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寒假了,我去富锦函授去了,学了十几天我回来了,回来我到家了,我到家,我一进屋,屋里有几个客人,有老王二丫,老张大嫂,还有两个女的我不认识。媳妇在那做棉袄呢。王二丫看到我回来了,说老姑夫回来了,这是干啥去了。老张二嫂说,马校长,你家发财了?我说我 家发什么财?老张二嫂说,你看我们几个都来找你媳妇做衣裳来了。我说我 媳妇行吗?王二丫说,老姑父,别人都知道我老姑会裁剪,她们两家孩子,头年都要结婚,想给儿子儿媳妇做棉袄,都不会做,找成衣铺 ,找不到,都叫我给领着来了。
我说都是邻居,那就帮忙呗。老张大嫂说,帮忙是帮忙,马老师,我给你说,你家挂牌吧,你家挂牌,我们都来做衣裳。
我听了老张大嫂的话,心里一动。媳妇的手艺我是知道的,确实不错,要是挂牌开个裁缝铺,说不定真能行。我看向媳妇,她停下手中的活,有些犹豫地说:“我帮帮你们做点活行,要真成衣铺这能成吗?”王二丫在一旁拍着胸脯保证:“老姑,你手艺这么好,肯定行!到时候我给你宣传宣传。”
那两个不认识的女人也跟着附和:“就是就是,我们也是听说你手艺好才找来的。”我想了想,觉得这是个机会。现在浓阳镇还没有开成衣铺的,有缝纫机的都很少,大家做衣服很多都靠手工,媳妇有这手艺,说不定能闯出一片天。于是我点点头说:“行,那天我就做个牌子挂上试试。”
大家一听,都高兴起来,纷纷说等挂牌了一定多照顾生意。媳妇也来了干劲,加快了手中做棉袄的动作。我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媳妇的裁缝铺红红火火、家里的日子也得到哦改善。
晚上了。又有两个人送来活了,一个送来两块布要两条裤子,一个送来四个包裹皮,要锁边。送来布的人说,姑娘头年要结婚,家再穷,她当妈怎么也得给姑娘配送两件新衣裳。我媳妇说,做衣裳,得本人来,需要量尺寸,根据身材量的尺码才能做衣服。来做衣服的人说,我们是庄稼人,不要那么好,以前在生产队的时候,平时,一般的也不做衣服,也做不起,要是真在队里抓阄抓到一块布了,做给姑娘做,也就是比着我的裤子做。做还都是我搞手针做。
拿布要锁包袱皮的人说那时都那样。我拿来这四块布,要做包袱皮,也不要那么好,给锁上边就行。家里有几个包袱皮,能把家里的破衣裳,裹着包着好些。我媳妇听这来的两个人说的都挺实在的,说,那我就把这位老大嫂给姑娘做的裤子收下,给做了。那这位给包袱皮锁边的,我暂时还不能收。我家想买锁边机,还没买回来呢 。那来锁边的人说,我那再等几天锁也行,布就放你家吧。
送走两人后,我对媳妇说:“看来这裁缝铺真有市场,明天我就去城里看看锁边机,顺便把牌子也做了。”媳妇说,抚远不行,我早就问了,抚远五金没有,百货物意没有。你要想买锁边机,还得上富锦,再不就得上佳木斯。
我听了媳妇说,五金没有粮库,百货也没有。还得上富锦,或者上佳木斯。我说那就准备钱吧。
媳妇说,准备,你刚买完推车子,给爹小卖店拿了钱,还没还呢,恐怕再去拿是不行了。我说不行,那咱再想办法,从别的地方掂对。
媳妇说,掂对,二姐家是不行。要掂对,就得在三哥家掂对了。我说,掂对呗,她家可是刚买一台电视机。他家还能有钱了吗?媳妇说,我想他家应该有。他家,三哥在春天打两个大黄鱼呢。那个鱼都没少卖钱。我一听,媳妇想从他三哥家借,我说行。咱买回来锁边机,开始做活了,挣到钱了,就马上还给他。
第二天,媳妇一大早就去三哥借钱去了。到哪一会,就乐颠颠的跑回来了,说,钱借到了。我一听钱借到了,我说这回借钱三哥三嫂咋这么痛快呢。媳妇说,啊,我说咱家你去富锦函授刚顺便买回来一个推车子,钱花光了,回来看到家来几个做衣服的,几天就挣了几十块,就想再买个锁边机,丽红她奶家还有台缝纫机,这样我们就凑合这开个成衣铺。等着成衣铺开十天半拉月的,能挣到钱了,再加上你开的工资,还有你用推车子拉点柴火,打成柈子卖了,挣着钱了,我们把几样钱搞在一起,钱攒够了,就还你们。就这样,三哥说行,给拿二百吧,三嫂就给拿了。媳妇说着就把二百块钱给我了。
