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在熊部落各个工坊或者生产行业里面,熊洪最重视的是农业队伍,毕竟事关几千人的吃饭问题;其次,就是熊山所负责的金属冶炼。
有后世经验的熊洪,自然明白金属冶炼、工具铸造、锻打等部落“重工业”,有多重要,故而对于部落的冶炼坊以及其相关的配套产业,熊洪都是格外关注的。
就像前段时间,即便开始大雪封山,他还是对几处金属矿、冶炼坊进行了巡查。
不说部落一些用金属制造成的大家伙,光是部落的金属工具,在本部或者其他村子,发挥的作用都非常明显。
以往没有铁斧和锯子的时候,要想砍下一根树木,需要几个人轮番上阵,用火烧、石斧砍的方式,半天才能砍掉。而有了金属工具,砍树的速度就快了很多。
类似这种因工具革新带来的生产力提升,在部落里其实并不罕见,众人这几年也都习以为常,但随便一把锄头或者斧头流落到其他部落,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个极其珍贵的工具。
故而对这些金属工具严格管理、限制流出,也是熊部落保持优势的一个重要因素。
工具的重要性,其他部落的族人,要比熊部落大部分族人看的更清楚。
“明年的计划,就是冶炼更多的金属出来。我们冶炼坊需要增加熟练的工匠,矿石开采也需要更多人手,才能保证矿石原料的供应……明年我们估计能冶炼青铜15万斤,铁10万斤……”
熊山话不多,但重点很清晰,每个村长都能听到。
金属工具和材料在各个村子里也越来越常见,大到每个村子的铜钟,小到族人切菜的菜刀,其实都挺稀缺的,不过受限于冶炼坊的产量和熟练的工匠,现在也只能勉强维持一个够用的水平。
“放心,等到开春之后,从东边诸部会再有一批族人新加入进来,可能不算太多,但两三百人还是有的。另外临海营地那边,也会再送一两百人过来……”
熊洪跟大家分享了这个好消息,这些人在现在的熊部落营地中生活学习,已经对部落的习惯有所了解和熟悉,等到明年再过来,磨合的难度就更小了。
这些人手,自然是优先充实到本部的冶炼坊和农业队伍,剩下还有多的,再分配到各个村子里去。
“熊山,明年春天开始,我会让明观院以及建造部门协助你建设新的冶炼炉,铺设更多更长的木质轨道,同时增加一些水力驱动的破碎工具和水锤,当然,人手方面,你看需要多少人,到时候一并汇报给我,只要是合适的,那都没有问题。”
冶炼坊现在熔炼矿石的新式高炉只有四座,平均下来,每日可以消耗两千多斤的矿石和煤炭,产出两三百斤的铁矿石或者青铜锭,从这个比例来说,熊洪还是不太满意的。
十斤矿石、十斤煤炭才能冶炼出一斤金属,即便是“财大气粗”的熊部落,也有些吃不消,不过考虑到金属的重要性,熊洪还是想着扩大冶炼坊的规模。
以及提升他们的技术水平。
……
“……我们纺织坊,今年共织出8000余匹麻布,消耗掉的麻皮,差不多有15万斤了,现在部落已经没有多少库存的麻皮,需要开春之后,从几个种植麻的村子送过来。”
等熊山的冶炼坊说完,熊角便站起来,开始陈述纺织坊的工作,
“今年多亏了族长和明观院,要不是他们,我们纺织坊的正常任务都很难完成,这些器械也没办法改进,更别说像现在这样省事省人了。”
说起纺织,熊角的心情就非常好。
熊木和熊杰几乎成了纺织坊的一员,对里面各种器械和工具进行了大量的改造,帮助熊角他们做了很多事情。
比如最麻烦的绩线环节,现在直接用梳麻机处理,完全不需要族人去一根根捻,平时一个族人一天只能绩二三两的,现在五个人操作的梳麻机,一天就能梳完五十多斤的麻皮;
其次,纺纱的阶段,也有水车作为动力来源;最后,部落的斜织机经过不断微调,现在生产的织机,比之前故障率更低,织布质量更好,速度也更加快。
在熊木和熊杰的努力下,熊洪提出的“提花机”概念,也开始进入了研究的阶段,虽然目前还没有成果出来,但明观院负责提升纺织器械的族人们,已经理解了织布提花的基本原理。
“明年如果麻皮数量跟得上的话,那我们可以保证,一个月,至少可以织出一千匹麻布。”
熊角信心满满,有了一整套“先进”的生产工具,完成部落交给的基础生产任务,可以说并不费什么事情。正如熊角所说,要是原料供应充足,她们一个月甚至可以达到1500-1800匹麻布的制作。
“一匹布大概15、6斤的样子,要是按照你们纺织坊现在的生产速度,一个月至少要近3万斤的麻皮,这个难度有些大。”
石雪皱着眉头说道,这些麻皮也是地里长出来的,自然也归她农业队伍负责。
“是的,这些麻皮还不是全部给我们纺织坊织布,制作麻袋、麻绳,还有一些其他的作用,麻皮的供应现在最紧张。”
熊角叹了一口气,无奈地说道,“即便羽落、草苗、熊皮队长他们在东边部落种植了一些麻,但对于我们来说,还是差了一些。”
“嗯,这件事我们后面会说的,只要你们纺织坊能忙的过来,原料供应自然不能成为限制你们生产的环节。”
熊洪点点头,看向石雪,“石雪队长,你们的任务恐怕又要增加一些了。”
石雪和熊石互相看了一眼,但也只能摇头苦笑,“好的族长,今年的种植计划,我们还没有最终确定下来,熊角队长的要求,我们自然会想办法去解决。”
“如此甚好!”
