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山深处,观星台。
观星台乃山巅一块天然形成的巨大平台,视野开阔,当真有几分“接天观星”之意。
台上并无繁复建筑,仅设石桌石凳,几卷竹简随意摊开。
山中云雾在脚下流淌,远处峰峦叠嶂,仿佛置身云端仙境。
石桌旁,三人围坐。
正中一位老者,身着朴素葛衣,须发皆白,面容清癯,眼神深邃如古井深潭,仿佛蕴含星辰流转的奥秘。
这老者便是于吉,左慈大师兄,先秦鬼谷门的传承者——南华真人。
他左侧,坐着一位身着五彩羽衣,面上绘有神秘图腾的老者,手持一根嵌着兽骨与宝石的奇特骨杖,正是鄱阳山越部族中德高望重的句余大巫师。
南华右侧,则是一位约莫二十出头的青年男子,相貌儒雅,头戴逍遥巾,身着青色道袍,气质沉稳中更自带一丝书卷之气。
此人年岁虽轻,却能与南华,句余同坐论道,倒也着实不凡!
待左慈引着霍骁,袁雪筠,阿棘走上观星台时,南华的目光扫过雪筠,阿棘二人,却唯独落在了霍骁身上。
那目光仿佛穿透时空,带着一丝早已洞悉的了然,对霍骁到来并无半分意外,只有和煦的笑容。
“来了。”南华声音清亮平和,如同山间泉水流淌,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南华师兄,筠儿年少便拜入我门下,你自然熟识......”
左慈微微颔首,指着霍骁道:
“此子便是七年前,我得你提点,在兖州濮阳收下的弟子——霍仲平!如今,他已与筠儿喜结连理。”
随后,左慈转向霍骁二人,笑道:
“还不快拜见大师伯?”
霍骁,雪筠二人不敢怠慢,立刻上前,恭敬地行了大礼:
“弟子霍骁(袁雪筠),拜见大师伯!”
“免礼。”南华抬手虚扶,目光在雪筠微隆的小腹上停留一瞬,笑意更深了些:“机缘已至,甚好。”
当下众人一番见礼,霍骁才得知南华身旁老者,正是此行的“目标”——山越大巫师句余。
而另一侧的青年男子,竟是五斗米道(日后天师道雏形)首领,汉中太守张鲁之子——张盛!
句余略带警惕地打量着眼前这位横扫江东,力挫孙氏的“霍平南”,听闻彭泽彭虎,鄱阳彭材这两大豫章山越宗帅,已陆续投入其麾下!
句余生性保守排外,自命山越族人乃百越血脉,“汉越有别”!加上江东孙氏近年对山越多番征讨,借此补充兵员粮草,句余对汉人并无太多好感。
反倒部族已逐渐有“汉化”倾向的彭虎,彭材兄弟,对句余这位地位崇高的山越大巫师是礼敬有加,不敢轻易开罪。
不同于句余的警戒心,张鲁之子张盛,此番其前来龙虎山,乃是受父亲张鲁之命,前来祭奠凭吊曾祖张道陵。
他对近年风头正盛,号称刘备麾下名将的霍骁,却是颇有些好奇之心。
(注:张道陵为留侯张良八世孙,自称太上老君降命授其为天师,作道经《天官章本》《正一经》及符书二十四篇,以教化百姓。他规定,入其道者需出米五斗,故世称五斗米道,亦称天师道,正一道或正一盟威之道。张道陵死后,其子张衡,其孙张鲁继续传播和壮大五斗米道,并在汉中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政权。此外,传说张道陵曾于龙虎山炼丹成道,丹气成龙虎之象,这也是龙虎山的由来~)
眼下,南华似乎并不急于询问霍骁来意,反而对句余道:
“句余兄方才所问,江东战火蔓延,山越诸部如惊弓之鸟,恐为池鱼,欲求一安身立命,趋吉避凶之道。盛公子适才之言,句余兄以为如何?”
