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高兴兴的领了32斤粮票和8块钱,又从边上领了两个馒头。李强接过粮票和钱,小心地放进内衣口袋。两个馒头虽然已经凉了,但在这个饥饿的年代,依然散发着诱人的麦香。他三口两口就解决了一个,另一个小心地包好放进帆布包。
\"现在念到名字的,跟各大队来接人的同志走。\"王志国掏出一张名单,\"柳河村大队,林小芳!\"
林小芳怯生生地举起手,一个穿着棉袄的老汉走过来,上下打量她几眼:\"就这丫头?能干活不?\"
\"我...我能干...\"林小芳声音细如蚊蝇。
“柳河村大队,刘卫国、赵援朝。”
“李庄子大队,李强,你跟着柳河村大队的一起走。”
李强拎着行李走过去:\"您好,我是李强。\"
\"我姓马,柳家河的生产队长。\"黑脸汉子上下打量着他,\"李庄子今天没来人,你上我的马车就行了。\"
李强点点头。马队长咂了咂嘴,没说什么,示意他上车。
牛车慢悠悠地驶出公社驻地往西南方向驶去,土路越来越窄,路两边的小麦已经开始返青。有些野草野菜也开始露出了嫩芽。
\"咱们柳河村有电吗?\"赵援朝忍不住问了一句。
马队长嗤笑一声:\"电?公社都没通电呢!点煤油灯吧小伙子。\"
林小芳紧张地攥着李强给她的工作服,眼睛盯着越来越近的村落。李强注意到她的手指关节都泛白了,显然对即将到来的陌生环境充满恐惧。
\"别怕,\"李强低声说,\"农村人其实很朴实。\"
林小芳勉强挤出一个笑容,却没有说话。
随着太阳西斜,气温开始下降。李强裹紧了单薄的外套。牛车又走了一个多小时,拐上一条几乎被杂草淹没的小路。
\"到了。\"马队长指着前方一片房屋,\"那就是柳家河。再走三里地就是李庄子。\"
林小芳慌乱地脱下工作服还给李强:\"谢...谢谢你...\"
\"拿着吧,\"李强没接,\"天快黑了,会更冷的。等你买了衣服再还我。\"
林小芳犹豫了一下,最终点点头,把衣服重新披上。
暮色中,几十个院落散落在树林间,屋顶大多铺着茅草。村口一棵老槐树下,几个孩子好奇地望着牛车。远处传来断断续续的狗叫声。
牛车停在一间稍大的房前,门口挂着\"柳家河大队部\"的木牌。屋里点着煤油灯,几个干部模样的人正在算账。
\"新来的知青到了!老王,你们李庄子的知青,我也帮你接回来了。\"马队长喊道。
一个戴眼镜的瘦高个走出来:\"我是李庄子大队长王青山。那个是我们李庄子的知青?\"
李强赶忙站了出来:”我叫李强,是来李庄子插队的。“
“背着行李跟我走吧。走几分钟就到了。”
李强跟着王青山沿着田间小路向李庄子走去。夕阳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田野里飘来泥土和青草的气息。远处,几缕炊烟从村舍升起,勾勒出一幅宁静的乡村图景。
\"李庄子比不上柳河村,只有二十多户人家,百十来口人。\"王青山边走边介绍,\"队里给你安排了住处,和村子里的五保户李老根住在一起。\"
李强点点头,他住哪里都无所谓。
\"你们城里娃刚来不习惯,慢慢就适应了。\"王青山看了他一眼,\"农村生活苦是苦了点,但饿不死人。\"
转过一片小树林,二十几间茅草屋出现在眼前。这就是李庄子了。村口几个小孩在望藏猫猫,看到有生人立刻围了上来。
\"去去去,别挡道!\"王青山挥手驱赶,孩子们嬉笑着跑开,又不远不近地跟着。
村子中央有棵大槐树,树下几个老人正在抽烟聊天。他们好奇地打量着李强,目光在他相对整洁的衣服和帆布包上停留。
\"老支书,新来的知青。\"王青山向一个满脸皱纹的老人介绍。
