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气爽,云淡风轻。顾倾城与陈晓阳这对老友,再次携手踏上了寻访自然的旅程。这一次,他们的目的地是位于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的三山妙峰森林公园。车子缓缓驶入绥中境内,窗外的景致也渐渐由城市的喧嚣切换为乡村的宁静,远方,三山妙峰的轮廓在薄雾中若隐若现,像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引人遐思。
当他们终于站在森林公园的入口处,一股清新的、夹杂着草木与泥土芬芳的空气扑面而来,瞬间涤荡了旅途的疲惫。顾倾城深吸一口气,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晓阳,你看这山,虽不似名山大川那般巍峨险峻,却自有一股灵秀之气,果然不虚此行!”
陈晓阳笑着点头,目光也被眼前的景色所吸引:“是啊,记得上次我们一起来,还是几年前的事了。那时候你还说,这里的秋天一定更美。”
“没错!”顾倾城接过话茬,“你看这漫山遍野的树木,有的叶子已经开始泛黄,有的依旧青翠,还有的,已经染上了热烈的火红,层林尽染,简直像上帝打翻了调色盘。”
他们沿着蜿蜒的木栈道拾级而上,脚下发出轻微的“咯吱”声,与林间清脆的鸟鸣、潺潺的溪流声交织在一起,谱成了一曲动人的自然交响乐。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落在他们身上,暖洋洋的。偶尔有调皮的秋风拂过,卷起几片落叶,在空中打着旋儿,轻盈地飘落。
顾倾城不时停下脚步,或是俯身观察一朵不知名的小野花,或是举起手机,捕捉着眼前转瞬即逝的美景。“晓阳,你快来看这棵枫树,红得像一团火!”她像个孩子般雀跃地喊道。
陈晓阳快步上前,果然,一株高大的枫树矗立在路旁,满树的红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仿佛燃烧的生命,热烈而奔放。“真美!”他由衷赞叹,“难怪古人说‘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意境,今日算是真切体会到了。”
山路时而平缓,时而陡峭。行至一处开阔的观景台,两人稍作歇息。凭栏远眺,绥中大地的风光尽收眼底,田野阡陌纵横,村庄错落有致,远方的渤海湾似乎也能望见一抹蔚蓝。山风拂面,带着一丝凉意,却让人精神为之一振。
“每次来到这样的地方,都觉得心胸特别开阔。”顾倾城望着远方,轻声说道,“城市里的烦恼和压力,好像都被这山风吹散了。”
陈晓阳深有同感:“是啊,所以我们才喜欢一次次地出来走走。和自然亲近,与老友同行,这大概就是最惬意的时光了。”
他们相视一笑,眼中都充满了轻松与惬意。休息片刻,两人继续向上攀登,目标是那传说中风光无限的妙峰顶。沿途的景色愈发迷人,奇松怪石点缀其间,偶有古刹的飞檐翘角从密林深处探出,更添了几分神秘与古朴。
顾倾城一边走,一边听陈晓阳讲述着关于三山妙峰的传说故事,时而惊叹,时而莞尔。他们的笑声在山谷间回荡,与鸟鸣溪声相映成趣。
终于,他们登上了峰顶。极目四望,云海翻腾,群山尽收眼底,那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油然而生。顾倾城张开双臂,仿佛要将这壮丽的景色拥入怀中。
“太美了!陈晓阳,我们做到了!”她兴奋地喊道。
“是啊,我们又一次征服了一座山峰!”陈晓阳也难掩激动。
站在山巅,沐浴着金色的阳光,感受着呼啸的山风,顾倾城和陈晓阳知道,这一次的三山妙峰之行,又将成为他们记忆中一段珍贵而美好的篇章。这不仅是一次身体的跋涉,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与老友情谊的升华。他们相约,待到春暖花开,或是冰雪覆盖之时,还要再到这三山妙峰森林公园来,感受它不同季节的独特魅力。
顾倾城和陈晓阳这对好友,时隔数载,怀着几分期待与故地重游的亲切感,再次踏上了辽宁省葫芦岛市这片土地,目的地依旧是那座隐匿于青山绿水间的天然寺。
车子沿着蜿蜒的山路缓缓前行,窗外的景致逐渐从喧嚣的城镇过渡到静谧的乡野。空气中似乎也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草木清香,深吸一口,沁人心脾,旅途的疲惫仿佛也消散了大半。远远地,便能望见天然寺的轮廓在层峦叠嶂的掩映下,若隐若现,更添了几分神秘与庄严。
