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初的晨雾还未散尽,星城的省政府大楼显得格外庄重。十楼小礼堂门口已经挤满了人,除了纪委、审计、法制办、应急、数据局的干部,还有临时加派的十名媒体代表。
大厅里摆放了两台高清摄像机,红色的指示灯亮着,预示着这场复盘要全程录像、全程存档。气氛紧张得几乎能压得人透不过气,哪怕是走廊上的低语,都带着一股子凝滞。
陈晓峰走上楼梯时,手心捏着昨夜反复修改的材料。他知道,这一次不再是纸面答辩,而是要从数百份合签件里,现场抽取三份,由纪委干部点名,当场解释每一步操作逻辑,责任链条能否清晰,风险阈值是否可控。对外这是一次“观察期考核”,对内则是一次赤裸裸的政治较量。
八点整,纪委干部宣布开始。抽签箱被抬上台,里面是编号纸条,任何一份都有可能被点到。主持人声音清冷:“请媒体见证,抽取三份合签件,随机复盘。”空气瞬间凝固。第一个号码被抽出:047号,内容是“危化品演练备案”。陈晓峰心头一紧——这正是昨晚刚改完的红卡问题。
文件被投影在大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流程节点在光幕上铺开。纪委干部开口:“请三位候选人,说明这份文件在合签流程中的风险点与处置方式。”邓志远抢先一步:“此类危化备案,原制度要求逐级审批,演练时间难以确定,容易拖延。
我的建议是维持原审批,宁可慢,不可出事。”话音未落,便有几名干部点头附和。外地挂职干部则说:“可以授权应急部门先行签发,演练结束后再逐级补齐手续。”说得四平八稳,却没有直击矛盾。
陈晓峰起身,把手里的笔轻轻敲了下桌面:“我们试点把‘审批’改成‘备案+阈值预警’。流程是:先备案,系统生成预警红线;演练开始前,必须完成一次应急预案测试,若测试不达标,系统自动冻结。整个过程留痕,超过七日复核。
如果越线,责任人直接在日志里标注,不容推诿。快与稳并行,风控在阈值内。”他的语速不快,却条分缕析。大屏幕上,他用激光笔圈出那一条红色预警线,像一道清晰的防火墙。
第二份抽到的是112号“跨省设备入境税目归类”。这是个复杂的跨口径问题,稍有不慎就会陷入不同部门推诿。外地挂职干部先开口:“建议由税务总局统一裁决,地方不宜贸然。”邓志远则说:“此类问题,应保持原流程,逐级上报,避免冒进。”两人一唱一和,显然心照不宣,把问题推给上级。
陈晓峰翻开日志:“此件我们已经实行‘去向明示+信用白名单’。具体操作是:企业在备案时填明最终去向,若属于白名单企业,系统自动缩短审签环节。昨晚我们就遇到一起归类争议,三个部门意见不一。我们做的是先放行,但在日志里打上‘黄色警示’,并要求在七日内由税务、海关共同复核。
责任链清晰,任何一方拖延,日志自动亮红。”说到这里,他点开一张截图,是昨夜地勤签发的外部时间戳。“这是外部证据,能保证整个环节真实发生,绝非内部人情操作。”
会场里有低低的惊叹声。旁听的媒体记者举起相机,镜头里捕捉到陈晓峰的手指指着那条醒目的“黄色警示”。这种透明化处理,恰恰打在纪委干部关心的点上。
最后一份抽签落在209号“专项资金调剂”。这是最容易滋生腐败的环节,向来敏感。纪委干部冷声问:“专项资金是否可能借‘免签卡’绕过程序?”邓志远立即摇头:“必须严格逐级审批,绝无可能免签。”挂职干部跟着说:“专项资金关系重大,更要保持原有制度刚性。”
陈晓峰没有急着答,而是调出系统界面:“专项资金一律不走免签,必须双人双岗复核,且授权卡不可发给同一处室的两名干部,避免合谋。我们把‘绿卡’直接屏蔽,资金类文件只能走黄卡或红卡,流程公开透明。若有例外,系统自动报警,并同步推送纪委留痕。”
会场一片寂静。纪委干部看着投影上的规则,沉默片刻,缓缓点头:“这个解释,可以。”
问询结束后,主持人宣布:“今天的三份复盘,结果已全程记录。稍后整理成纪要,报送省委与发改委。”灯光熄下的一瞬间,旁听席传出一阵低声议论,媒体的相机快门声此起彼伏。
走出小礼堂时,赵建国在门口等着李一凡,语气淡淡:“年轻人表现得不错,但别忘了——真正的考核不在台上,而在台下。要顶得住,不只是会答题,而是能守得住规则。”李一凡点头:“我明白。规则在手里,才是最硬的答卷。”
当晚,陈晓峰回到办公室,摊开那本《岗位承诺》。他把“风险处置”一页重新誊写,把今天的三道问题全部写进去,又加上新的条款:**专项资金不走免签;跨省归类设黄色预警;危化备案必须阈值留痕。**写到最后,他手指微微发抖,却笔锋坚定。
窗外的夜色如墨,省政府大楼依旧灯火通明。大厅里的“问题墙”上,新增了一栏:“随机复盘结果”。几行字工工整整:**危化品备案:阈值预警已执行;设备入境:去向明示已应用;专项资金:免签屏蔽,双岗复核。**红、黄、绿三色卡片依次排列,像是为这一天的考核盖上了三枚印章。
陈晓峰看着那一栏,呼吸慢慢平稳。他知道,这只是观察期的第一道关口,真正的博弈还在更深的暗处。但至少今天,他没有让李一凡失望,也没有让规则蒙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