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微微一笑。
“这也是内阁迫不得已之举。无论‘新制派’的读书人,还是‘旧制派’的读书人,都是我大汉的读书人。
“新制派的读书人,真的能理解大汉新制的精髓?我看未必。他们内心中维护的是成公子。成公子制订的新制,在他们看来,就一定是好的,是对的。
“旧制派的读书人也是一样,他们不了解大汉新制,更谈不上理解。
“所以,吾成为丞相的第一天,便想组织一场这样的‘天下大辩论’了。
“如此规模的‘天下大辩论’,无论是新制派,还是旧制派,都必须既苦修大汉旧制,又钻研大汉新制。
“有天下读书人共同来分析大汉新制,并与旧制对比,由此帮内阁和各部找出大汉新制的弊端,何其幸也!”
听着荀彧如此宣告一般的语言,大家都默然了。
大家都听出来了,原来如此高明的策略是荀彧提出的。
难怪成公子不顾天下人的鄙视,把这个从未有过官身的年轻人,一举推上大汉第一人的丞相高位。
荀彧之智,果然非常人能及。
他竟然把一场可以动摇大汉根本的“读书人大分裂”,潜移默化地变成了让天下读书人共同校订大汉新制的“天下大审核”。
真不愧“王佐之才’之美誉。
荀彧随之说道:“四年多的‘大辩论’,共发现了新制弊端三百七十二处,完全不合适的七处。这些,现都在由各部自行修正和改善。”
“看来丞相早对大汉新制有十足的信心。可丞相又是如何对大汉新制产生的信心?”凑过来的荀爽问道。
哪怕是荀彧的亲叔叔,此时此刻,他也得口称丞相。
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历经近四百年,构建了大汉的道德规范。
大汉之人的平均道德水准,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最高的,没有之一。
而“尊卑”的礼数,便是构成大汉道德规范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荀彧亲叔叔的荀爽自是严格遵守。
“吾于青州近年半的时间,几乎读遍了青州包括新农体系在内的众多机制,并时刻以实践的过程、成果进行验证。
“吾去漆垣与成公子相见,便与成公子彻夜长谈数个日夜,尽解吾心中之惑。再回到青州,便持公子手令,拿到成公子撰写的《大汉新制》,又苦研近半年。
“期间,吾担心青州一地无法明证,便一路苦研,一路奔赴冀州、幽州考察。
“吾对大汉新制的信心,便是来自于此。”
众人默然。
蔡成却在一旁悠悠地来上一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众人一愣,然后便纷纷向蔡成拱手为礼。“受教了!”
“不敢言教,此乃入京之前,我的切身体验。”蔡成还礼道。
蔡成有点恬不知耻。
这明明是宋代陆游的诗句,结果说成了他自己的体验了。
不过,蔡成此时也不知道,他能冒出这一诗句,便是因为在函谷关城头上,大脑的自我保护机制,帮他打开了“诗词歌赋”封印所致。
但因为只是打开了一道小小的裂隙,偶尔有感能冒出那么一句两句之外,再无其他。
只是听到众人的耳中,却觉得惊才绝艳,不愧仙人弟子、才华盖世。
但荀爽的问题可不仅如此。
荀爽,“荀氏八龙”之一,天下名士,所提的问题,绝对不会这么简单。
“汝一人有信心,不等于各位阁老有信心,亦不等于大汉官吏有信心,更不等于天下人有信心。”荀爽马上甩出了“王炸”。
表面上看,是在询问荀彧是如何让天下人皆有信心的,实则是暗问荀彧以无官身之背景,一下子坐到了天下第一人的宝座,是如何坐稳的。
可这“王炸”怎么听起来,像是给荀彧歌功颂德呢?
众人从内心里鄙夷荀爽。
你要歌颂你的侄子,也不至于如此堂而皇之吧?
你就住在相府中,难道你会不知道这些年荀彧是怎么过来的?
其实,荀爽还真是不知道。
荀彧有时候也陪他喝茶,可喝茶是喝茶,却从不谈政事。
而荀爽这些年来一直很好奇,荀彧到底是如何在内阁站稳脚,并稳住内阁及天下的。
可当着这么多人,让荀彧怎么回答?
无论怎么答,都是自夸。
一旁聪明的蔡成给荀彧解了围。
“其实,根本无需要求对大汉新制有信心。只要在内阁的诏令下,按照执行就行了。”
荀爽一听蔡成给荀彧解了围,老小孩的脾气又上来了。
“既然如此,吾等为何还要陪陛下巡察天下?”荀爽没好气地开始喷蔡成。
蔡成笑了笑,没和老爷子计较什么。
反倒是荀彧开口说道:
“巡察天下势在必行。”
这可不是荀彧在为蔡成找补,而是离京这几天来,荀彧独自思考的结果。
尽管初始时荀彧对蔡成逼迫阁老离京巡视有些不满,但当他想到自己及阁老们,确实对各地推行大汉新制的过程及结果知之甚少时,内心却突然有了一些紧迫感。
内阁执掌天下,却对天下实情知之甚少,这会出大问题的。
荀彧看到大家都在看他,便解释道:
“尽管已经修正了大汉新制那么多的偏差之处,也取消了不合时宜的七项政策。可诸公皆知,不同的人对大汉新制的理解,都必然有所偏差。
“理解有偏差,执行起来便一定有偏差。这些小的偏差集腋成裘,就可能在某个方向上积累隐患,而地方主官却并不知情。
“最重要的是,当前大汉北方十三州,地理条件不同,气候条件不同,习俗不同,就连土壤都不相同。
“‘一刀切’的大汉新制,是否在各州郡都有不适宜之处?
“所以,吾等陪陛下巡察大汉北方,便是为了发现这些问题,然后再逐步解决这些问题。”
荀彧抓过水囊喝了口水,然后便张嘴“嗞嗞”个不停。
现在可是冬天,水囊中的水没冻成冰块就不错了。
如此冰凉的水入口,差点没把荀彧的嘴给冻住,只能张嘴不断“嗞嗞”哈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