我拿到钱,心里很高兴,我说那我就准备走。一会,就上道旁等车去。媳妇说,我借着二百块钱够不够买一台锁边机的呀?我说,谁知道啊,咱也没买过呀?媳妇说,那么地,穷家富路,你去到富锦钱别不够了。我这还有四十七八块钱,你都拿着。我说拿着就拿着,哎,媳妇,我一会走,我到富锦那,只要有锁边机,我就肯定买。你在家该收活收活。媳妇说,那你几天能回来,我说,你不会算,去富锦,客车得跑二十个小时。一天就到了。要是去佳木斯,抚远的客车是头一天跑到富锦住一宿。第二天再往佳木斯去。等这返回来也是那样。媳妇说,那就是去富锦最快也得是两天。去佳木斯就是四天了。
我拿到钱,出发了。我到了富锦,天早就黑了,我问开车的司机有几点了,司机说,少说也得有十点。我说我来富锦是想买锁边机,这都晚上十点了,我到这是啥也干不成了。司机说那你还干啥了。你明天再买呗。我说买,那明天发往抚远的客车不是五点发吗?那我就赶不上车就回不去了。司机说,你不跟趟,那你后天就还坐的等车回去吧。
第二天,我开始找卖锁边机的商店了。我一开始还是到我刚买推车子轱辘的店看,一连看了十几个,都说不经营那玩意,都说上了货,卖不出去,就得憋自己手里。后来到五金看,没有,到一百看没有,到三百货看没有,最后到二营看,在二楼,有五六个牌子的锁边机,缝纫机。有 打试试的,飞鸽牌,凤凰牌的,标准牌的。价格不等,一百七十八的,有二百六的 ,有二百四的。就标准牌的,不多不少是二百块钱。我又问了各种锁边机的性能,营业员说标准牌的好,我就买了标准牌子的了。
买了,回到家,我把锁边机事跟媳妇说了,媳妇很高兴,动手开始调试锁边机。媳妇调试锁边机,我就着手制作牌匾,三天后我亲手做的牌匾:“春天第一家成衣铺”牌匾挂出来了。牌匾设计上面有蓬勃欲出的太阳,又有起伏山峦,几个小燕子正擦山尖而过,接着便是店名:春天第一家,下面是一片路草坪,各种野花争奇斗艳,草坪上一对青年夫妇正领着一个小男孩走去。牌匾挂出去了,就挂在了我家大门口,面向东,这样,走在南北大道的人,来回就都能看到了。
从那以来找媳妇做衣服的人越来越多,每天,都能挣几块钱。挣了钱,就攒起来。过了一个多月,就把借三哥的钱还上了。
然而,好景不长。有一天,镇上来了个自称是专业裁缝的外地人,在离我家裁缝铺不远处也开了一家店。他四处宣扬自己手艺精湛,很多老顾客都被吸引了过去。这时,媳妇有些着急,我安慰她别慌。
我仔细观察发现,那外地人虽然手艺还行,但价格贵,而且态度傲慢。瞧不起穷人,一味追求高大尚,不好的布料不做。长顾客说,破布料,你别拿来,拿来白瞎我的手艺了。而我媳妇呢,好不赖布都做,好布料,做的洋气,不好的布料,给你做的 穿上得体。另外,还不断地推出了一些优惠活动,给做衣服送小饰品,还给老顾客打折。媳妇做每一件衣裳,力求做到尽善尽美。
而且,还能抓住几个重要的节日,对来做衣裳的只收成本费,像六一儿童节时,小学生来做白衬衫,一件只收一元钱。
这样,慢慢地,顾客们又开始回流。大家都说还是我家媳妇做的衣服合身,而且服务贴心。那个外地人见生意越来越差,没多久就灰溜溜地走了。
经过这次波折,我家裁缝铺的名声更响了,不仅镇上的人来,周边村子的人也慕名而来。我和媳妇更加有干劲了,开始计划着扩大店铺,招几个学徒,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
