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初的四九城,空气中弥漫着一丝燥热。潇湘省驻京办的传真机在凌晨两点骤然响起,滚动出的纸张上只有简短的几行字:明早八点前,务必提交办公厅‘合签效果表’,作为观察期首轮考核依据。”**落款是国家发改委综合司。
李一凡放下传真,眼神冷静而锋锐。他知道,这是对潇湘改革试点的一次突袭考验,背后或许有人有意借题发难,把“合签制”定性为“变相下放”。如果处理不好,不仅陈晓峰的副主任竞争要受阻,连整个潇湘改革的路径都可能被质疑。
他按下内线:“晓峰,立即到驻京办来。”
十分钟后,陈晓峰带着电脑赶到,眼睛布满血丝,却依旧挺直了腰板。李一凡把传真递过去:“这是命题作文,也是试金石。你现在不是以秘书身份写,是以候任副主任身份写。必须让对方看到三点——第一,我们放的是程序权,而不是决定权;第二,放出去的权有痕迹、有回收;第三,能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件。”
陈晓峰深吸一口气:“省长,时间来得太紧,怕是难写完整。”
李一凡沉声道:“写不完整也要有骨架,哪怕是干货清单,也要打在点子上。”
——
凌晨三点,驻京办的灯依旧亮着。陈晓峰在电脑前飞快敲字,额头沁出汗珠。他把合签制拆解为五个环节:起草、流转、授权、留痕、复核。每一个环节都附上数据和案例。
例如:“过去同一份批文,平均流转7.2个工作日,经合签制试点,缩短至3.8个工作日。授权卡由处级干部持有,电子签留痕,可追溯、可问责。”
李一凡坐在一旁,不时提醒:“要有横向比较,把江淮和皖东的数据摆进去,让人一眼看到差距。”
陈晓峰立刻补充:“江淮同类文件平均用时5.6日,皖东5.9日。潇湘合签制若全面推行,预计可稳定在4日以内。”
清晨五点,初稿完成。李一凡亲自审核,删去空洞表述,保留最硬的数字与案例。
六点半,传真机再次运转。首份《合签制效果表》被送往发改委综合司。
——
早八点,四九城发改委大楼会议室。姜承远坐在主位,翻看文件。几位副司长交换眼神,其中一人轻咳:“潇湘这是在搞‘行政权力下放’,风险不可小觑。若出现失误,责任如何划分?”
姜承远没有立即表态,而是点了一下文件中的一页:“他们写得很细。授权卡分三类:绿卡免签,黄卡限时签,红卡逐级签。责任链条写到具体处长、科长。出了问题,能找到人。”
另一位副司长挑眉:“但这毕竟是试点,是否有推广价值?”
姜承远沉声道:“先看结果。至少目前,他们比江淮和皖东快了一半,且没出纰漏。”他顿了顿,眼神深邃,“质疑可以有,但要拿事实说话。”
——
与此同时,星城省政府一楼大厅里,陈晓峰正在“协同台”守着。窗口前的企业代表明显少了,他让工作人员把昨天收上来的卡片一一摊开。上面写满了“手续仍需两头跑”“盖章地点分散”“授权范围模糊”等问题。
他当场决定:“把今天的卡片全部贴在大厅公告栏上,不改口,不粉饰,让大家看见问题。明天再贴改进清单。”
这一举动立刻引来不同声音。有人认为这是自揭伤疤,会被外界抓住把柄;也有人觉得这是改革的诚意。
陈晓峰只说了一句:“怕丢脸,就别改了。”
——
傍晚,李一凡主持的小范围会议上,许宏志(省委组织部部长)直接开口:“小陈这次算是冒了风险,但我欣赏。‘敢揭短’,才有推进的可能。”
赵建国则笑道:“观察期嘛,就是要看谁能在压力下扛得住。邓志远嘴巴利索,但遇到硬茬子未必能顶得上。陈晓峰年轻,倒有股子狠劲。”
李一凡没有接话,只把手里的红笔在“副主任观察期”那一栏重重划了一下。
——
夜深时,陈晓峰独自回到办公室。桌上摊着那份《效果表》的复印件,他看着密密麻麻的数据,心里却没有喜悦。
电话忽然响起,是那个陌生号码:“小陈,不错啊,首轮没被挑下去。不过你要明白,路还长。副主任之争,不只是数据,而是背后的人情、格局和火候。”
陈晓峰沉默良久,只回了四个字:“我会撑住。”
窗外的星江,灯火倒映,波光粼粼。潇湘改革的第一张“答卷”,终于摆上了中枢的桌面。而接下来的较量,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