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二行事向来雷厉风行,此刻更无半句赘言。
他目光如炬,转向侍立一旁的副将,果断下令:“本将亲率两千禁卫军精锐,再配五千步卒,即刻启程,直扑福州城!绝不能让城里那些‘肥羊’趁乱溜了!”。
福建行省因海贸富甲天下,巨贾豪绅云集福州。
若让这些人携着万贯家财逃之夭夭,对大夏朝廷而言,无异于放走了一座座会移动的金山银库,损失难以估量。
这正是夏军将领的“本事”所在——不仅要会打仗,更要懂得为朝廷聚敛财富、截留资财。不会“抢钱”、“抢物资”的将领,在夏军体系里,那才叫不称职!
“末将领命!”,副将抱拳应诺,但随即脸上掠过一丝犹疑,谨慎进言道:“将军明鉴,虽说林局长密报称福州城头的大炮似乎出了岔子,可我军毕竟也未携重炮随行”。
“若无攻坚利器,仅靠血肉之躯强攻坚城高墙,这伤亡恐怕……”。
他话未说尽,意思却已明了——强攻代价太大,是否太过冒险?
说完还看了一眼林云,给他投去一个抱歉的眼神,毕竟林云是大王近臣,他这样质疑是有点得罪他的。
不过林云却回以他一笑,他对这个并不在意,他始终记得大王的一句话,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来做,人家是军方将领,质疑是理所当然的。
“哼!本将在你眼里,就是那等莽撞蠢夫不成?”,秦二剑眉一竖,锐利的眼神瞪了副将一眼,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我此去并非即刻攻城!是要抢在城破消息彻底传开、富户们闻风而逃之前,将福州城四面出口牢牢锁死!一个也别想溜出去!”。
他用力一挥手,加重语气,“你且留在此地,统率一千禁卫军,一是严加看守这些降兵俘虏,二是就地扎营,等候后续大军抵达汇合”。
“待援军一到,你即刻点齐一万人马,火速开赴福州增援于我!”。
听到将军并非要立刻强攻,而是执行更为稳妥的“瓮中捉鳖”之策,副将心中疑虑顿消,肃然应道:“末将明白了!定不负将军所托!”。
秦二微微颔首,不再多言。
他心中盘算已定:自己带七千精锐先行围堵福州,副将留守并接应后续援军,待其引一万人来援,福州城便唾手可得。
至于那剩下的万余后续部队,其去向已不言而喻——趁着福州被困、福建群龙无首之际,正好分兵扫荡福建全境各州县!
待到福州城破,整个福建的抵抗力量,想必也已在这雷霆万钧的攻势下土崩瓦解,再无大的阻碍了。
次日一早,秦二麾下的大军已然拔营,七千精锐列队如长龙,沿着官道向福州方向开拔。
队伍旌旗招展,甲胄在微光中反射着冷硬的光泽,步伐整齐划一,踢踏声沉稳有力。
经历了昨日的激战,士兵们脸上却不见丝毫萎靡,反而透着一股昂扬锐气,仿佛那场战斗不过是热身的序曲,真正的盛宴才刚刚开始。
整支队伍像一柄出鞘的利刃,带着一股斩断晨雾的决绝,迅速消失在远方的地平线尽头。
吴忠国和林云并肩伫立在营地旁的一处高坡上,目光追随着那远去的队伍,直至最后一抹旌旗也隐入视野之外,清晨的微风吹拂着他们的衣袍。
“我等何幸,竟能在大王麾下征战啊!”,吴忠国忍不住再次感叹,声音里充满了由衷的感慨和一丝不易察觉的豪迈。
林云默然颔首,目光深邃,吴忠国这句话,他感同身受。
在夏国,从上至下形成了一种迥异于他所知世界的军事氛围。
大王和军部高瞻远瞩,只负责制定关乎国运的大战略方向——比如拿下福建,打通海贸,充实国库。
一旦战略目标确立,具体的战事如何打、何时打、用什么战术,前线将领拥有极大的自主权。
军部不会隔空微操,更不会派个不懂行的监军指手画脚。
上头的要求清晰而务实:第一,不惜代价也要达成战略目标。
第二,在达成目标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将士们的伤亡。
第三,嗯,还得会搞钱,把仗打得有赚头!这第三条,几乎是刻在夏军将领骨子里的本能。
林云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向了那位紫禁城中的大明皇帝——崇祯帝朱由检。
崇祯并非昏聩无能之辈,他宵衣旰食,励精图治,一心想要挽狂澜于既倒。
然而,正是这份过度的焦虑和刻入骨髓的多疑,让他对军事的干预达到了事无巨细、近乎窒息的地步。
他深居九重宫阙,却自以为洞悉万里之外的战场。一道道圣旨如同无形的枷锁,越过千山万水,直接套在前线将领的脖颈上。
从军队该走哪条路行军,到何时该进攻、何时该防守,甚至连营寨该扎在何处,都要由他这位远在千里之外的皇帝来“圣裁”。
他无视将领基于实地勘察和瞬息万变战局做出的专业判断,只凭自己的臆测和一时的情绪(尤其是“急于求成”)来发号施令。
在对抗后金铁骑和剿灭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军的生死存亡之战中,这种违背基本军事规律的强行遥控,不知葬送了多少良机和将士的性命!
更致命的是他那深入骨髓的猜忌,战事稍有不顺,他便疑心将领拥兵自重、作战不力,甚至通敌。
于是乎,统帅如同走马灯般更换,轻则革职查办,重则下狱论死。
多少有勇有谋、本可力挽狂澜的将星,或因冤狱被磔杀,或因掣肘而无法施展抱负。
中枢指挥系统在频繁的换帅与诛杀中陷入一片混乱,军队士气低落,战力被严重内耗。
此外,崇祯将一切核心权力牢牢攥在手中,高级将领的任命、军队的调动,无不需要他的朱笔御批。
地方督抚、前线统帅,哪怕面对瞬息万变的战机,也不敢擅专,必须事事请示,层层上报。
这严重迟滞了军事行动的效率,彻底扼杀了战场所需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
他空有救国之心,却因其刚愎自用、多疑焦虑下的过度干预,亲手将大明王朝推向了更快的覆灭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