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西南,濂水河畔,晨光初照。
李一凡站在省政府专机的舷梯口,目光掠过眼前的小城——召阳县。
十年前,他从这个地方走出。
如今,他以省长之身,再度归来。
陪同前来的除了秘书陈晓峰,还有省委组织部副部长李永中、省政务数据局局长秦荣平、省委政研室副主任高西林,皆是此次“基层制度改革专项督察小组”的成员。
—
车队驶入召阳县政府大院,一路整洁有序,街道两侧的横幅标语不再是千篇一律的“讲政治”,而是“公开、公平、公信——召阳政务透明化改革试点全面启动”。
县委书记王正刚早早等候在门口,神情肃然却眼含激动。
他是李一凡一手提拔的“嫡系老将”,曾从常务副县长、县长一路跟随,如今已是县委一把手,稳扎稳打,政声颇佳。
李一凡下车,和王正刚一握手:“老王,召阳现在的气象,比我当年在时可不一样了。”
王正刚笑着回道:“全靠您当年打下的底子,现在我们就是续写改革。”
—
在县政务中心,召阳县作为全省首个“政务信用积分与干部画像公开化”试点县,早已完成系统部署。
大厅中央,三块超大透明LEd屏幕格外显眼。
第一块:干部工作绩效积分榜(实时更新)
第二块:群众满意度反馈分布图
第三块:重大工程进度&预算匹配可视化系统
李永中盯着数据变化,眉头紧锁:“凡星智库的这套模型真能稳定运行?万一被恶意刷数据或攻击,岂不是直接动摇干部选拔机制?”
政务数据局长秦荣平接口:“系统已与省网信系统联通,关键数据由后台脱敏处理,多重校验。前端仅显示结果图层,无法逆推原始数据。”
李一凡转身望向王正刚:“你说说,目前推行难点是什么?”
王正刚坦言:“一是有些干部不适应数据化管理,担心被群众投诉影响积分;二是中层单位怕数据反馈成为问责导火索。”
“但我们试着开了四场干部闭门会,效果渐好。”
他顿了顿:“其实干部最怕不是改革,是改革里没人说清‘底线在哪里’。”
—
下午,李一凡亲自主持召阳县“制度改革座谈会”。
参会的有县四大家班子成员,也有部分乡镇书记、站所负责人、教育、卫生、城建等领域一线干部代表。
会议气氛一度沉重,没人先开口。
李一凡扫视全场,忽然道:“有没有人觉得这个制度搞得太复杂?”
一位镇长鼓起勇气:“李省长,我说一句实话,咱们现在这套积分机制太细了,一周内我们要填三次表、上传项目日志,还要动员群众打满意分。”
“以前抓项目、跑指标,现在成了抓数据、刷满意度。”
“有时候,真觉得自己像个客服。”
有人偷偷点头。
李一凡不怒反笑。
“这正是我要听的。”
他看向秘书陈晓峰:“下周你安排组织部、数据局、纪委三方,下沉召阳驻点调研,重点解决三个问题:简化接口、纠偏算法、保护一线容错。”
“让改革从基层的舒服感开始,而不是恐惧感。”
—
晚间,李一凡与旧部小范围会谈。
王正刚、县长刘新成、常务副县长吴德安围坐一桌,气氛亲切而庄重。
“你们仨,是我最早的战友。”
“召阳能成为试验田,不是因为你们背景,而是你们能担责任。”
他目光深沉:“这套制度改革,是我们‘制度治省’的第一块砖。”
“但只要一砖动了,后面整个官场都会晃。”
王正刚应道:“我们理解。一凡,召阳会顶住压力。”
李一凡轻轻摇头:“不是顶住,而是要跑出样本。”
“让全省都知道,透明不是刮骨疗毒,而是让勤政者安心、庸懒者出局。”
—
与此同时,在省委机关大楼内,赵建国正在浏览当日简报。
看到“召阳县三大政务公开积分模块试运行稳定”一行字,他放下文件,拨通了林建国——大夏政务院副总的私人电话。
“老林,你那女婿,动真格了。”
“我们这些老家伙当年都没敢碰的制度,他下手了。”
电话那头,林建国语气沉稳:“凡事他一旦出手,从不做半套。”
赵建国顿了顿:“你觉不觉得……这小子,是要拿潇湘做一场制度革命的起点?”
林建国语气一转:“只要中央不否,他就能一直走下去。”
“别忘了,姜承远已经接任大夏发改委主任,凡星智库也已注册为国家级政策研究备案单位。”
“下一步,你要给他顶住。”
赵建国沉默许久:“我会的。”
—
深夜。
召阳政务中心依旧灯火通明,数据屏幕上不断刷新着各级部门的处理效率。
李一凡站在楼顶平台,望着灯光如织的小县城。
脑中回荡起林老的话:“你终有一天,不只是重回这片土地,而是让这片土地因你而彻底不同。”
他知道,这只是开始。
而这一场以“召阳试点”为始的政务改革,将在半年内扩展到潇湘全省,再一年,进入政务院视野,成为推动“全国制度升级计划”的核心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