言毕,他目光又再度看向张盛。
张盛正襟危坐,朗声道:
“晚辈浅见,山越诸部虽散居各地,宗帅林立,然其民风淳朴,敬畏鬼神。若能效仿家父在汉中之举,统合各部信仰,化图腾为道尊,立‘义舍’济困,行‘鬼卒’护民,则可凝聚人心,自成一方净土!如此政教合一,足与孙权分庭抗礼,保山越族人安宁。”
他言语间胸有成竹,显然是对五斗米道,及其父张鲁统领汉中的“成就”颇为自傲。
句余闻言,布满皱纹的脸上,却浮现深深的为难之色,他摩挲着骨杖,说道:
“盛公子高论!然而……我山越各部,虽为百越同源,却早各自分化百年。各部图腾各异,传承并不相同,诸多宗帅各掌一方,互不统属,甚至时有摩擦争执。若要强行合并诸部信仰,诸部势力,又谈何容易!?”
“莫说无人有此威望能令各部宗帅信服,便是勉强为之,只怕非但不能凝聚山越一族人心......反会引发部族间更大纷争,内战不休,正中那孙权下怀啊!”
句余开口所言,竟也是南方口音颇重,却极为流利的汉话,只是他声音沙哑,眼中更满是忧虑。
南华听完,脸上带着高深莫测的笑意,并未对张盛之策置评,目光却转向霍骁,道:
“仲平,你既为刘皇叔征南军主帅,又身涉江东乱局,对山越之事可有何见解?”
今日得见这位“传说中”的南华师伯,霍骁虽不解其意,但联系到句余身份,他隐隐觉得南华师伯是在助自己一臂之力,于是拱手道:
“诸位,霍某以为,山越之困,根源在于‘隔绝’二字!隔绝于王化之外,隔绝于富庶之地,更因隔绝而饱受歧视,盘剥,甚至遭遇战火牵连!”
“近年孙氏视山越为囊中之物,屡征兵员钱粮,手段酷烈,此乃暴政,自当反抗!然而,即便山越诸族排除万难,效汉中张太守(张鲁)之举,在江东另立政教合一之政权,至多暂保一时安宁,却仍旧是画地为牢,将山越部族永固于‘化外蛮夷’之地,隔绝于大汉文明之外!此非长久趋吉避凶之道,恐终将再陷纷争!”
有刘备势力平南将军,豫章太守身份为凭,再加上霍骁此前便与主公刘备,诸葛亮,庞统等人探讨过江东山越势力,如何互惠互利,为自家所用。
当下,霍骁信心十足,掷地有声道:
“霍某身为豫章太守,与我主刘皇叔之策,便在于‘融合’与‘仁政’!”
“其一,消弭争端,归顺大汉朝廷。山越非敌,亦居汉土,为我大汉子民!我家皇叔仁德布于四海,绝不会视山越为蛮夷,更不会如孙权般予取予夺!”
“其二,我已请命主公,为彭虎,彭材二位宗帅部族,引入中原先进农具——如引水灌溉之龙骨翻车!深耕细作之曲辕犁!此等农具已在淮南,庐江试行,成效显着。若日后江东田地丰产,仓廪充实,山越族人亦丰衣足食,自然安居乐业,又何来争端?”
“其三,我家皇叔在江淮推行之新政,轻徭薄赋,鼓励农桑,兴办官学,一视同仁,不分汉越,日后引入豫章乃至整个江东!届时,山越部族可保其风俗,享其自治,更可应募入伍,凭借军功博取功名!唯有山越诸族融入大汉,方能消弭争端,长治久安,亦为真正趋吉避凶之道!”
霍骁之策,并不寄希望于虚幻的宗教庇护,而是化“割据”为“融合”,不分蛮夷汉人,皆一视同仁,共享实实在在的“新政”“仁政”!
南华真人抚须微笑,眼中露出赞许之色,道:
“仲平此言甚善,深合天道!自黄巾......烽火燃遍九州,我那劣徒......大贤良师张角三兄弟,起初或真有救民于水火之心,然其自称天命,一意孤行,终致百万生灵涂炭,诸侯并起,乱世绵延至今!”
“此乃强逆天命,以‘善’之名,行大‘恶’之实!可见,空有救世之心,若无救世之力,无顺应天命之智......终是镜花水月......便如我那二师弟于吉……”
南华的声音带着一丝悲悯与无奈:
“他于江东广施符水,活人无数,宣扬太平清领之道,本意亦是救苦救难。然其聚众传道,得民心所向......却遭那孙策忌惮,终被冠以‘妖言惑众’之罪斩杀。其心可悯,其力却仍不足以救世......反招杀身之祸,此亦前车之鉴也!”
