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 雪落归期藏暖意 风携旧语伴新程
雪粒子敲在办公室的落地窗上,发出细碎的声响。李渊指尖捏着那份刚签完字的“智慧城市合作协议”,指腹蹭过纸页上“苏瑶”的电子签名水印——这是项目组特意加上的标识,说是“不能少了最初提出这个方案的人”。他抬头望向窗外,楼下车水马龙间,几片雪花打着旋落在街心公园的长椅上,那位置,曾是苏瑶总爱带着李阳李悦喂鸽子的地方。
“爸,你又在看雪?”办公室门被轻轻推开,李阳抱着一摞文件走进来,少年身形已近成年,眉宇间带着和李渊相似的沉稳,“合作方那边刚发来消息,下周就要启动试点区域的设备安装,需要你去现场敲定最后一轮的技术参数。”他将文件放在桌角,目光落在父亲手边的相框上——照片里苏瑶穿着米白色大衣,正笑着把围巾往李渊脖子上绕,身后李悦举着糖葫芦,沾得嘴角全是糖霜。
李渊拿起相框擦了擦,指尖拂过苏瑶的笑脸:“你妈当年总说,做项目就像种庄稼,得盯着每一个环节,从选种到收获,少一步都不行。”他顿了顿,翻开文件的手顿了顿,“试点区域的老旧小区改造,记得把无障碍通道的坡度再调缓些,你妈之前做社区调研时,记过张大爷他们轮椅进出不方便。”
李阳点头,在笔记本上快速记下:“我已经让设计部改了第三版图纸,下午就能给你过目。对了,妹妹今天学校有手工课,说要做个‘全家福风筝’,让你下班早点回家帮她绑线。”
提到李悦,李渊的眉眼柔和下来。上周家长会,老师还特意跟他说,李悦在作文里写“妈妈是天上的风筝线,就算看不见,也能牵着我们飞得很稳”。他合起文件,起身拿起搭在椅背上的外套:“走,先跟我去趟仓库,把你妈当年留下的那套测量仪找出来——试点区的管线布局,用她调过的仪器测,我放心。”
仓库在公司负一楼,常年透着股阴凉。李渊推开厚重的铁门,雪光从通风窗钻进来,落在一排排整齐的箱子上。最里面的货架上,贴着“苏瑶项目专用”的纸箱格外醒目,箱子上还留着李悦小时候画的歪歪扭扭的太阳。李阳上前打开箱子,里面的测量仪裹着深蓝色绒布,机身侧面刻着小小的“瑶”字,是苏瑶亲手刻的。
“当年妈为了调准这台仪器的精度,在工地熬了三个通宵,最后还是你把发烧的她扛去医院的。”李阳拿起测量仪,绒布上还残留着淡淡的栀子花香——那是苏瑶常用的护手霜味道。
李渊接过仪器,开机时屏幕亮起的瞬间,他仿佛又看到苏瑶蹲在工地角落里,眉头轻蹙盯着数据的模样。那时他们刚创业,项目资金紧张,苏瑶白天跑客户,晚上守在工地盯进度,连怀李悦的时候,都还在改方案到深夜。有次李渊心疼得跟她吵,说“项目可以慢,你不能垮”,她却笑着往他嘴里塞了颗糖:“我得给咱们阳阳悦悦攒够奶粉钱,也得让跟着咱们干的兄弟有奔头。”
正想着,口袋里的手机突然震动起来,是李悦打来的视频电话。屏幕里,小姑娘举着五颜六色的卡纸,脸上沾着胶水:“爸爸!你看我画的风筝,这里是爸爸,这里是哥哥,这里是妈妈——我给妈妈画了翅膀,这样她就能跟着风筝飞回家啦!”
李渊对着屏幕笑,声音放得极柔:“悦悦画得真好看,等爸爸下班,咱们一起把风筝挂在院子里,就像妈妈以前那样。”
挂了电话,李阳看着父亲泛红的眼眶,轻声说:“其实妹妹早就知道妈妈不会回来了,但她总说,妈妈的味道在衣服上,在爸爸煮的粥里,现在又多了个风筝,这样妈妈就一直陪着我们了。”
李渊拍了拍儿子的肩膀,将测量仪放进包里:“走,去试点区看看。你妈常说,做职场里的事,不能只盯着合同上的数字,得盯着老百姓的日子。咱们把这个项目做好,就是对她最好的念想。”
试点区的老旧小区里,雪已经小了些。几位老人坐在单元门口的避风处晒太阳,看到李渊过来,都笑着打招呼。张大爷推着轮椅上前,指着楼外的管线桩:“老李啊,听说你们要给咱们装智能水表电表,以后缴水电费不用跑老远了?”
“不仅如此,”李渊蹲下身,跟张大爷解释,“还会装智能安防系统,晚上出门楼道里的灯自动亮,家里漏水漏气了,系统还能自动报警。”他说着,从包里拿出测量仪,“这是我爱人当年用过的仪器,今天用它来测管线位置,保证精准。”
张大爷看着仪器,叹了口气:“苏丫头是个好姑娘啊,当年帮咱们小区修下水道,下雨天趟着水去排查,浑身湿透了都没喊一句累。可惜……”
“她没走,”李渊打断张大爷的话,语气坚定,“她的方案还在,她想做的事,我们接着做。以后咱们小区变好了,她看着也高兴。”
李阳在一旁记录着数据,看着父亲耐心跟老人解释的模样,突然明白为什么公司里的老员工总说,“李总身上有苏总的影子”——那种把客户当家人,把项目当孩子的认真,早已刻进了父亲的骨子里,也渐渐成了他自己的行事准则。
傍晚时分,雪彻底停了。李渊带着李阳回到家,刚进门就被李悦扑了个满怀。小姑娘拉着他的手往院子里跑,院子里的晾衣绳上,挂着那只刚做好的全家福风筝,风筝尾巴上缀着彩色的流苏,被晚风一吹,轻轻晃着,像在跟他们打招呼。
“爸爸你看,风在帮妈妈跟我们点头呢!”李悦指着风筝,笑得眼睛弯成了月牙。
李渊蹲下身,帮女儿理了理被风吹乱的头发,抬头看向天边的晚霞。雪后的天空格外干净,橘红色的霞光洒在院子里,落在风筝上,也落在他心里。他知道,苏瑶从未真正离开——她在项目方案的每一个细节里,在孩子们的笑容里,在他和团队坚持的初心?。
就像这雪会化,春天会来,那些藏在细节里的温柔与牵挂,会陪着他们走过职场上的每一个挑战,也会陪着孩子们长大,走过往后的每一个春夏秋冬。李阳站在一旁,看着父亲和妹妹的身影,悄悄拿出手机,拍下了这一幕——他想,等项目成功的那天,一定要把这张照片打印出来,跟妈妈的设计图放在一起,告诉她,他们都没有辜负她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