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当他仔细看清那几根简陋连杆实现的间歇性提升运动时,顿时吃了一惊!这虽然极其原始,却暗合了基本的平面连杆机构原理!
“小姐…这…这是你自己想出来的?”宋应文惊讶地问。
“是呀!”叶瑾用力点头,“就是用棍子连起来,摇这个地方,那里就动了!就是…还不能扔梭子…”
宋应文看着叶瑾那纯真而兴奋的脸庞,心中掀起惊涛骇浪。
这是一种天生的机械直觉!他立刻拿来纸笔,将叶瑾这个简陋装置的连接方式和运动轨迹仔细绘制下来。
“大人!大人!”宋应文拿着图纸找到正在为材料发愁的叶明,“您看这个!瑾儿小姐弄出来的!”
叶明接过图纸,只看了一眼,目光便凝固了!那简单的连杆组合,实现了一种非匀速的、有短暂停顿的运动输出——这恰恰是许多机械,包括弩机击发、甚至可能包括未来自动化织机所需要的核心运动机构之一!
“瑾儿呢?”叶明急问。
“还在格物组玩呢…”
叶明大步流星地赶到格物组,只见叶瑾正对着一堆更复杂的连杆较劲,试图让它们实现“扔梭子”的动作,小脸上沾满了墨迹。
叶明一把抱起妹妹,激动地转了个圈:“瑾儿!你又立了大功了!”
叶瑾被转得晕乎乎,咯咯直笑:“三哥,我的织机胳膊好不好?”
“好!非常好!”叶明放下她,拿起那几根简陋的连杆,脑中飞速运转。
连杆机构!或许…或许可以用更巧妙的连杆结构,来弥补材料强度的不足,设计出既能承受巨大张力、又相对省力的新式弩臂?或者用于其他更复杂的机械?
一个全新的思路被打开了!技术的困境,有时只需换一个角度思考。
他立刻召集机巧坊的匠师,将叶瑾无意中发现的连杆运动原理展示给大家,要求他们尝试将这种机构应用于新弩的设计中,看看是否能以巧妙的机械结构,化解材料强度的瓶颈。
工匠们看着那简单的装置,先是疑惑,随即纷纷陷入沉思,然后眼中爆发出兴奋的光芒!讨论声再次热烈起来。
然而,好消息总是伴随着坏消息。赵德柱面色凝重地送来江南密报:虽然漕船轴承推广顺利,但叶氏工坊在收购原料时,再次遭到当地布商联合抬价打压,手段更为隐蔽。
更麻烦的是,工坊招募的女工中,竟有人暗中煽动,散布工坊“用童工”、“克扣工钱”的谣言,引发了不少纠纷…
北疆战云密布,江南暗箭难防。叶明感到自己仿佛在同时下着两盘棋,每一盘都关乎生死。
他看了一眼正在摆弄连杆、无忧无虑的妹妹,深吸一口气,目光重新变得坚毅。
“回复江南,原料收购价…可以再让一步,但必须签订长期契约。至于谣言…”他眼中寒光一闪,“让那边的人,查清源头,收集证据。必要时,杀一儆百。”
非常之时,需行非常之法。技术的曙光已现,他绝不允许任何人阻挡这照亮未来的光芒。
叶瑾无意中摆弄出的连杆运动,如同在黑屋里推开了一扇窗,为陷入材料瓶颈的弩机设计带来了全新的思路。
兵械院机巧坊的匠师们围绕着那几根简陋的木棍和丝线,爆发出了惊人的创造力。
“妙啊!无需死磕材料强度,用这连杆组合,可以在弩臂张开时省力,在蓄力至顶点时自动锁死,击发时又能将力量瞬间释放!”一位老匠师兴奋地比划着。
“不仅如此!”另一人补充道,“或许还能用多组连杆,实现更复杂的上弦方式,比如用脚踏或摇柄,替代纯粹的手臂拉力,让普通兵士也能操作更强力的弩!”
新的设计方向迅速确定。工匠们夜以继日地绘制草图,制作模型,测试各种连杆组合的力学效果。
失败依旧难免,但每一次失败都更接近成功。一种结构更复杂、却对材料要求相对降低、且能由单人借助机械辅助上弦的“蹶张弩”原型,正在快速成型。
然而,北疆的战报不容等待。在全新蹶张弩量产之前,必须尽快为前线提供能破开狄人“泥壳甲”的现成武器。
“材料强度一时难以大幅提升,那就在‘箭’上下功夫!”
叶明下令,“集中全力,生产三棱破甲重箭!水锤全力开动,务必保证箭簇硬度!另外,试制一批头部加重、带有倒刺的‘凿甲箭’,专攻那泥壳甲的接缝和薄弱处!”
金相坊的水锤轰鸣声达到了顶点,优质钢坯被锻打成一个个狰狞的三棱箭簇,淬火开刃后寒光闪闪。
总装坊内,工匠们小心翼翼地将这些重箭簇与加粗加硬的箭杆组装在一起,每一支箭都如同小小的死神。
一箱箱专门针对“泥壳甲”的特制箭矢被连夜装车,再次由精锐禁军护送,冒着风雪冲向北疆。
这是目前兵械院能为前线兄弟提供的、最直接的支援。
就在北疆战事吃紧,兵械院上下为军械呕心沥血之时,江南苏州的“叶氏工坊”却遭遇了真正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