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阿福领命跑了。
不多一会儿,黄大宝跑进了院子。
“爵爷,统计出来了。”
黄大宝拿着册子汇报,村里扫盲活动一直在进行,黄大宝也认识了一些简单的字。
不会写的字就用符号或者画画替代,他平时记录东西只有他自己能看得懂。
“全村倒塌房屋十间,严重损坏的十二间,轻微损坏的二十三间,伤亡方面,只有七人轻伤,无人死亡。”
顾洲远点点头,这个结果比他预想的要好得多。
“粮食方面,”他继续道道,“我问了一圈,大约有三十多户人家的存粮撑不过十天,这些大都是新大同村人。”
顾洲远愣了愣,旋即就明白了过来。
大同村原住民今年得了他的良种水稻,产量很是不错。
大同村是他的封地,今年被他免了田税,收获的粮食全都屯在家里,自然是不缺粮的。
但是后来的新大同村人吃粮前期靠他发放,后面有了工钱就出钱买,家里粮食备的不是很充足。
“这个不必担心。\"顾洲远打断他,“我已经让人清点了粮仓,村里储备的粮食绝对够大家伙熬过这个冬天!”
黄大宝闻言,顿时松了口气,脸上露出激动的神色。
他当时就跟这些缺粮食的人家说了,让他们不要担心,有爵爷在,总会有解决的办法的。
现在得到爵爷确切的回应,他也替那帮兄弟姐妹们高兴。
“当务之急是清雪通路,加固房屋,防止再次坍塌。”顾洲远继续部署。
“壮劳力分成三拨,一队负责清理主要道路;一队协助房屋受损的人家转移财物、加固房屋;最后一队巡查全村,排除险情。”
“这些事儿我已经让孙阿福去喊人做了,你一会儿再去具体落实一下。”
“是!还是爵爷考虑得周到。”黄大宝立正道。
安排妥当后,巡逻队员各自领命而去。
顾里正也来跟顾洲远碰头,然后带着村里的青壮,帮忙去排查危房,转移村民。
苏沐风跟侯岳站在厚厚的积雪中,望着忙碌的人群,心中感慨万千。
这场突如其来的雪灾,虽然带来了破坏,却也让他们看到了大同村村民的团结与韧性。
“三哥。”小花不知何时来到他身边,递过一个暖手炉,“大嫂让我拿给你的,听说你一夜未眠,还是要注意身体。”
顾洲远接过手炉,笑了笑:“放心,撑得住。”
“你做得真的很好了。”苏沐风真诚地说,“临危不乱,处置得当。若是换作其他地方,这场雪灾不知要死多少人。”
“这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顾洲远望着互帮互助的村民们,轻声道,“大伙儿劲往一处使,什么困难都能克服。”
城里。
摘星楼。
二柱看着街道上直没大腿根的积雪,脸上满是焦急。
“二柱你别转了,转得人眼晕。”谷雨开口道。
其实她也心神不宁,却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夜里下了这么大的雪,村子里也不知道怎么样了,不行,我要回村看看!”二柱拿起挂在椅背上的大氅,拔腿就要往外冲。
“你在说什么胡话?”谷雨一把拉住了二柱的胳膊。
“这外面道路不通,雪还在下,你能在趴雪里钻回家咋地?”
二柱急得直挠头:“那怎么办?我实在是放心不下家里啊!”
“村子里的房子不比城里,那些茅草屋顶根本就经不住积雪的重量,而且大雪之后的冰冻也能要人命!”
谷雨安慰道:“你别急,有三哥在,保准啥事都没有!”
“家里不差粮食,村子里因为三哥的工坊要用柴火,囤积了那么多的木柴,不过一场大雪罢了,能有啥事?你不要乱想。”
“你这贸贸然往回跑,不是给大家伙添乱吗?这要是在山里头滑下山崖,那真是救都没法救!”
二柱闻言也变得冷静了下来。
谷雨说得对,有小远在,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县衙里。
侯县令看着在门口铲雪的衙役们,紧蹙眉头。
师爷见他愁眉不展,忙开口道:“县令大人不要担心,少爷跟顾爵爷在一起,定然不会出事的。”
“顾爵爷家的房子是二进院青砖房,结实得很……”
他话还没说完,就被侯县令给打断了:“我哪里是担忧侯岳?他在大同村,我是放一百个心。”
其实他已经收到了侯岳从大同村发来的飞鸽传书。
大同村无一人因大雪而殒命,这在他的意料之外,却也在情理之中。
大同村是顾洲远那个怪胎的封地,以顾洲远的能力,这般结果也是应当应分的。
“那您这是……”师爷不解问道。
侯县令长叹一声,目光越过院墙,望向被积雪覆盖的街道:
“我忧心的是这满城百姓啊,如此大雪,城中尚且有房屋倒塌,流浪汉聚集的那些巷弄里更是哀声一片,更不用说城外那些村庄,怕是损失更为惨重。”
师爷脸上表情也变得凝重起来:“听说洪兴的人一大早就在忙活着救助那些流浪乞儿,比咱们的衙差行动都要快!”
侯县令抚着胡须道:“洪兴如今已经不是当初的那个混混团伙了,咱们这位顾爵爷,当真是有着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啊!”
他感慨过后,便起身在厅中踱起步来:\"今天凌晨已有差役来报,城南有十余间房屋被雪压塌,伤了不少人。”
“城中的存粮本就有限,如今道路不通,外面的粮食运不进来,若是雪再下几日,怕是又要引起抢粮潮了。”
师爷闻言,神色也凝重起来:“大人所虑极是,虽然雪灾不似蝗灾那般难缠,但民间易受流言影响,难辨是非。”
“如今这情况,咱们只能派人去控制城里的粮行,让他们不要囤货居奇。”
“还有就是尽快打通道路,可这雪到底什么时候能停谁也说不准,咱们清雪的人手还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