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康十一年三月二十七日,邯郸城初夏的风浪吹得前面的树林飒沙沙作响。
远处麦田里的庄稼人正在忙着锄草,几只狗慵懒地趴在树下打盹,倒是那些个孩童不消停,正在小沟沟里打滚。
时而,还会有一群孩儿跑到河边的渡口去围观,看看今天有没有买糖葫芦的过来。
即便是远处的战鼓声,也不能打扰到他们的雅兴。
倒是有几个南边过来的商人惊恐地喊道:“那边要打仗了,你们还在这里待着作甚!”
路人疑惑地看着他们,然后说道:“这位郎君,你是外地过来的,我跟你说,你不必担心,那边那一片,看到了吗?军营起伏,战鼓如雷,气势磅礴,那是大夏皇帝的军队,他们正在攻打邯郸城。你放心,他们不会打过来的,他们从来不打扰到我们,甚至还会有一些自称是他们官员的人过来。”
“什么?你问过来做什么?他们自称是希望传播大夏皇帝陛下的理念,一是帮我们勘察良田,看是否有引水、施肥不合理的地方。二是教我们的孩儿识字。三是教我们储存的知识,并且还告诉我们,粮食可以到他们那里去换钱。”
另一个大娘打断了这个说话的男子,说道:“你别不信,最开始我们也不信,可这么多天过去了,人家不但没对咱怎样,还时常过来帮帮忙。村头二狗子家没粮食了,人家还拿粮食过来。”
“你看那边,那木板上,都是教孩儿识字的。”
“你们说,咱到底是大魏的子民,还是大夏的子民?”大娘憨厚地问道。
“按理说,咱们的户籍在大魏,应该是大魏的子民。”一个老者说道。
“那为何大夏的皇帝对咱比大魏皇帝对咱更好?”
“也没有更好,只是不那么差。”那老者继续感慨道。
“朝廷之前说夏人都是无耻之徒,夏国伤风败俗,利益为先,不懂礼仪,不知廉耻,为何我见到的夏人不是这样的?”
众人沉默。
突然有一个人说道:“我昨天问他们其中一个宣政司的吏员,为什么对我们这么好,那个吏员说,也没有那么好,只是把我们当成一个正常人对待而已。”
众人再一次沉默。
“那边什么事那么热闹?”
“夏主来了!夏主要亲自指挥攻城!”
“什么夏主!那是皇帝陛下!快去迎接!”
“走走走!”
赵州刺史张建成站在城头眺望下面,看见人群欢呼,队伍成群,忍不住讥笑道:“夏狗只是仗着人多一点点而已,等他们再多待一段时间,发现自己深入我大魏腹地,大魏百姓人人痛恨他们,他们便知道自己深处水深火热之中了!”
“张公,那边,看那边,那些百姓似乎正朝那个方向涌去,那个方向……那是夏主御驾!他们好像是去……去欢迎?”
“放屁!我大魏百姓各个都知礼义廉耻,怎么会去迎接夏主呢!”张建成大怒。
“也许是夏主给了那些百姓好处!”
“什么好处我大魏百姓也不会要的!”张建成冷着脸骄傲地说道,“大魏百姓能吃苦,也不怕吃苦,不需要夏主那点点烂货!”
“说得好!张公说得好!我们的百姓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吃苦!夏主就算有精锐之师,可我们有我们的百姓,夏主绝对无法攻克邯郸城!”
张建成捋了捋胡须,一脸得意的样子。
此时李彦骑在马上,贾政道在他左侧,他看见两侧有许多魏国百姓,这些百姓竟然在欢呼:“大夏万岁!大夏万岁……”
声震四野。
“贾公!”李彦笑道。
“小臣在!”
“你听听!”
“小臣听到了,他们在高呼陛下万岁,大夏万岁,这是陛下这么多年坚持仁德治国,以民为本,施以仁政的结果,这真是天下百姓的福分!”
一边的刘文静脸一拉,恨不得把贾政道踹下马!
“朕是想问,为何大魏的百姓,如此欢迎朕,朕刚来邯郸郡不久,莫非是你贾政道故意安排,让朕开心?”
“不不不,小臣绝不敢做这种事。”贾政道连忙道,“小臣一直都铭记陛下的教诲。这些人之所以愿意来迎接陛下,那是因为陛下得了民心!”
李彦一脸我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问道:“民心?”
“是的,民心。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民心所向便是如此!”
“朕如何就得了民心呢?”李彦继续装糊涂,“朕才刚来。”
“陛下推行的那些政策,是真的利民的,这就是得民心!”
李彦看了一眼贾政道。
他这些天与贾政道相处,发现了一个问题。
贾政道之前在魏国朝堂,素以奸臣闻名,对大魏有贤名的臣子下黑手眼睛都不眨一下。
贪钱更是比喝水还频繁。
至于对老百姓的生死?
只要不死在他家门口,死多少都和他无关。
而且他做事,一切从自身出发,绝不会考虑其他人的利益,必要的时候,其他人都可以牺牲。
这种人,却说出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话。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这种人什么都知道,好的坏的,全部知道。
他们干坏事,并不是不知道自己在干坏事。
他们也知道如何治理国家,更知道做什么事情,真的对民众好。
可就是这种人,才能精准拿捏住民众,玩弄所有人于股掌。
从这一点,李彦进一步在思考一个问题:一个奸臣,到底是他本身就是奸臣,还是环境和制度让他变成了奸臣?
当然,这并不是非黑即白的问题。
也许这个人本身有问题,他的坏是十分,但有问题的制度,让这个人的坏变成了一百分。
如此说来,作为皇帝,更应该去思考制度上的种种问题。
否则就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思考之间,李彦抵达中军大营,此时前锋已经准备就绪。
重炮陈列在城门口,火炮也已经全部准备好。
“陛下,有人求见。”刘文静赶来说道,“他们自称是邯郸郡世家名流。”
“他们来作甚?”
“他们说陛下既然已经发了讨贼檄文,告诉所有人自己的明君,不滥杀无辜,便不能攻城!”
“这是什么话?”
“意思是不能滥杀无辜,否则就是暴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