随着裁缝铺的生意越来越好,有一天,一位穿着考究的中年人来到了店里。他一进门就说:“我是县里服装厂的负责人,听说你们这儿手艺好,想和你们合作。”我和媳妇又惊又喜,赶忙请他坐下详谈。原来,服装厂想让我们帮忙加工一批衣服,要求工艺精细,时间还比较紧。我们考虑了一下,觉得这是个拓展业务的好机会,就答应了下来。接下来的日子里,全家都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中。媳妇带着几个学徒日夜赶工,我负责采购布料和联系运输。经过大家的努力,这批衣服按时高质量地完成了。服装厂的负责人非常满意,不仅给了丰厚的报酬,还表示以后有更多的合作机会。从那以后,我们和服装厂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裁缝铺的规模也越来越大,成为了当地小有名气的服装加工点,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就在我们以为日子会一直这样顺利下去的时候,市场上突然流行起了一批时尚新颖的服装款式。我们传统的裁缝手艺做出来的衣服,渐渐显得有些老气,我和媳妇心急如焚,四处打听学习新的裁剪和设计方法。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得知城里有个服装设计培训班。我和媳妇一商量,决定让媳妇去参加培训。媳妇在培训班里刻苦学习,不仅掌握了新的裁剪技巧,还学会了服装设计。学成归来后,她结合本地人的穿着喜好,设计出了一系列既时尚又实用的服装。我们把这些新款服装展示在店铺里,很快就吸引了众多顾客的目光。来给送活又开始回升,而且比以前更多了。我们的裁缝铺不仅在当地站稳了脚跟,还吸引了一些外地的客户。我和媳妇相视一笑,更加坚定了把裁缝铺做大做强的决心,未来的日子,似乎充满了无限可能。
媳妇开成衣铺,慢慢的也能为家挣点钱了,我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一定地提高。大街上,偶尔有喊买鱼的,,我家也敢买了。市场上赶上有卖猪肉的,我们也敢买了。有一天,镇上来了个神秘的客人,他径直走进裁缝铺,打量着店里的一切。他说自己是一家大型服装公司的代表,在考察地方特色裁缝手艺,想寻找有潜力的合作对象。我和媳妇既兴奋又紧张,赶忙拿出媳妇设计的新款服装给对方看。客人仔细翻看后,眼中露出了赞赏的神色,说我们的手艺和设计很有特色,如果能按照他们公司的标准批量生产,推向市场,肯定能大卖。不过,他们对生产规模和质量把控有严格要求。我和媳妇商量后,觉得这是个难得的机遇,即便困难重重也想尝试。我们开始筹备扩大生产规模,招聘更多的工人,升级设备。虽然过程中遇到了资金短缺、工人培训等问题,但我们凭借着之前积累的经验和人脉,一一克服。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终于和那家服装公司达成了合作,裁缝铺的生意迈向了一个新的台阶。
一天晚上了,家里来客人了,来的说他是推销布料的,问我们进不进布料?说你成衣铺,应该储存点布料,有顾客来做衣裳,没带布料,你就叫他看看你的布料,一旦选成了,你不更好了,还能赚点钱。
我和媳妇听他说得有几分道理,便让他把布料拿出来看看。他打开带来的包裹,里面的布料五颜六色,质地也各不相同。有柔软的丝绸,有厚实的棉布,还有一些带着精美花纹的呢绒。我和媳妇仔细挑选着,觉得这些布料质量都还不错。不过,我们还是有些犹豫,毕竟进布料需要不少资金,而且也不知道这些布料能不能卖得出去。
推销布料的人看出了我们的顾虑,便说:“你们放心,我这布料价格很实惠,而且如果卖不出去,我还可以回收。”听到这话,我和媳妇心动了。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我们最终进了一批布料。
自从进了这批布料,店里的生意更好了。不少顾客看到我们店里的布料,直接就选了布料做衣服。我们不仅从做衣服的工钱里赚钱,还从卖布料中获得了额外的利润。随着生意越来越好,我们的裁缝铺在镇上的名气也越来越大,未来似乎一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