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魏程没有急着动手,而是耐心等待斥候的情报。
中午的时候,魏程从其中一份情报得知李彦正在军营里搞演讲。
魏程非常困惑,这个时候,夏主他妈的搞什么演讲?
而且打仗的时候,搞什么演讲?
朕都带着近卫旅到你面前来了,你不好好准备,你搞演讲?
就你会讲?
装逼!
等等!夏主在军营?
没跑?
继续探!
魏程面色沉静,但内心却忍不住兴奋起来。
等吃完午饭休息了一会儿后,魏程又得到多份情报,方圆三十里都没有大量夏军活动的痕迹。
这意味着夏军没有采取上次的以退为进的诱敌之策。
不过魏程并没有就此断定李彦没有在更远的地方设置伏兵。
有没有可能军营里根本没有夏主,夏主已经南下,等自己去在邯郸战场跟对面的夏军打到中途,夏主再杀回来?
魏程这个推断也有道理,这个战术是比较高明的战术,需要强大的骑兵做执行。
这个战术的精髓在于向魏军掩饰了一部分精锐,让魏军将主力拿来对付侦察到的夏军,也就是对面的夏军。
众所周知,大会战最忌讳的就是临阵急变。
大会战一般部署了兵力后,与夏军打起来,魏军的状态是呈现出对付对面夏军的状态。
若这个时候,场外突然奔袭来一支战力恐怖的夏军骑兵,那必将改变整个战场格局。
这其中包括作战中,魏军指挥官信息的滞后,下达命令填补防御过程中的时间延迟,以及被临阵急变消耗的士气。
关于以主要兵力来迷惑敌人,用最精锐的骑兵做埋伏这种战术,历代都有名将这样去做。
如果是小型战争,埋伏的骑兵在方圆十里的树林里也是可以的。
但如果是此时如邯郸城这样的大会战,埋伏的精锐骑兵必须离战场足够远,才能避开敌人斥候的侦查。
而这对骑兵以及骑兵统帅的要求极高。
魏程脑海中做了推测后,倒是不急着动手,他继续让斥候探查情报,最好是方圆百里全部探查清楚。
如果李彦真的在百里外安插骑兵,那么在做奔袭的时候,时间的有效性就变弱了,即便是强行赶时间,骑兵战力必然受损。
当然,为了防止万一,魏程还是不断增加斥候的人数。
下午的时候,魏程突然接到消息,说是夏主的使者过来了,他表示更加诧异。
这个时候派使者过来作甚?
是来下战书的,还是来下求和书的?
魏程见到使者后,本打算用皇帝的口吻好好压制压制对方,结果使者来了一句:这是你的臣子,赵州刺史张建成发来贺电,敬爱的魏主,现在投降还来得及!
魏程听完后,脸色立刻变了,就像三天三夜拉不出屎来强行用力一样。
他一把夺过来,快速看完。
果然是张建成写的!
魏程想掀翻桌子,但他还是强行忍住了,并且告诉使者:回去告诉夏主,朕给他两天时间投降,别以为朕不知道他在玩什么花样!
使者把消息带回去了。
李彦看完后,又仔细询问了魏程以及魏军军营目前的状态。
他推断出,魏程现在肯定是怀疑自己有诈,所以迟迟不敢动手,还在打探情报。
这家伙是输怕了。
那李彦也不着急了。
三月三十日,一夜没有合眼的魏程终于等到了多份完整的情报。
情报显示:方圆百里没有任何夏军大规模行动的痕迹!
是方圆百里!
魏程眯着眼睛笑起来,他走出去,在清晨的薄雾中眺望前面的夏营,确认李彦以及他的全部兵力就在那里的时候,魏程笑得更加开心。
太康十一年,四月初一,南方战线的惨烈程度不但没有丝毫减弱,反而在倍数增加。
据大魏和大夏各州郡得到的消息,徐州战场目前已经打空了数百里。
什么叫打空了数百里?
就是这数百里的地带原本都是有城池、集市的,有着密集的人口。
从去年十月底到现在,这一大片地方,变成了死寂沉沉的空白之地,剩下的只有发愁的尸骸、河道,以及荒废的田地。
据《姑苏日报》报道,今年从徐州南下进入苏州的人至少超过百万。
在苏州北边的常州接纳了多少人?
路上逃难死的又有多少人?
一共有多少人南下?
这个数据恐怕没有人知道,连户部的公孙弘对这块的数据都只能推测。
至于徐州目前的战况到底如何,也没有人知道,甚至与徐州只有一江之隔的常州,对前线的战况真实消息,也一无所知。
徐州就仿佛是被一张巨大的手抓起来。
前期逃难过来的人,只是说魏军打来了,总督陆康开始杀自己的人,至于夏军到底如何抵抗魏军,在混乱中也没什么人知晓。
前线消息不明,后方则在长达半年的战争中,开始表现出烦躁,各方利益集团的摩擦变得尖锐和难以调和。
例如以曹谦德为首的保守派们从二月份开始,就以前线军费开支暴增为由,要求增加商税。
从目前的十抽一,增加至十抽三,以增加国库收入,满足前线。
并且要求在盐引法里做出对盐价的强制管控,例如田邱明提出,盐价应该从10文一斤涨到100文一斤。
这样从商人那里兑换的粮食就能直接翻10倍,彻底解决前线的粮食不足问题。
但这个提议遭到新政派代表人物沈彬强烈反对。
沈彬表示,只要朝廷给商人的盐价大涨,影响民生是一方面,破坏与晋国达成的精盐协定价格是另一方面。
给晋国的精盐价格更便宜,若大夏国内卖的贵,这反而给了晋国反倾销大夏的机会。
而且精盐对外贸易一度与银钞挂钩,精盐价格波动,势必影响银钞的保值率。
然而,半年的战争,又的确在困扰着大夏的臣子们。
人们不知道这场战争还要打多久,大夏还会死多少人,后续的抚恤费是多少,折损的兵备又是多少?
似乎,这是一个无底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