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登基大典的拍摄开始了。
这是整出戏中的大场面和重头戏,动用的演员超过了3000人,仅仅化妆师就达到上百人。
季宇宁成片在胸,整个拍摄过程舒卷有度,游刃有余。
这让现场观摩的众多内地电影人慨叹不已。
这个时候内地的各大电影制片厂拍戏,更多的是以导演为核心,通常导演在现场磨戏,很多戏都是慢慢磨出来的,所以很耽误功夫。
很多人是头一次见到好莱坞的拍戏方式,这种严格按照计划进行的电影制作方式,还是给大家上了一课。
而且,这部电影拍摄过程非常严谨,大到故宫内的实景拍摄,小到服装、配饰、发型,都严谨得仿佛学术研究,所以服装化妆道具方面基本上是完全还原。
甚至电影中溥仪三岁登基时用到的玉玺都是货真价实的玉玺,从库房里拿出来,电影在这边拍着,保管员在边上盯着。
之后的几天里,季宇宁继续拍一些场面大的重头戏。
“这些学生演员的情绪还要调动起来,一定要严肃,甚至要愤怒,或者呆板都可以。”
季宇宁看着满眼穿着绿军装,戴着红袖箍的十几岁的学生群演,按照指令在边舞边吼边唱。
在最前面领头的,就是后世有名的王阿姨和窦大仙。
在镜头里的两个人,一个张牙舞爪,一个木讷懵懂。
只有季宇宁知道,这是本色演出。
这俩人,现在都才17岁。
王阿姨现在是高二年级,暑假以后就要上高三了,脸上现在还带有一些婴儿肥,长得居然有一点儿像那个大娃娃脸。
面对这个小迷妹那亮晶晶的眼睛,季宇宁告诉她,将来如果愿意走唱歌这条路,可以来找他,在内地在香江都可以。但最好能够上完大学。至少也要上个一两年。
前世王阿姨明年高考考上了鹭江大学,根本就没有去上,就跑到香江学人家做歌星去了。
这个时候的窦大仙刚刚考入一所职业高中,学精神病护理,两年后他退学了,就开始满世界走穴演出去了。
季宇宁问他愿不愿意去音乐学院附中去上学。他可以去推荐一下。
他发现这个时候的窦大仙很木讷,很内向。他不点头,也不摇头。
之后,在《末代皇帝》电影中露面的,还有很多后来的名人。像现在已经到文工团工作的葛大爷,他跟季宇宁以前拍电影《瞧这一家子》的时候就认识。他在剧组里演了一个喝墨汁的太监,演的还不错。很有点儿他爹当年的风采。
葛优是专门有一场戏。其他的那些未来的名人们,基本上就是龙套了。
但这些人在影片里的露面,也使得这部电影在未来几十年中,常看常新。
那时候,只要肯找,总能在影片中找到那一闪即逝的熟悉的面孔。
转眼进入到9月份,季宇宁已经在末代皇帝剧组拍摄了超过三周的时间。
这段时间内,他主要在故宫的高墙内,但外界却是纷纷扰扰。
其中比较醒目的就是香江,从8月份开始,各种反响比较厉害。
季宇宁向他的传媒板块,包括电视台、报社等机构都发号施令。
他认为实际上外面闹腾,就是因为两个因素,一是不了解,二是不沟通。
不了解,那就普及相关的知识。
不沟通,那就做好相应的公关工作。
他要求麒麟电视台以及麒麟报业要充分发挥平台的作用。做好这件事情的普及和沟通。
他知道后来内地在这件事情的了解和沟通上,就做得非常好。
现在,季宇宁觉得他每年都抽出时间拍拍电影,简直太对了。
此时他正好以这个理由离开香江的那个漩涡中心。
而且在10月份,那位老太太访问香江和京城的时候,他这位港岛的头号大地主也不用露面了。
“我听说那个《末代皇帝》剧组在故宫里拍戏,你们俩都去了。
我前一段时间一直在外地拍戏,我们班的同学还说那个《末代皇帝》剧组真是大场面。在京城的好多电影界的人都去现场观摩。
而且据说剧组的伙食特别好。”
9月份的一天,京城市内的一家饭馆。
一张大餐桌上,围坐了一圈人。
这是京城电影学院七八级七九级的一帮人,其中有陈诗人、张一谋等人。
“嗯,伙食确实太好了,是自助餐,鸡鸭鱼肉海鲜什么的随便吃,还有各种饮料,什么洋酒,还有各种各样的水果。我觉得比过年吃的好多了。
那儿跟以前合作拍戏不一样,以前合拍公司按照规定安排中方演员跟外方演员吃的完全不一样,而且差别很大。
这个剧组是一视同仁,大家都吃一样的,那个季公子人家是首富呢,跟我们吃的也是一样的,北美的那些老外也一样。
我和老张在剧组里跑了个龙套,大吃了好几天。老张还学了那个斯坦尼康的技术。
你知道吧,我们七八级的导演系的,还有摄影系、美术系的一帮男生,大家一块儿演那个皇宫的侍卫,我是会几句外语,有几句台词,所以是侍卫队长。
在镜头里我们这一帮同学一溜排开。你就看吧。就跟毕业照似的。
季导说了,给我们一个特写。”
说话的是陈诗人。
“这次我们真是开了眼界了。知道好莱坞顶级制作是怎么回事了。
那个小皇帝登基大典那场戏,3000人的大场面。
当时在大殿里身上背着斯坦尼康设备拍的不是摄影师,而是导演季宇宁本人。
那个在太和殿大殿门口设计的那块巨大的黄帐子,也是季导的主意。
这让当时现场我们所有人都佩服的简直要五体投地了。
这个办法不仅完美的解决了镜头往前推移时可能造成的曝光问题,使得小溥仪不会被屋外的光吞没,整个轮廓处在画面中心。屋外架设的灯源,同时也被遮挡,几千名群演也不用配合小皇帝表演,省了一大堆的事儿。
最牛逼的是,这块黄帐子不但能造成视觉上的冲击,还成为溥仪一生的隐喻。
在现场的历史顾问,故宫的朱家缙老师,当时也觉得开了眼界,他觉得虽然不一定是历史事实,但是这种安排完全说得通,很有道理。
当时季导说,我们不一定了解历史的每一个细节,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历史按合理的规律拍出来。”
张一谋接着说。
老张去年是到西影厂工作了,今年西影厂分给了他一个一居室。
而且今年他还演了一部电影《老井》,他是男主角。
老张是当了摄影师,也当过了演员,不过此时,他还没有当导演。
“这个剧组的摄影师,以前还获得过奥斯卡奖最佳摄影奖的,在前一段时间还抽空儿到北电去做过讲座。
这个摄影师是意大利人,叫维托里奥·斯托拉罗。
他当时在课堂上说,说季导是他见过的最全能,也是最天才的电影人。
从来没有人像他那样拿过奥斯卡奖那么多项的制作类和表演类的大奖,以后也不会有了。
而且欧洲三大电影节,季导也都拿了大满贯,其中柏林电影节和戛纳电影节他是拿了双份的。
所以季导这个岁数,已经是影史上的人物了,而且是不可超越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