“记得上次来,还是几年前,那时候这条路好像还没这么好走。”陈晓阳握着方向盘,目光眺望着远方,语气中带着一丝感慨。
顾倾城微微颔首,目光被窗外飞逝的风景吸引,“是啊,变化确实不小。但你看那山,那树,似乎还是老样子,透着一股熟悉的亲切感。”
终于,车子抵达了天然寺山脚下。两人下了车,抬头仰望,只见古朴的山门依山而建,“天然寺”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镌刻在匾额之上,历经岁月风霜,更显沉稳厚重。山门前的石阶蜿蜒向上,两旁松柏苍翠,怪石嶙峋,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这座古寺的悠久历史。
他们拾级而上,脚步声在寂静的山林中显得格外清晰,偶尔传来几声清脆的鸟鸣,更添了几分禅意。石阶两旁,不时能看到一些虔诚的香客,或驻足远眺,或低声祈祷。顾倾城和陈晓阳也放慢了脚步,感受着这份难得的宁静与祥和。
走过一段陡峭的石阶,眼前豁然开朗。几座宏伟的殿宇呈现在眼前,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在阳光的照耀下,琉璃瓦熠熠生辉。香火缭绕中,隐约传来僧人们诵经的声音,庄严肃穆,直抵人心。
他们先来到了大雄宝殿,殿内供奉着庄严的佛陀塑像,慈悲而威严。顾倾城和陈晓阳怀着敬畏之心,双手合十,默默礼拜。殿内香烟袅袅,檀香的气息浓郁而纯净,让人的心灵也随之沉静下来。
出了大雄宝殿,他们沿着回廊漫步。回廊的墙壁上,绘制着精美的壁画,讲述着一个个古老的佛教故事。陈晓阳饶有兴致地看着,不时与顾倾城低声交流着自己的见解。顾倾城则更喜欢欣赏殿宇的建筑风格,那精巧的斗拱,细腻的雕刻,无不彰显着古代工匠的智慧与匠心。
不知不觉间,他们来到了寺院的后山。这里更是别有一番天地,古木参天,怪石嶙峋,一条清澈的小溪从山间流淌而下,叮咚作响,宛如天籁。他们找了一块干净的石头坐下,俯瞰着山下的风光,远眺着茫茫的渤海湾,心胸也变得开阔起来。
“每次来这里,都感觉整个人都被净化了一样。”顾倾城轻声说道,眼神中带着一丝迷离。
陈晓阳深有同感地点点头,“是啊,远离了城市的喧嚣,在这里能找到一份内心的平静。这大概就是我们喜欢这里的原因吧。”
两人静静地坐着,享受着这份难得的闲暇与惬意。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微风拂过,带来阵阵清凉。他们聊着近况,聊着未来,也聊着那些尘封的往事。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夕阳西下,给天然寺的殿宇和山峦披上了一层金色的余晖。顾倾城和陈晓阳站起身,依依不舍地向天然寺告别。
下山的路上,两人都有些沉默,但脸上却带着满足的笑容。他们知道,这次重游天然寺,又给他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将深深地印在他们的脑海中,成为他们心中一份珍贵的念想。而天然寺,这座古老而神圣的寺院,也将继续以它独特的魅力,迎接每一位前来探寻宁静与禅意的旅人。
顾倾城与陈晓阳二人,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清晨,再次踏上了前往辽宁省葫芦岛市西莲净院的路途。车窗外,晨曦微露,将沿途的田野与村庄染上了一层柔和的金边,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草木清香与泥土的芬芳。这已不是他们第一次到访,心中却依旧怀揣着一份如初的宁静与期待。
当车子缓缓驶入熟悉的山道,远远地,那掩映在苍松翠柏之间的西莲净院便若隐若现。红墙黛瓦,在绿树的环抱下,显得格外古朴而庄重。山门依旧是那座朴素的石牌坊,上书“西莲净院”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历经岁月的洗礼,更添了几分禅意。
步入山门,一股清幽之气扑面而来,瞬间隔绝了外界的喧嚣与浮躁。庭院内,草木葱茏,几株古老的银杏树枝繁叶茂,金黄的叶子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偶尔飘落几片,无声地铺洒在青石板铺就的小径上。空气中回荡着隐约的晨钟声和僧人们低沉的诵经声,悠远而肃穆,仿佛来自远古的呼唤,涤荡着来访者的心灵。