老人点点头,吐出一口烟:\"城里娃?多大了?\"
\"十七。\"李强回答。
\"上高中了吗?\"
“没有,初中毕业。”
老人摇摇头,没再说什么。
李强跟着王青山来到村子最东头的小院。三间茅草房,茅草屋顶上已经发黑,墙上是白灰墙,窗户是小方格的窗户,上面糊着透亮的白纸。整体给李强的感觉还不错。
\"李老根!人给你带来了!\"王青山喊了一嗓子。
屋里传来一阵咳嗽声,随后门\"吱呀\"一声开了。一个佝偻着背的老人出现在门口,满脸皱纹像干裂的树皮,眼睛却亮得出奇。
\"城里来的知青?\"老人上下打量着李强,\"进来吧。\"
屋里比想象中还要昏暗,只有一盏煤油灯发出微弱的光。堂屋墙角有个土灶,上面架着一口铁锅。整个屋子弥漫着烟熏和霉味混合的气味。
\"你就睡在西屋。\"李老根指了指西屋门,\"被褥自己带了吧?\"
李强点点头,西屋里土炕占了大半间屋,炕上的破席子已经有漏洞的地方。
把帆布包和被褥放在炕上。王青山交代了几句就离开了,屋里只剩下他和这个陌生的老人。
\"吃饭了吗?\"李老根突然问。
“公社发了两个馒头。我吃了一个。”李强把剩下的馒头拿了出来,掰成两半递过去,李老根摇了摇头,没好意思接。
\"吃吧,我有半个就够了。我还没谢你留我住在你家,这半个馒头算是感谢吧。\"李强把半个馒头强塞给了李老根。
虽然环境简陋,但至少比预想的要好——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
李老根摆摆手:\"甭谢我。李家庄只有你一个知青,给你的那点安置费不够盖房子的,队长就把你安置到我这里了。
我一个老光棍也无所谓,多个人家里反而有点人气。\"
李强这才明白,自己为什么住在五保户的家里。他借着煤油灯的光打量这个\"新家\":土墙上贴着几张发黄的报纸,角落里堆着农具,房梁上挂着几串干辣椒和玉米。简陋,但还算整洁。
\"我是生产队的饲养员。\"李老根脱鞋上炕,\"有时候要在牲口棚里照顾牲口,你要自己照顾自己,会做饭吧。\"
“会。”虽然习惯了使用煤气,上一世李强也是农村出来的,用大灶做饭这点技能,他还没有忘光。
“早点睡吧,再过几天就要开始春耕了。”
李强点点头,心里却在盘算:这笔钱相当于被队里截留了,给不给自己盖房子也无所谓,等到回城的时候,盖的房子自己也带不走,还是生产队的。现在住在李老根家也不错,至少还有个人互相照应。
李强在西屋的土炕上铺好新买的棉被,躺下时还能闻到泥土和稻草的气息。煤油灯熄灭后,屋里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只有窗缝里透进一丝微弱的月光。
他睁着眼睛,听着屋外偶尔传来的狗吠声,心里思绪万千。从现代社会的失败者到1969年的知青,这种转变太过魔幻。但此刻,身下坚硬的土炕和空气中弥漫的乡土气息都在提醒他——这就是现实。
睡吧,知青生活从今天起就开始了,李强想着慢慢的合上了眼睛。
橡果谷的秋天总是金灿灿的。成熟的麦穗低垂着头,野栗子从刺壳里蹦出来,滚落在厚厚的落叶上。对于生活在这里的老鼠家族来说,这是最忙碌的季节——他们必须赶在第一场雪落下前,储存足够的粮食过冬。
李强化身为一个叫栗子的小老鼠,它用前爪抹了抹额头的汗水,将最后一粒饱满的橡果推进粮仓。这个建在老橡树根部的储藏室已经堆满了各种粮食:成捆的麦穗、晒干的浆果、饱满的坚果,还有从人类田地边\"借来\"的玉米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