异族部落,跟我们打一场没完没了的游击战,那才真要让我们头疼”。
周浩听了,当即朗声大笑,拍了拍周重德的肩膀:“你倒把退路给这蠢货想好了!可你忘了?他哪有这般眼界?”。
“这种深谋远虑的战略眼光,整个天下恐怕也只有咱们大王才有,别说他一个没落王爷,就连你我,也还差着几分火候呢!”。
“这话倒是不假。”周重德深以为然地点点头,目光重新投向战场前方,忽然轻“呵”了一声,“看,他们出来了,没想到,人倒真不少”。
周浩立刻收敛笑意,与周重德一同抬手,从腰间取下黄铜打造的望远镜,凑到眼前仔细观察。
镜片里,前方那片密不透风的山林边缘,果然有黑压压的人群涌了出来,粗略一数,竟有一两万人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