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六十四章 :米香漫过山海路
示范园的冬雪总带着几分温柔,当第一片雪花落在“金穗1号”大米的展示柜上时,李渊正坐在交流中心的会议室里,看着电脑屏幕上跳动的销售数据——自从上个月“金穗1号”上市以来,订单量每天都在增长,已经从省内拓展到了周边五个省份。桌角放着一杯苏瑶刚泡的大麦茶,热气在玻璃上凝结成水珠,顺着杯壁缓缓滑落,像极了他刚收到第一个省外订单时,苏瑶眼里抑制不住的泪光。
“爸,你看我画的画!”李阳举着一张画纸冲进会议室,鼻尖冻得通红。画纸上用蜡笔涂着金色的稻田,稻田里站着四个小人,最左边的举着镰刀,最右边的抱着一袋大米,中间两个小人手牵着手,旁边歪歪扭扭写着“我们的家”。他身后跟着李悦,小姑娘手里拿着一个热水袋,踮着脚尖递给李渊:“妈说你胃不好,让你捂捂。”
李渊接过热水袋,暖意从掌心蔓延到心底。他放下手中的文件,把两个孩子拉到身边:“画得真好!这个举镰刀的是爸爸,抱大米的是妈妈,中间这两个是你和妹妹,对不对?”
李阳用力点头:“是啊!老师说,我们的大米要卖到很远的地方,我想让买米的人都知道,这是我们一家人一起种出来的。”
正说着,苏瑶推门进来,身上还带着外面的寒气:“别闹你爸了,他还要和上海的经销商开视频会议呢。阳阳悦悦,快去把围巾戴好,张奶奶送了刚蒸的红薯过来,在食堂呢。”
兄妹俩欢呼着跑出去,李渊看着他们的背影,笑着对苏瑶道:“还是你有办法,一提到吃的,他们就跑没影了。”
苏瑶走过来,帮他理了理桌上的文件:“上海的经销商很看重咱们的大米品质,视频会议时记得多讲讲‘金穗1号’的种植过程,还有咱们的有机肥料和智能灌溉系统,这些都是咱们的优势。”
李渊点了点头:“放心吧,我都准备好了。对了,昨天王科长打电话说,省里要评选‘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咱们示范园入选了,下个月要去省里领奖。”
“真的?”苏瑶眼中闪过惊喜,“这可是个好消息!我们的努力终于得到了认可。”
“是啊,”李渊握住她的手,“这不仅是我们的荣誉,也是所有村民的荣誉。等领完奖,我们就给大家发奖金,再办一场联欢会,好好庆祝一下。”
苏瑶笑着点头:“好啊。不过,现在最重要的是把上海的订单拿下来。上海是大城市,消费市场大,如果能打开上海的市场,对我们‘金穗1号’的推广会有很大的帮助。”
下午三点,视频会议准时开始。上海经销商的负责人是一位姓陈的女士,她看起来四十多岁,气质干练。简单的寒暄过后,陈女士直接进入正题:“李总,苏总,我们对‘金穗1号’大米的品质很认可,但是上海的消费者对大米的口感和品牌知名度要求很高,你们有什么办法能让消费者接受我们的产品吗?”
李渊微微一笑:“陈总,您放心。首先,我们的‘金穗1号’大米是用有机肥料种植的,采用智能灌溉系统,全程不使用农药和化肥,品质有保障。其次,我们可以提供免费试吃活动,让消费者亲自品尝我们的大米,感受它的口感。最后,我们会加大品牌宣传力度,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提高‘金穗1号’的知名度。”
苏瑶补充道:“另外,我们还可以根据上海消费者的口味,调整大米的加工工艺。比如,上海的消费者喜欢吃偏软糯的大米,我们可以适当降低大米的加工精度,让口感更符合他们的需求。”
陈女士点了点头,眼中露出满意的神色:“你们考虑得很周全。我相信,只要我们双方共同努力,一定能打开上海的市场。这样吧,我们先签订一个为期一年的合作协议,首批订购十万斤‘金穗1号’大米,后续根据销售情况再调整订单量。”
“太好了!”李渊和苏瑶异口同声地说。
视频会议结束后,李渊和苏瑶激动地击了个掌。这是“金穗1号”大米首次进入一线城市市场,对他们来说,意义重大。
接下来的几天里,示范园里一片忙碌的景象。工人们加班加点地加工大米,确保按时完成上海的订单;营销部门的员工们忙着策划免费试吃活动和品牌宣传方案;李渊和苏瑶则忙着联系物流企业,确保大米能够及时、安全地运到上海。
李阳和李悦也没有闲着,他们放学后经常去车间帮忙。李阳帮着工人叔叔们打包大米,李悦则帮着给大米包装袋上贴标签。虽然他们做得不是很好,但他们的认真和努力,让大家非常感动。
有一天,李渊和苏瑶带着孩子们去车间查看大米的加工情况。车间里机器轰鸣,空气中弥漫着米香。工人们正在有条不紊地工作着,一袋袋包装好的“金穗1号”大米从生产线上下来,整齐地堆放在仓库里。
“爸爸妈妈,这些大米真的要卖到上海去吗?”李阳指着仓库里的大米,兴奋地问。
李渊点了点头:“是啊,阳阳。这些大米会被运到上海的各大超市和农贸市场,让上海的小朋友也能吃到我们种的大米。”
李悦拉着苏瑶的手,轻声道:“妈妈,我想给上海的小朋友写一封信,告诉他们我们的大米是怎么种出来的,好不好?”
