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国。
室町幕府时期。
足利义持——室町幕府第四位将军。
儿子足利义量,倭国称光天皇,与臣下斯波义廉等数十人一同聚集在此。
除此之外,还有守护大名和公卿等权贵也参与了此次集会。室内的气氛显得异常沉重,仿佛被一种无形的压力所笼罩,让人不禁感到压抑和不安。
气氛太压抑了……
因为大明!!
和以做大明朝的“狗”为荣的李氏朝鲜王国不同。
足利义持在倭国国内保守派的支持下,拒绝了向大明称臣,断绝了和大明的贸易往来,声称不做大明的藩属国。
还对骚扰明朝海岸的倭寇持纵容态度,对明朝要求取缔倭寇的要求置之不理。
本身就严重得罪明朝了。
而如今——明朝却说,千年前秦朝时代的徐福东海求仙没有死,而是服下了长生不死药,如今就隐居在倭国,要他们找到徐福交给大明。
若是倭国不交出徐福,大明永乐皇帝将会亲率水师舰队讨伐倭国。
“八嘎!”
“大明朝欺人太甚!”
“就算秦朝的徐福来了,都过了一千多年了,怎么可能活到现在?”
“什么不死药?不过都是为了攻打我国的借口。”
“当年蒙元的入侵都被我们打退了,这一次我们一定也能赢,我国上下,定当全体玉碎之决心,给大明一个教训。”
“对,我们倭国不是好欺负的。”
“朝鲜怕他们大明,我们倭国不怕。”
“……”
见没人愿意向明朝投降。
足利义持甚是欣慰。
自从唐朝和倭国白江口一战后,倭国惨败,让倭国跪倒在了唐朝面前,倭人从此成了精唐分子。
如今那场战争过了几百年了。
当年的大唐已经灭亡了。
倭国人的勇气,总算又重新找回来了。
“好!”
“诸君同心,何惧大明!”
足利义持满面自信的笑容。
虽然他也听说了,从大明打探回来的情报,什么天幕降世,仙人降世,修仙之法,长生丹药等等……
荒谬!!
他通通嗤之以鼻。
又不是他亲眼所见,怎么可能相信这些神仙传说。
就是他们倭人最崇拜的大唐,崇尚道教,皇帝们个个都服用道士炼制的丹药妄图长生不老,可是最后不都死了。
世间哪有什么仙人,都是神棍居多。
若是大明朝想利用仙人之说来征服他们倭国,那只能是痴心妄想。
倭国武士们何惧一战。
足利义持心里面更相信,是他倭国丰富的金矿银矿的消息暴露出去了,引起了大明永乐皇帝心生贪念。
“真要和大明开战么……”
唯有年轻的称光天皇,眼神有些躲闪,流露出内心的忐忑不安。
他虽贵为天皇,但实权却掌握在幕府将军足利义持手中。想到与庞然大物的大明开战,他心中不禁充满畏惧。
国力差距悬殊。
倭国怎么可能赢得了大明?
无奈的是,他并不能左右这个决定。
“朕真的好想造反啊!”
称光天皇心中暗想,他也渴望成为如邻国明朝那般君临天下的一国之君,真正掌握皇帝的权力,而不是做一个徒有虚名的傀儡。
“天皇陛下……”
足利义持似乎窥探到了他的心思,出言安慰道:“有臣等忠臣在,定不会让明军踏入我国半步,陛下无需多虑。”
“朕对将军的能力绝对信任,倭国的未来就托付给将军了。”
称光天皇赶忙挤出一丝笑容回应。
“定不会让天皇陛下失望的,我和诸君定誓死效忠天皇万世之基业。”
足利义持对天皇的表现颇为满意。
傀儡就要有傀儡的觉悟。
若天皇胆敢造反?
那他倒要反问:臣待陛下不薄,陛下何故造反?
“既然诸君都同意,那我们可就要认真备战了,大明朝的实力非同小可,一旦开战,我皇国兴衰在此一战,诸君定当全力以赴。”
足利义持换上了严肃的语气。
在座的人虽然自大,但都不是傻瓜,与大明开战若不倾尽全国之力,真的会有亡国之危。
以前蒙元攻打失败是多得神风庇佑,而如今大明水师舰队强大,怕不会重蹈覆辙。
如果真打上岸……
是诱敌深入,还是决战滩头?
大家得好好商议商议!
经过数轮细致的商讨,最终决定派遣精干的探子前往明朝,以密切关注和搜集相关情报。
同时,在倭国内部进行全面整顿,强化军备,并凝聚人心。
大肆向民间宣传大明军队的残暴,尽量引起民众对大明的恐惧和抵抗。
此外,还需派遣人员彻底搜查,以确认徐福是否确实在倭国境内。
重要议题一直讨论到下午。
直到夕阳降临。
“根据之前多方多批次的探子来报,听起来不像是假话,莫不成那徐福真在我们国内隐居?”
虽然足利义持不相信仙人传说,但内心深处还真有那么隐隐一丝向往,且试着去看看找找吧。
万一真找着了呢?
长生药啊!
他又怎么可能不想要……
“就讨论到这里吧,诸君想必也饿了。”
足利义持笑着抬手拍出了两声响亮的掌声。
啪!啪!
掌声方落——
数十名身着十二单衣的艺伎便自紫檀木屏风后款步而出。
她们鬓边斜插着初绽的八重樱,吴服下摆绣着金线海浪纹,跣足踏过榻榻米时,腰间银铃发出细碎清响。
为首几人手捧黑漆托盘,盛着清酒与海味八拼盘,其余人等或托着烤鲷鱼、松茸饭,或捧着盛有舞扇的螺钿漆盒,依次跪行至各位大人面前。
殿中央的空地瞬时化为舞台。
两名艺伎展开绯红舞扇,随着三味线的清越弦音旋身起舞。
另有三人跪坐角落,一人以尺八吹奏一人用鼓槌轻击小鼓,第三人则以玉响打着节拍,乐声交织,悦耳动听。
其余人等,纷纷散在各位大人物身边伺候。
“陛下请看。”
“这是京都最新的‘花街小呗’。”
足利义持侧身向称光天皇笑道,顺势将一名艺伎递来的琉璃杯推到御案前。
称光天皇正看得入神,见杯中清酒泛着珠光,便笑着举杯。
“呦西!”
他高兴的应了一声。
说罢将杯中酒一饮而尽,酒液顺着嘴角淌下,浸湿了明黄色龙纹常服的前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