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建军身上,季宇宁能感受到现在内地很多人心中充斥的那种躁动。
他前世也经历过那个时代。
这种躁动,首先就体现在人们对于创业的渴望,这实际上就是个人对财富与自我实现的渴望,也反映了社会整体对商业价值的重新认知。
几乎所有人都感受到了在财富上的巨大差距。这真是一种刻骨铭心的感受。
这个时候已经开始出现了个人创业下海的潮流了。
这种躁动,也体现在人们的观念和意识上。
此时社会发展的很多矛盾,让人们在观念上,在看待旧有的东西,就出现了很多的冲突。
而此时人们又看到了很多外面的新的东西。思想和文化上也开始发生不断的碰撞。
季宇宁记得后世很多描述80年代那个时代的词语。
那是个低级堕落的时代,那是个百花齐放的时代,那是个怪力乱神的时代,那是个急功近利的时代,那是个先锋探索的时代。
季宇宁知道,这种躁动,伴随着启蒙和非理性,这种躁动还会持续。恐怕要到了90年代初,才会变得清醒和理性。
几家人在香江过年这一段时间,说的最多的,反而是前一段时间,也就是1月下旬,在国内西南地区连续发生的民航和火车的事故。
大家都说,这天上不安全,没想到地上也不安全了。
这些实际上都是管理上的问题。
这也跟这个时候整个社会的躁动有关。
这个时候,恐怕是国内最不好过的几年了。
季宇宁也只有在心里叹气,这就是社会发展带来的阵痛。
2月24日,从柏林传来消息,老张导演的电影《红高粱》,在第38届柏林电影节颁奖典礼上,获得了最高奖金熊奖。
2月12日至23日举行的第38届柏林电影节,内地西影厂出品的电影《红高粱》入围了主竞赛单元。
这也是今年入围主竞赛单元的唯一一部华语电影。
老张这次获奖,是内地的影片第1次获得欧洲三大电影节的最高奖。
消息传到国内,大为轰动。
此前在欧洲三大电影节上,华语电影都获得过最高奖。
不过,那三部拿到欧洲三大电影节最高奖的华语电影都是香江电影,那都是季宇宁拍的,都是他的香江麒麟电影公司出品的影片,只有那部《一个都不能少》,算是和内地合拍的。
而这次获奖的《红高粱》,那是纯纯粹粹的内地影片。
国内的舆论开始大造声势。
认为这代表着国内电影的发展。代表着国内新一代导演取得的进步。
当然这还要加上此前刚刚获得北美电影金球奖的电影《红楼梦》。
这部鸿篇巨着也是第1部获得北美金球奖的纯纯粹粹的内地影片。
这些评价,季宇宁自然没有什么异议。
但国内舆论基本上都是把这些进步和成就的原因,放在国内电影部门近年来管理和调整取得的成绩上了。
这就让季宇宁同志很有些无语了。
这两部电影获奖的直接原因应该提到他才对,《红楼梦》是他投资拍的,而且无论剧本、演员,以及拍摄的理念都是他的,那主要原因自然是他。谢导就一直提,《红楼梦》这部电影,主要的贡献是小季同志的。
另外《红高粱》这部电影那本子就是他的,原本是他要拍,他是让给了年轻导演老张同志。老张同志在接受国内记者的采访的时候,始终不断的说要感谢季导。
至于国内电影这几年的调整,他只能用呵呵俩字来表示了。
从1979年至1984年,国内电影收入年均下降6%。到1985年上半年,全国30%的放映单位停业。
同时,电影摄制成本却在1986年至1987年期间从50万元攀升至90万元,制片厂创利逐年下滑。
到1987年,虽然全年生产了大约150部故事片,但其中60%的国产电影处于亏损状态。
到了1992年,全国电影票房收入仅为9亿元,经济困境日益加剧,电影生产难以为继,电影质量也持续下滑,整个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直到此时,国内的电影管理部门才想到要采取措施,要进行改变了。
其后,制片厂直接投资拍摄影片的方式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合拍片和购买“拍摄指标”这两种新的制片方式。
整个90年代,除了93年前后因为那个vcd的发明,造成大家都不怎么去电影院了,都在自己家里看盘了。
季宇宁前世就是在这个时候看了很多香江的电影。
然后到90年代后期,那个北美的大船来袭,单单那一部片子,就在全球卷了20多亿的票房。
整个90年代,国内的电影院是最惨的。
如果小季同志在他的第1个工作岗位,也就是大华电影院的放映员岗位上踏实肯干下去,那他到了那个时候,估计连吃饭都成问题了。
前世国内电影逐渐恢复起色,是从新世纪初开始的,从2002年的票房不足10亿元,飙升至2015年的469亿元。
那个时候,国内电影的快速发展,就跟国内的经济高速发展息息相关了。
3月上旬,香江麒麟研究院成功研发出全球第一台汉字传呼机,并编制完成“传呼通信用汉字信息表以及其编码字符集”。
“霍总啊,没想到咱们的麒麟研究院,这么快就把第1台汉字传呼机研发出来了。”
季宇宁的面前,是始终一脸谦恭的霍建宁。
但季宇宁仍然可以从这位霍生脸上,看出那种抑制不住的兴奋。
这个汉字寻呼机的研发时间,实际上也就一年多的时间。
这个速度,有点儿超出了季宇宁的预想。
前世汉字寻呼机是在90年代初才研发出来的。
当时的国内寻呼机业务是在90年亚运会期间才真正火爆起来的,之后,过了两三年,汉字寻呼机也开发出来了。
实际上这还是一个市场的需求造成的结果,80年代寻呼机进入内地,但一个寻呼机的价格太高,几千块钱一台,那个时候普通人收入很少,市场经济也不是特别发达,所以寻呼机的需求一般,直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时候,这个市场需求才真正起来的。
“我们不仅完成了汉显这个发明,而且还编制出了相应的标准。
这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咱们麒麟通信的第1个通信方面的标准。
我估计,未来很快的,像北美的摩托罗拉、日本的松下这些企业,也会采用我们的这个标准生产汉显传呼机。
内地也会很快开通汉字寻呼系统。
原来我以为英国出了那个二哥大,香江会更多地采取套餐的方式,出售二哥大加上数字寻呼机。
但如果我们这个汉字寻呼机出来以后,那么很多人实际上不必一定要配这个二哥大了。”
“所以啊,霍总,在通信这个行业,站在最高处的,获得那个蛋糕份额最大的,一定是参与制定标准的那个企业。
我们现在北美的凤凰通信,现在在通信制式上的研发进展,也是很快的。
所以,我们现在通信研发的阶段性成绩喜人,未来可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