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院气势恢宏的朱漆大门前,午后的阳光柔和地洒在门楣上那块镌刻着院名的苍劲匾额上,金光微闪。时隔数月,再次踏足这片承载着千年文明的院落,两人心中都涌起一股熟悉的亲切感与难以言喻的期待。
“记得上次来,还是为了那个‘青铜失蜡法’的特展,一晃眼,都快半年了。”陈晓阳深吸一口气,仿佛能嗅到空气中弥漫着的淡淡墨香与古老器物的沉静气息,他转头看向身旁的顾倾城,眼中带着笑意。
顾倾城微微颔首,精致的眉眼在阳光下显得愈发温婉,她轻轻拂了拂耳边的碎发,目光早已被院内那几株修剪得古朴雅致的松柏所吸引:“是啊,时间过得真快。听说他们最近新辟了一个‘江南文人生活’的常设展区,还有几件刚从海外回流的珍贵书画,一直想来看看,今天总算得空了。”她的声音轻柔,却难掩内心的雀跃。
两人随着三三两两的游客,缓步走进院内。脚下的青石板路被岁月打磨得光滑温润,每一步都像是踏在历史的脉络之上。绕过影壁,豁然开朗,眼前是一个开阔的庭院,中央矗立着一座造型典雅的石雕 fountain,水流潺潺,为这肃穆的文博院增添了几分灵动生气。
“先去哪里?还是老规矩,分头行动,最后在咖啡馆汇合?”陈晓阳一边问,一边从背包里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参观指南,兴致勃勃地翻看着。
顾倾城莞尔一笑:“不了,今天想跟你一起。有些东西,有人一起探讨才更有意思。就先去那个‘江南文人生活’展区吧,我对那些文房雅玩和当时的生活场景复原很感兴趣。”
“好,听你的。”陈晓阳收起指南,做了个“请”的手势,“顾大研究员,请带路,小的今日愿闻其详。”
顾倾城被他逗笑,轻轻拍了他一下:“又贫嘴。走吧,别耽误了看展。”
两人相视一笑,并肩穿过庭院,朝着掩映在绿树丛中的展厅走去。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他们身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空气中似乎也因为这份重逢的喜悦和对知识的渴求,而变得更加清新宜人。龙传文博院,这座城市的文化瑰宝,再次向他们敞开了它深邃而迷人的怀抱,等待着他们去探索,去发现,去感受那些跨越千年的历史回响。
顾倾城和陈晓阳又来到了石家庄市的云居湖。
午后的阳光正好,透过稀疏的云层,洒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泛起细碎的金光。相较于上一次来时的喧嚣,今日的云居湖似乎多了一份难得的静谧。岸边的垂柳依依,长长的枝条如同少女的发丝,温柔地拂过水面,荡开一圈圈涟漪。
两人沿着新铺的木质栈道缓缓而行,栈道旁点缀着不知名的小花,红的、黄的、紫的,开得正艳,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和青草的气息。陈晓阳深吸一口气,感叹道:“还记得上次来,这里还在修缮,如今真是大变样了。这湖水也比以前清澈了许多,连水底的鹅卵石都隐约可见。”
顾倾城微微颔首,目光被不远处一群嬉戏的野鸭吸引。它们时而扎进水中觅食,时而扑腾着翅膀在水面追逐,打破了湖面的宁静,却也增添了几分生趣。“是啊,”她轻声应道,“这里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周末来走走,真是心旷神怡。”
他们走到一处亲水平台,停下脚步。湖对岸的亭台楼阁掩映在绿树丛中,若隐若现。远处的高楼大厦与这湖光山色相映成趣,勾勒出一幅现代都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偶尔有微风拂过,带着湖水的清凉,吹散了些许午后的燥热。
陈晓阳从背包里拿出两瓶水,递给顾倾城一瓶:“上次我们来的时候,好像就在那边的草坪上野餐的,你还记得吗?当时你还说这里的日落特别美。”
顾倾城接过水,拧开瓶盖喝了一口,嘴角漾起一抹温暖的笑意:“当然记得,那天的晚霞染红了半边天,湖面都变成金色的了。希望今天也能看到那样的美景。”
两人相视一笑,继续沿着湖边漫步。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耳边是清脆的鸟鸣和隐约的水声。这熟悉的云居湖,每一次来似乎都有新的发现和感受,让人流连忘返。他们享受着这份难得的闲暇时光,感受着这座城市带给他们的宁静与美好。
午后的阳光带着些许慵懒,透过稀疏的云层,洒在石家庄市城隍庙略显古朴的朱漆大门上。顾倾城拢了拢耳边被风吹散的一缕碎发,眼神中带着几分探寻与回忆,轻声道:“没想到时隔这么久,这里变化不大,还是老样子。”
她身旁的陈晓阳,身着一件简单的休闲衬衫,正抬头打量着门楣上那块斑驳却依旧透着威严的“城隍庙”匾额,闻言笑道:“是啊,上回来还是陪我爷爷,他老人家对这些老地方情有独钟。你呢?倾城,你以前常来?”
