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圣十年的秋色渐深时,越州城南的第二座南渡桥终于完成了桥体的初步建造。
这座仍旧以坚固的青石为基,桥身蜿蜒如龙,与石渡桥共同成为越州桥的风景线!
桥成之日,楚大人及一众工部官也到了该返回临安的时候。
连日来,陈行宁并各级越州官员、地方乡绅,早已备好了送行的宴席与程仪。
这日清晨,陈行宁亲自将一箱箱越州土仪抬上官船——有今秋新收的银杏果、茶叶、丝绸,还有封装妥帖的酱鸭、醉鱼,更少不了十条上好的火腿。
这些火腿是去年林暖开始试制的,选用猪后腿,以精制海盐精细腌制,再经松烟熏烤,成品红亮如火,香气醇厚,现在也就在越州宴里有作为菜品出售,市面上还没有流通!虽说养殖场大了,城北许多人家也养猪赚银钱,猪到底还是不多的。
“区区土产,不成敬意。”陈行宁笑着拱手,“此番修桥诸事,多赖楚大人及诸位大人周全。”
楚大人须发皆白,面容清癯,此时却笑得眼角的皱纹都深了几分:“陈大人客气了!说来惭愧,在京城和临安时自以为尝尽天下美味,到了越州才知天地广阔——就说那醉鸡,酒香透骨却不见酒汁;那蟹酿橙,橙香蟹肥,相得益彰;还有那笋脯毛豆,看似家常,入口才知腌晒的火候妙到毫巅!”
他顿了顿,声音压低些许,“尤其是贵地新出的酱料与火腿,风味之独特,实乃老夫平生仅见。”
这话并非全是客套。
自海盐增产、猪腿丰足以来,在林暖的主持下,不仅试制成功火腿,更以新法酿造的豆酱、面酱,开发出酱鸭、酱鱼等种种佳味。
这些新鲜物事就连官员也少有尝过,自是赞不绝口。
众人又寒暄片刻,楚大人等人登上马车而去。
随行的除了越州赠礼,还有卢震率领的百人护卫队,以及今年越州夏粮的一部分和特制的行军干粮——这是按卢清哲密信嘱咐准备的,自然以锅巴为主,既能久存又耐饥。
然而在这平静的表象之下,整个江南的局势却早已暗流涌动。
近几个月来,各地田产纠纷骤然增多,明明在册的官田忽然被人拿出“祖传地契”声称所有;城里许多经营多年的店铺,悄然易主;甚至有些小吏一夜之间暴富,搬进了高门大宅。
这些变化起初细微难察,但积累起来,却让整个江南官场都弥漫着一种山雨欲来的紧张气息。
与此同时,临安城卢公府内的卢清哲正对着江南东道的舆图凝神沉思。
作为提督,他早已将地方豪强与某些官员勾结、把持田产、垄断盐铁之事摸清了七七八四。
“大人,南嘉的密报。”祝长青悄步进屋,递上一封火漆密函。
卢清哲拆开迅速浏览,眉头越皱越紧:“南嘉县令袁世元在家中被刺,幸好被卢辉救下,尚未危及姓名,这些地方豪强,当真无法无天了!”
卢光在一旁磨墨,低声道:“大人,这些人太无法无天了!越州的粮米也到了,大人准备何时动手让?”
卢清哲冷笑:“莫急,让他们再跳一会!”他转向祝长青,“让我们的人继续搜集证据,尤其是他们强占民田、私售盐引的事——记住,要人证物证俱全。”
“是。”祝长青躬身领命,又道,“王刺史那边…依然称病不出。”
卢清哲揉了揉眉心。
江南东道刺史王钰的确是最大的变数。
这位出自太后母家的封疆大吏,自六年前赴任以来,始终采取“无为而治”的策略。
既不与地方豪强同流合污,也不积极推行朝廷政令,仿佛一个置身事外的看客。
更让人捉摸不透的是,他对卢清哲的查案行动既不阻拦也不协助,甚至将许多政务直接交办,自己则深居简出。
这种态度让卢清哲倍感棘手。若王钰明确反对,尚可针对性布局;若他全力支持,事情自然会顺利许多。偏偏这般暧昧不清,反而让人难以决断。
时间在种种明争暗斗中流逝,转眼已是冬至时节。
按照江南习俗,冬至大如年,家家户户需祭祖团圆,然而康圣十年的冬至,却被一连串突发事件打破了平静。
先是三家豪强被官府以“侵占官田”罪名缉拿入狱;接着临安知府因“收受贿赂”被革职查办;最令人震惊的是冬至夜当晚,卢清哲及数名朝廷派官员的府邸竟同时遭遇刺客袭击!
是夜月光清冷,卢府后院突然跃入十数条黑影。
幸好卢清哲早有防备,院中埋伏的护卫立刻与之缠斗起来。
刀剑相交之声惊醒了沉睡的府邸,女眷们惊慌失措,仆役们纷纷抄起棍棒自卫。
激斗中,三名护卫受伤,但刺客也留下了两具尸体和一地狼藉。
“查!给我彻查!”卢清哲平静地看着混乱的场面,“这些人武艺精熟,配合默契,绝非普通盗匪!”