熊巫也点点头,赞叹地说道,“我们部落族人之间,自然要互相配合,不然这些生产,我们该如何做好?”
“好,熊角你继续说。”
“纺织坊的女性族人们,现在对新的器械使用都不是太熟练,正好麻皮也不多,我便想着,是否可以在春耕之前,减少麻布的生产,让大家对这些器械学着如何去使用?”
纺织坊前段时间才把梳麻机给整理出来,正如熊角所说,这些工具,极大地提升了纺织工坊各个环节的生产能力,也让纺织的队伍,第一次感觉到自己居然无所事事。
而熊角的考虑,也符合熊洪的想法,既然生产现在因为原料问题陷入停滞,那不如趁着这个时间,让族人们熟悉这些纺织工具和纺织流程,以便更好地提升生产效率。
故而熊角的提议,当即获得了批准。
接下来,部落的各个工坊,都对熊族一年做的事情做了一个总结,也对明年准备做的事情说了一下大致的规划。
比如制盐坊,今年因为有海盐的涌入,每个月,熬煮提炼的精盐数量,达到了2000斤,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的增长。
再比如木材加工工坊,由于技艺的提升,加上部落的重视,现在每个月都能给部落提供上千块符合条件的“标准板材”。
除了这些工坊,部落的教育院、巫师院、明观院、伤病坊等等,都做了非常具体的汇报,让在座的村长们都明白了过来,部落的发展壮大,不是靠一个两个族人就能完成的。
即便是熊洪有各种各样的想法和经验,也需要一批听他命令的族人,也需要一批辛勤劳作的族人,去执行去实施,否则光靠他自己,是永远完不成这么多工作的,部落发展也达不到现在的规模。
让大家感兴趣的,是造船坊和伤病坊:造船坊现在开始设计能够沿着海岸跑的船只,准备替换掉现在部落最为简单的小船,只要熊洪和熊巫确定没问题,材料准备齐全之后,那就可以开始制作;
伤病坊倒不是说自己治好了多少人,而是又发现了多少药材,什么样的药材能够治病。
总之,很多村长是第一次知晓,原来部落还有这么多“好东西”。
另外,让大家格外关注的,就是部落以及各个村子的“基建”问题。
随着人口的增多,各个工坊、产业的出现和壮大,对原材料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这些材料,大部分都得依靠运输队伍,从各个村子或者矿场运输出来,自然离不开道路和各种建筑。熊二目前兼任部落的基建工作,便将部落现在的道路情况、房屋建设情况,都告诉了在场的村长们。
接着,熊雨和熊欣也对运输队伍的车辆情况进行了介绍。
除此之外,部落的教育院,公布了这次部落考核的结果,并计划从明年开始,统一各个村子的授课“教材”,直接由本部教育院挑选“教授”,派往部落的各个村子。
这些教授们,不仅仅要负责对这些村子的孩童进行教育,也要负责每晚的“晚间学习”,各村的村长、队长必须配合,每年秋收之后,会将符合条件的族人都拉到本部,或者就近组织考核。
不同于其他部门的简练和便于理解,部落的明观院,所陈述的内容让人很难理解,不过考虑到他们一向如此,便也没人去在意。
况且,明观院虽然不生产什么具体的物资,但对于各个工坊、村子的技术支持,却是没有断过,也正是因为有他们,部落的生产能力也提升了不少。
时间就在这种讨论中不断地消耗,等部落族人说完印刷坊的成果之后,天都快黑了。
部落集议的第一天,就在这种持续不断的汇报中度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