顾倾城的目光掠过门前那对饱经风霜的石狮子,石狮子的眼睛依旧炯炯有神,仿佛能看透往来的芸芸众生。“小时候跟着奶奶来过几次,那时候人好像更多,更热闹些。”她顿了顿,嘴角勾起一抹浅笑,“奶奶会给我买这里的糖画,还会教我拜城隍爷,说要做个好人。”
两人并肩踏上门前的石阶,穿过那道散发着淡淡檀香和历史尘埃气息的大门。门内,是一个不算太大但收拾得干净整洁的院落。几株上了年岁的松柏矗立在院中,投下斑驳的光影。空气中弥漫着香火的味道,混合着院子角落里花草的清香,让人感觉心神一宁。
“你看,那边的香炉,还是那么大。”陈晓阳指着不远处一个巨大的青铜香炉,里面插满了香,青烟袅袅,缓缓升腾,在空中交织成一片朦胧的雾霭。
顾倾城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香炉前已有几位香客,有的双手合十,虔诚地跪拜祈祷;有的则在一旁静静站立,神色肃穆。“嗯,”她轻轻点头,“城隍爷掌管阴阳,庇佑一方水土,老百姓自然是敬畏的。”
他们没有急于上前,只是沿着院子四周的回廊慢慢走着。回廊的柱子上,依稀可见一些模糊的楹联,字迹古朴苍劲,诉说着城隍庙的悠久历史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墙壁上,似乎还残留着一些彩绘的痕迹,虽历经岁月侵蚀,色彩不再鲜艳,但仍能辨认出一些神话故事的片段。
“感觉这里的一砖一瓦都带着故事。”陈晓阳感慨道,他伸出手,轻轻触摸着冰凉而粗糙的廊柱,“不像外面那些新建的仿古建筑,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少了时间的沉淀和人情味吧。”顾倾城接口道,她的目光落在院子中央那棵据说已有百年历史的老槐树上,虬曲的枝干努力地伸向天空,枝叶繁茂。树下,有几位老人正围坐在一起,摇着蒲扇,低声交谈着什么,不时传来几声爽朗的笑声,为这肃穆的庙宇增添了几分生气。
“是啊,”陈晓阳深以为然,“这里虽然不大,但很安静,能让人暂时忘记外面的喧嚣。”
他们就这样慢慢地走着,看着,偶尔低声交谈几句。阳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在地上洒下跳跃的光斑,如同时间的碎片。城隍庙的宁静,仿佛将外界的浮躁都隔绝开来,让顾倾城和陈晓阳的心境也随之平和下来。或许,他们来到这里,不仅仅是为了故地重游,更是为了在这片刻的宁静中,寻找一份内心的安定与慰藉。
午后的阳光带着些许慵懒,透过稀疏的梧桐叶,在石家庄市华北大学旧址的青砖灰瓦上洒下斑驳的光影。顾倾城和陈晓阳并肩走在略显沉寂的校园小路上,脚下的石板路被岁月磨得温润,每一步都仿佛踩在历史的回声上。
时隔多年,他们又来到了这里。眼前的景象既熟悉又陌生。那些曾经见证了他们青涩年华的教学楼,虽然墙面已有些许斑驳,露出内里暗红色的砖石,飞檐上的雕花也不复当年的清晰,但整体的格局依旧未变,透着一股历经风雨却愈发沉稳的气度。
顾倾城微微眯起眼,目光掠过那栋有着标志性圆顶的主楼。“还记得吗?晓阳,”她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怅惘,“当年我们就在那楼下,为了占一个晨读的好位置,天不亮就来排队。”
陈晓阳顺着她的目光望去,嘴角勾起一抹温暖的笑意:“怎么不记得。你总是第一个到,然后帮我占好窗边的位置,阳光正好能照到书页上。那时候觉得,能安安静静读会儿书,就是世上最幸福的事了。”他顿了顿,指着不远处一片已经有些荒芜的草坪,“还有那边,我们班第一次团日活动,就是在那儿野餐,你还因为抢不到最后一块三明治跟我闹别扭呢。”
顾倾城被他逗笑了,眼角的细纹也因这笑意而柔和起来:“哪有!明明是你故意逗我。”她深吸一口气,空气中似乎还残留着当年图书馆里旧书的墨香,以及食堂饭菜特有的香气。“时间过得真快啊,一晃眼,我们都到了开始怀旧的年纪了。”
他们继续往前走,来到一片爬满了常春藤的围墙边。藤蔓的绿意给这古朴的建筑增添了几分生机。墙根下,几株不知名的野花静静开放,努力地在这片被时光遗忘的角落绽放着自己的美丽。
“听说这里要被保护性开发了,”陈晓阳轻声说,语气中带着一丝复杂,“或许下次再来,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了。”