苏瑶蹲下身,抱起李悦,在她的脸上亲了一口:“好啊,悦悦。这是个好主意。我们可以把你的信印在大米包装袋上,让上海的小朋友都能看到。”
李悦的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太好了!我现在就去写。”
回到家后,李悦立刻拿出纸笔,认真地写了起来。她写道:“上海的小朋友们,你们好!我叫李悦,今年六岁了。我们的大米是在示范园里种出来的,爸爸和妈妈每天都很辛苦地照顾它们。我们的大米很好吃,希望你们能喜欢……”
李渊和苏瑶站在一旁,看着女儿认真的样子,眼中充满了温柔的光芒。他们知道,女儿的信虽然简单,但却充满了童真和真诚,一定能打动上海的小朋友。
几天后,首批十万斤“金穗1号”大米顺利运抵上海。免费试吃活动在上海的各大超市同时举行,吸引了很多消费者前来品尝。大家品尝后,都对“金穗1号”大米的口感赞不绝口,纷纷购买。
与此同时,李悦的信也随着大米包装袋传遍了上海的大街小巷。很多小朋友看到信后,都对“金穗1号”大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缠着爸爸妈妈购买。
“金穗1号”大米在上海的销量节节攀升,很快就成为了上海市场上的畅销产品。陈女士特意给李渊和苏瑶打来电话,对他们表示祝贺,并表示要增加订单量。
李渊和苏瑶的努力得到了回报,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成就感。他们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还要把“金穗1号”大米推广到更多的城市,让更多的人吃到他们种的大米。
下个月,李渊和苏瑶带着孩子们去省里参加“乡村振兴示范项目”的颁奖典礼。颁奖典礼在省人民会堂举行,现场座无虚席。当主持人念到示范园的名字时,李渊和苏瑶走上领奖台,接过了荣誉证书和奖牌。
站在领奖台上,看着台下热烈的掌声,李渊的心中感慨万千。他想起了他们刚来到这里的时候,想起了那些帮助过他们的人,想起了他们在困难面前的坚持和努力。他知道,这个荣誉不仅是对他们的认可,也是对所有支持和帮助过他们的人的感谢。
颁奖典礼结束后,很多媒体记者围了上来,对李渊和苏瑶进行采访。李渊和苏瑶详细介绍了示范园的发展历程、“金穗1号”大米的种植技术和销售情况,以及他们对未来的规划。
“李总,苏总,你们为什么选择回到农村创业?”一位记者问道。
李渊微微一笑:“因为我们热爱农村,热爱这片土地。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农村变得更加美丽,让农民的生活变得更加富裕。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实现这个目标。”
苏瑶补充道:“另外,我们也想给孩子们树立一个好榜样,让他们知道,劳动最光荣,付出就有回报。我们希望他们能传承我们的事业,继续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记者们对他们的回答非常满意,纷纷表示要对示范园进行深入报道,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的故事。
回到示范园后,李渊和苏瑶按照之前的约定,给村民们发了奖金,还办了一场热闹的联欢会。联欢会上,村民们表演了自己编排的节目,有唱歌、跳舞、小品等,现场气氛非常热烈。
李阳和李悦也上台表演了节目,他们合唱了一首《我爱我的家乡》,稚嫩的歌声赢得了台下阵阵掌声。
联欢会结束后,李渊和苏瑶带着孩子们来到稻田边。虽然是冬天,但稻田里的麦苗已经长出了嫩绿的芽,在月光下显得格外生机勃勃。
“爸爸妈妈,我们的示范园真厉害!”李阳兴奋地说,“我们的大米卖到了上海,还获得了省里的荣誉证书。以后,我要成为像你们一样的人,把我们的示范园建设得更好。”
李渊摸了摸儿子的头,微笑道:“好啊,阳阳。只要你努力学习,将来一定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为乡村振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李悦拉着苏瑶的手,轻声道:“妈妈,我以后也要和你们一起种大米,一起帮助村民们过上好日子。”
苏瑶蹲下身,抱起李悦,在她的脸上亲了一口:“好啊,悦悦。我们一家人要永远在一起,用我们的双手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月光洒在他们的身上,给他们镀上了一层银纱。他们相视而笑,眼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他们用爱和责任浇灌着希望的种子,用行动诠释着“共商、共建、共享”的真谛。而这粒种子,终将在岁月的洗礼下,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芒,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接下来的几年里,示范园的发展越来越好。“金穗1号”大米不仅在国内市场上畅销,还出口到了国外。李渊和苏瑶还带领村民们发展了生态旅游、农产品加工等产业,让示范园成为了一个集种植、加工、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产业基地。
李阳和李悦也渐渐长大。李阳考上了农业大学,学习农业种植技术,毕业后回到了示范园,帮助李渊和苏瑶管理示范园的种植业务。李悦则考上了市场营销专业,毕业后负责示范园的品牌推广和销售工作。
有一天,李渊和苏瑶坐在交流中心的露台上,看着远处的稻田和游客们的身影,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老公,你看,我们的示范园越来越热闹了。”苏瑶靠在李渊的肩上,轻声道。
李渊点了点头:“是啊。这都是我们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我们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嗯,”苏瑶点了点头,“我们用自己的双手,让这片土地变得更加美丽,让村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富裕。我们的孩子也长大了,能够为示范园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了。”
李渊握住苏瑶的手,眼中充满了温柔的光芒:“老婆,谢谢你。这一路走来,多亏了你一直陪伴在我身边,支持我,鼓励我。没有你,就没有今天的我,也没有今天的示范园。”
苏瑶笑了笑:“我们是夫妻,本来就应该互相扶持。以后,我们还要一起努力,让示范园发展得越来越好,让更多的人受益。”
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洒在示范园的土地上,洒在李渊和苏瑶的身上。他们的身影在夕阳的余晖中被拉得很长很长,仿佛要与这片土地融为一体,永远守护着这里的一切。而他们的故事,也将像一首悠扬的歌谣,在这片土地上流传下去,被一代又一代的人铭记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