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国公、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食禄五千石,这些赏赐已经不能用高官厚禄来形容了。
镇国公就不用说了,古之未有的爵位封号,也就是宋徽宗给儿子封了一次。
但要知道那是皇帝给皇子赐封,但魏武可不是宗亲血脉,可见对其恩宠之浩荡。
其次是特进光禄大夫,这光禄大夫的官位品阶是正一品,但它并没有相对应的官职。
只是一种散官的虚衔,不过这种散官通常都是皇帝无比看重的近臣才能获封。
接下来就是左柱国,柱国之位顾名思义既一国之柱石,这个官职分为左右。
而明朝以左为尊,魏武能够被皇帝赐封左柱国,可想而知这是多么大的恩宠。
要知道明朝开国迄今为止,也只有李善长和徐达这两个开国之臣得获此殊荣。
如今魏武才区区二十来岁,便已经达到寻常人一生都难以企及的高度,就很离谱。
最后就是魏武的俸禄居然达到五千石,要知道这种厚禄满朝文武之中也只有徐达才有啊!
然而最让百官们不解的问题是,皇帝这般封赏,居然没有人站出来反对。
按理说,和魏武有过节的韩国公,应该不会坐视这种事发生,肯定会开口阻止。
可官员们朝李善长看过去的时候,却发现他眼观鼻鼻观心,就像什么都不知道似的。
其实这些官员还是想的不够深,这种级别的封赏,皇帝怎么可能不和大臣商议呢!
李善长早就知道朱元璋会怎么封赏,对此,他却没有任何意见,反而鼎力支持。
就像之前魏武和朱元璋猜测的一样,李善长巴不得魏武多得到一些封赏。
最好到封无可封赏无可赏的地步,得到的越多,将来被皇室忌惮就死的越快越惨。
只可惜李善长不知道,他心中所想确实很不错,并且也符合官场和人性。
但他对魏武了解的还是太少,不知道魏武对朱家对大明的利益到底有多大。
他所想的事情,早就被朱元璋和魏武两人讨论过,所以结局注定不会如他所愿。
另一边,太监宣旨完成后,魏武当即上前从他手中接过圣旨,并开口谢恩。
“陛下厚恩深宠,臣魏武无以为报,为由时时勤勉为国尽忠,以报陛下恩赏!”
魏武谢赏之后,朱元璋也说了一些官面话回应,这场赏赐就算是结束了。
如今朝议也差不多了,于是朱元璋直接开口说道:
“今日朝议到此,若有启奏便呈上来,无事便散朝吧!”
说完朱元璋便起身准备离开,而百官们也准备等他离开就各自离去。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人群中却突然走出来一人,仔细一看正是御史牛赫。
就是上次在朝议之中反对东征倭国,最后喜提了二十庭杖的那个御史。
在所有人疑惑的神情中,牛赫缓缓来到奉先殿中间,对着朱元璋行礼说道:
“陛下,臣,有事启奏!”
朱元璋也没想到这个时候居然还真有人上奏,转身又回到龙椅坐稳。
“准!”
大臣有奏,身为皇帝他不能不听,不过他也好奇这人又准备闹什么幺蛾子。
随后,在满朝文武和朱元璋的注视下,牛赫缓缓说出了自己要上奏的事情。
“启禀陛下,臣要说的是南直隶修路之事,修建水泥路本是善举,是造福百姓。”
“可臣听闻,此次水泥路完工之后,将会对百姓收取过路费,此事臣以为不妥。”
“即是为了造福百姓,让百姓生活更便利,又岂能让百姓出钱,此乃与民争利。”
说到这里,牛赫再次躬身行礼,同时继续说道:
“另外,关于修路之事臣亲自去调查过,四海商会修路之时,居然强行占用民田。”
“导致江南地区民怨沸腾,如今不仅修路停工,民怨之下就连招工都没有百姓愿意去。”
“所以臣建议严惩四海商会,并收回其修建资格,将修路之事分配归于工部执行。”
原本牛赫站出来的时候,魏武还没在意,结果谁知道他说的居然是修路的事情。
按照郑师爷说的,朝堂之上谁开口说这件事,谁就是江南那些人士绅的代言人。
虽说早就预料到会出现这种情况,并且也决定好了应对这件事的方法。
但真看到牛赫站出来,魏武心中还是很不爽,主要是牛赫说的话完全是颠倒是非。
江南那边确实有百姓出来闹事,但根本就不是什么民怨沸腾,而是有人故意操控。
事实是那些百姓收了钱也同意了方案,只是要和村中族老说一声就行了。
因为以前就是这么修的,什么事都没发生,于是监工没等签订契约就立刻安排人修路。
结果刚修了个路基,这些人就把钱送了回来,并指责四海商会侵占他们的田地。
这也是魏武对牛赫不爽的原因,这家伙分明就是在颠倒是非扭曲事实。
不怼他两句魏武念头就不通达,于是在牛赫说完后,不等朱元璋回应他就站了出来。
“启禀陛下,关于此事臣亦有所了解,恰好和牛御史说的不同,所以我想和他谈谈。”
“准!”
魏武要说话,朱元璋怎么可能阻拦,当即就挥手应允。
得到朱元璋的同意后,魏武转头看向牛赫问道:
“牛御史,据我所知,四海商会在修路之前就已经定好了线路,而且并未占用民田。”
“修路必经之处,但凡有民田都会以朝廷所定价格补偿,而是只是补偿不是买卖。”
“百姓拿到钱了之后,田地依旧属于他,四海商会只拥有水泥路占用的那点区域。”
所谓仇人见面分外眼红,看到魏武站出来,牛赫立刻就开口反驳道:
“镇国公,我知道四海商会中有个商贾是你府中出去的下人,也难怪你会护短。”
“但四海商会占据民田导致民怨四起是事实,否则江南道路为何会因无人而停工?”
“镇国公,身为大明国公,就应明辨是非以国为重,岂可因私废公徇私包庇!!”
牛赫话音刚落,立刻就有几名官员站出来,大义凛然的附和他说的话。
因为没有契约就没有实证,无论魏武怎么说都没用,而且还有青霞这个自己人。
牛赫身为御史,抓准了这一点,用官场那套方式和魏武博弈,确实有一套。
但魏武也有准备,微微一笑便将目光看向不远处的户部尚书曾泰。
就决定是你了,曾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