一旁的左慈见南华提起二师兄于吉,亦是痛惜不已,他缓缓说道:
“仲平所言之策,确有包容四海,终结乱世之宏愿!昔年诸侯并起,群雄逐鹿,贫道亦曾游历于天下,遍观群雄。”
“仲平之主刘玄德,乃大汉皇叔,以仁义立身,一心匡扶汉室,平定天下!此人乃贫道所见最有希望一统乾坤,再造太平之明主!”
“如今其势已成,横扫江东,力压孙权,与许都曹操,河北袁氏鼎足之势渐成。山越诸部若能依附仁主,真正融入我大汉天下,方为顺应天命,趋吉避凶之正道!”
南华,左慈一番良言,如同晨钟暮鼓,重重敲在句余心头。
他本是山越中德高望重,智慧深远的大巫师,对部族命运忧心如焚。
张盛之策虽有汉中先例,但隐患太大,更不符合山越诸部内情,可行性极低。
霍骁提出的“融合”之策,外加那位大汉刘皇叔的声望,以及霍骁麾下征南军横扫江东的赫赫战绩,更有其为彭虎,彭材山越部族引入龙骨翻车等中原农具的承诺......倒是正渐渐打动原本“排外”的句余内心!
句余陷入了长久的沉思,布满纹身的脸上神色变幻。
终于,他长长吐出一口气,对着南华深深一躬:
“多谢仙师指点迷津!老朽……茅塞顿开。霍平南所言,如拨云见日,确为我山越诸部指了一条明路!”
他转向霍骁,郑重道:
“霍平南与刘皇叔仁心高义,句余钦佩!若霍平南真能横扫江东......助丹阳,吴郡,会稽之地山越部族摆脱孙权暴政!他日老朽定会尽力劝服各部宗帅,归顺霍平南,刘皇叔麾下,共襄盛举!”
若能解决了山越这个江东最大的内部隐患,对霍骁经略江东意义重大!
句余身为山越大巫师,心系族人命运。
霍骁倒是从未幻想自己“王霸之气”一振,句余或其他山越宗帅纳头便拜......
相反,即便句余对自己观感甚佳,自家眼下也仅占据豫章一郡,得彭虎,彭材归附基本已是“极限”。
按句余之意,他日若刘备军真正攻打孙权治下的丹阳,吴郡,会稽诸郡,他才凭借自己德高望重的大巫师身份,为霍骁出面“游说”山越族人,助其一臂之力!
山越勇士众多,尤擅山地作战,丹阳,会稽等崇山峻岭之地,正是他们的主战场——霍骁长久以来“山地特种部队”的构想,想必距离实现之日亦不远矣!
一念及此,霍骁心中大喜,连忙对句余还礼道:
“多谢大巫师深明大义!若能消弭争端,除去汉越之别,此乃山越一族之福,亦为江东万民之福!”
眼见此景,南华,左慈二人相视而笑,张盛亦是微微皱眉,仿佛若有所思......
此刻,霍骁又猛然想起此行最重要的目的,他脸上露出恳切焦急之色,再次向南华和句余深施一礼,恳求道:
“大师伯,大巫师!霍某此来,还有一不情之请!在下一位至亲好友,为救内子筠儿,身中歹人暗算的巫蛊奇毒,性命垂危!听闻大巫师精于此道,恳请大巫师出手相救!霍某感激不尽!”
雪筠也在一旁盈盈拜下,眼中含泪,随即将吕玲儿为救她与腹中孩儿,舍身挡住毒针,身中奇毒,如今命悬一线的经过快速道来。
南华看向句余,温言道:
“此女因义舍身,可谓巾帼不让须眉,着实让人钦佩!若句余兄能施以妙手,解此蛊毒,亦是功德一件!况且仲平与筠儿乃我师侄,还望句余兄卖我一个情面,施以援手!”
句余本对霍骁印象颇佳,又有南华真人亲自说情,当即慨然应允:
“南华仙师言重!此女高义,霍平南亦对我山越一族有恩,此事老朽义不容辞!可速带我前去诊治!”
下章预告“归途定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