顾倾城深吸一口气,感受着这里特有的宁静与祥和,上次来时的情景依稀浮现。那时也是这样一个宁静的午后,她与陈晓阳在此品茗听禅,心境豁然开朗。陈晓阳则环顾四周,目光落在不远处那座小巧的观音殿前,殿前的香炉里,几缕青烟袅袅升起,盘旋而上,消散在湛蓝的天空中。
他们沿着蜿蜒的小径徐行,穿过几重院落,来到了大雄宝殿前。殿宇巍峨,飞檐翘角,庄严肃穆。殿内,佛像金身璀璨,慈悲庄严。香炉中香火旺盛,信徒们虔诚地跪拜、诵经,那份发自内心的敬畏与虔诚,感染着每一个人。顾倾城与陈晓阳也恭敬地献上了一炷香,双手合十,默默祈祷,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绕过正殿,后面是一片更为幽静的园林。几座别致的亭台轩榭点缀其间,曲径通幽,流水潺潺。池中,几尾红色的锦鲤悠闲地游弋,偶尔甩动一下尾巴,漾起一圈圈涟漪。他们寻了一处临窗的石凳坐下,阳光透过茂密的枝叶,在石桌上洒下斑驳的光影。
“还记得上次我们来,也是在这里坐着,听着雨声喝茶吗?”顾倾城轻声说道,眼中带着一丝回忆的温柔。
陈晓阳点点头,微笑道:“当然记得,那雨下得淅淅沥沥,配上这院里的禅意,别有一番滋味。今天这晴日里的净院,又是另一种风情,更显开阔明朗。”
他们就这样静静地坐着,或轻声交谈,或默默观景,享受着这份难得的闲暇与宁静。在这里,时间仿佛放慢了脚步,所有的烦恼与焦虑都烟消云散,只剩下内心的平和与淡然。西莲净院,这座隐匿在山水之间的古刹,以它独有的魅力,一次又一次地吸引着他们前来,寻找一份心灵的慰藉与安宁。而每一次的到来,都像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他们带着更加澄澈与宁静的心境,去面对尘世的纷扰与喧嚣。
初秋的风带着渤海湾特有的咸湿气息,拂过兴城古城斑驳的青砖黛瓦。顾倾城和陈晓阳并肩站在蓟辽督师府门前,抬头望着门楣上遒劲的“忠贞胆智”匾额,阳光透过檐角的神兽剪影,在他们身上投下细碎的光斑。
“上次来还是五年前,”顾倾城指尖轻轻抚过门侧的石刻花纹,“那时候古城墙正在翻修,你还笑我对着一堆脚手架都能拍半小时。”
陈晓阳笑着摇头,从背包里翻出两张泛黄的照片——一张是当年顾倾城举着相机蹲在施工围挡前的侧影,另一张是两人在海滨浴场被海风吹乱头发的合影。“谁说的?我分明记得某人拍完脚手架,转头就拉着我去吃海鲜大排档,结果被辣炒花蛤呛得直掉眼泪。”
穿过瓮城时,小贩的吆喝声此起彼伏。糖画师傅手中的铜勺在青石板上游走,转眼间一条鳞爪分明的糖龙便引得孩童们惊呼。顾倾城买了两支山楂糖葫芦,递一支给陈晓阳:“尝尝?还是老味道,外面裹的糖衣脆得能硌掉牙。”
两人沿着明代一条街慢慢走,两侧的老字号店铺里,蓝布幌子在风中摇晃。陈晓阳在一家手作皮影店前停下脚步,看着橱窗里的穆桂英影人出神。“记得吗?你以前总说,兴城就像一场被时光封存的皮影戏,城墙是幕布,每一块砖都藏着故事。”
顾倾城望着他映在玻璃上的侧脸,忽然想起昨夜在海滨民宿看到的星空——北斗七星低低悬在海平面上,像一串碎钻缀在深蓝色的丝绒上。“这次我们去觉华岛吧,”她轻声说,“听说岛上的菩提园里,有几棵树龄三百年的老槐树,秋天的时候,叶子会落满整个院子。”
夕阳西下时,他们登上了古城墙。远处的首山如黛,渤海湾的波光在暮色中泛着金红。陈晓阳从包里取出一支口琴,吹奏起多年前两人都爱听的那首《海风》,旋律混着城墙下传来的古筝声,在晚风中轻轻荡漾。
“其实我这次来,是想带你看一样东西。”顾倾城忽然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小的丝绒盒子,里面躺着一枚用贝壳打磨成的戒指,贝壳内侧刻着一行极小的字:“兴城的海,和我们的时光。”
陈晓阳的口琴声戛然而止,他低头看着戒指,又抬头望向顾倾城含笑的眼睛,海风扬起她的长发,发梢沾着细碎的金光。“五年前你说这里的故事没听完,”他握紧她的手,将戒指轻轻套在她的无名指上,“那我们就用一辈子,慢慢听。”
城墙的轮廓在暮色中渐渐模糊,远处的渔船亮起了归航的灯火,而属于他们的故事,正随着兴城的潮汐,在时光里缓缓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