顾倾城点了点头,心中有些感慨。她伸出手,轻轻触摸着冰凉粗糙的墙砖,仿佛想透过这砖石,感受那些逝去的青春岁月,感受那些在这里奋斗过、欢笑过、也失落过的人们的气息。华北大学,这个名字本身就承载了太多厚重的历史和无数人的记忆。
“不管它变成什么样,”顾倾城转过身,看着陈晓阳,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这里留给我们的回忆,是永远不会变的。那些日子,那些人,那些事,都已经刻在我们心里了。”
陈晓阳看着她,郑重地点了点头。阳光穿过枝叶,在他们身上投下交错的光影,仿佛将他们与这片承载着历史与记忆的旧址,紧紧地融合在了一起。他们静静地站着,任思绪在时光的长河里缓缓流淌,感受着这份独有的宁静与厚重。
顾倾城和陈晓阳二人,时隔数年,怀着一份对历史的敬畏与对新知的渴求,再次踏上了石家庄市正定这片底蕴深厚的土地。这一次,他们的目的地,正是焕然一新的正定博物馆。
午后的阳光温暖而不炙热,透过稀疏的云层,洒在博物馆崭新的仿古式建筑群落上,飞檐斗拱在光影下更显古朴庄重。相较于记忆中的模样,如今的博物馆不仅在外观上更具规模与气势,内部的陈列与布展也早已今非昔比,经过精心的扩建与升级,宛如一位饱学的老者,敞开了更为博大的胸怀,静候着每一位探寻者的到来。
两人并肩拾级而上,穿过宽敞气派的门厅,一股沉静肃穆的历史气息便扑面而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或许是一组气势恢宏的大型浮雕,生动再现了正定作为“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的古城风貌,瞬间将他们拉回了那个金戈铁马、商贾云集的繁华年代。
“还记得吗?”顾倾城轻声道,目光扫过那些熟悉的文物标签,“上次来,好多展区都还在规划中,这次真是大开眼界。”
陈晓阳点头附和,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是啊,你看这边的‘古中山国’展区,比以前扩充了不少,出土的青铜器真是精美绝伦,纹饰繁复,工艺精湛,简直是艺术与历史的完美结合。”他指着一件造型奇特的青铜酒器,“这个牺尊,上次好像只看到了复制品,这次可是真品展出!”
他们随着参观的人流,缓缓步入各个展厅。从新石器时代的石斧陶罐,到商周的青铜礼器;从秦汉的简牍瓦当,到魏晋南北朝的青瓷佛造像;再到隋唐的彩绘陶俑,宋元的精美瓷器,明清的书画楹联……每一件文物都仿佛在低声诉说着千年的沧桑与辉煌。
在“正定佛都”专题展区,扩建后的空间更为开阔,集中展示了从临济寺、开元寺、隆兴寺等名刹中珍藏或出土的佛教文物。那些历经岁月洗礼的石雕佛像,虽部分残缺,却依旧散发着慈悲与庄严的气息。顾倾城驻足在一尊唐代的观音造像前,久久凝视,佛像的衣袂飘飘欲仙,面容安详柔和,仿佛能涤荡人心的尘埃。
“这里新增了一个‘正定名人’展区!”陈晓阳拉了拉顾倾城的衣袖,将她引到一个新的区域。这里介绍了从古至今正定涌现出的杰出人物,从常山赵子龙的忠勇,到北宋名臣范仲淹的清正(注:范仲淹虽非正定人,但曾在正定任职,对当地有深远影响,此处为合理艺术加工),再到近代的文化名人,图文并茂,事迹感人。
他们时而驻足沉思,时而低声交流,时而拿出手机拍下那些令人叹为观止的细节。博物馆内先进的声光电技术也让他们印象深刻,通过多媒体互动装置,他们仿佛亲历了古代正定城的市井生活,听到了开元寺钟声的悠远回响。
不知不觉间,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透过高大的玻璃窗,为展厅内的文物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晕。当他们依依不舍地走出博物馆时,心中充满了对正定这片土地更深的敬意与眷恋。这次扩建,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延伸,更是历史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与生动展现。顾倾城和陈晓阳都觉得,这次重游,收获满满,也让他们对这座古城的未来,充满了更多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