不出所料,在刺客身上搜出的信物直指临安几家地方豪强。卢清哲当机立断,连夜派人缉拿了相关家族的族长、少主和话事人。
“刺杀朝廷命官,形同谋反!”卢清哲在公堂上厉声喝道,“尔等还有何话说?”
更让他们绝望的是,卢清哲显然早有准备,不仅人证物证俱全,连他们与某些官员往来的密信都抄获了不少。
就在临安城风云突变之际,周边州县也闻风而动。
象屿县令褚明远更是雷厉风行,以“清剿匪患”为名,调动县兵与民兵,一举拿下当地几个垄断盐业的豪强。在这过程中,曾经与“匪帮”有牵连的郑徐两家人等人反而立下大功——他们熟悉地方情况,带领官军直捣黄龙,将那些平日作威作福的盐枭一一擒获。
消息传回越州,陈行宁长舒一口气。得益于之前的试点改革,越州的土地、盐务都已整顿完毕,这次动荡中反而成为最稳定的地区。按照卢清哲的指示,越州只需提供粮草物资支援即可,不必直接卷入纷争。
至康圣十年底,江南东道的局势已基本明朗,大多数豪强势力土崩瓦解,只剩零星小股势力负隅顽抗。
卢清哲开始撰写奏章,向朝廷汇报整顿成果,但在如何评价王钰刺史的问题上,他却斟酌再三。
“王大人这半年来称病不朝,但对我们的行动从未阻挠。”祝长青提醒道,“而且他毕竟是太后的族人…”
卢清哲沉吟良久,最终决定如实陈述:“就写王刺史抱恙休养,政务交由下官暂理,于整顿一事未曾干预亦未曾阻碍。”他顿了顿,“至于功过是非,交由圣裁便是。”
不仅江南东道,南边各地都在经历类似整顿。
江南西道采取怀柔策略,多数豪强见风使舵,主动向朝廷投诚;剑南道却爆发激烈反抗,当地豪强勾结土司聚众造反,最终朝廷不得不派兵镇压,伤亡惨重,血流成河。
对比之下,江南东道的整顿虽也有波折,总体上却较为平稳。卢清哲站在临安城楼上,远眺西湖平静的江面,心中感慨万千。这场变革表面上针对的是豪强势力,深层里却在重新划定权力与利益的边界,每一次抓捕、每一份地契的变更、每一家商铺的易主,都在悄然重塑着江南的社会图景。
寒风吹过城头,卷起卢清哲的官袍。
江南的冬天基本不下雪,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却让每个人都感到刺骨的寒意与新生般的希望。
“大人,风大了,回府吧。”卢明轻声提醒。
卢清哲点点头,最后望了一眼这片富庶而又复杂的土地,转身走下城楼。前方的路还很长,但至少第一步已经稳稳迈出。江南的明天,必将如这冬至后的白昼,一天长似一天。
——————
越州的冬月,寒风已带着刺骨的湿冷,城北小院却因新生命的降临而暖意融融。
林堂与黄翠的长女在这一日呱呱坠地,哭声洪亮,脸蛋红扑扑的像只小苹果。
林暖得了消息,立刻从越州县内赶回,她怀着身子,让冯雨抱着,自己则赞许连连:“瞧瞧这小鼻子小嘴,多像小堂!”她笑着对躺在床上的黄翠道,“嫂子好福气,这丫头一看就是个有主见的。”
黄翠虚弱地笑着,眼里却满是幸福。
站在一旁的三婶勉强扯出个笑容,应和道:“是啊,是个俊丫头。”说罢便借口去厨房看药,转身掀帘出去了。
林暖看着她略显僵硬的背影,心里明镜似的。
三婶不是不善良,只是心里堵着个疙瘩——她唯一的儿子林堂,如今得了女儿,三房这一支的香火传承便又悬在了半空,自三叔去世后,这点心思就成了周氏的心病。
加之女儿林阳自那年出事后就与她离心,越发让她将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能得个孙辈上。
林暖还记得林阳刚出事时,三婶甚至私下说过“不如就跟了高家少爷”的话。这不是她心狠,而是这世道给女人的路太窄,窄到让许多母亲不得不权衡屈辱与生存。林暖理解这种局限,所以从不苛责,只是更心疼林阳。
好在林开和林暖对小侄女的喜爱毫不作伪,林开甚至琢磨着要给小丫头打副长命锁。
见全家都这般欢喜,三婶也渐渐舒展了眉头,只是偶尔拉着黄翠的手念叨:“好好养身子,来年给堂儿添个胖小子要紧。”黄翠也觉婆婆说得在理,私下还用自己的体己钱请了林北村一位信得过的婶子来帮忙照料,生怕耽误了为林家开枝散叶的大事。
这些细微处的计较,林暖看在眼里却不多言。她晓得三婶本质不坏,绝不会苛待孙女,只是时代在她身上刻下的烙印太深。真正让林暖悬心的,是妹妹林阳。
自那件事后,林阳越发沉默。除了在越州宴后厨埋头做事,她几乎不与外人交谈,就连对林暖也话很少。
夏一丰这几年来从未放弃,每次商队回越州都要来看她,带来的各地新奇玩意儿能堆满窗台。
可林阳总是原封不动地退回,最后索性避而不见,甚至让林暖传话说:“我配不上他,别再耽误他了。”
林暖与陈行宁谈起这事,也只能相对叹息。夏一丰为人忠厚踏实,待林阳一片真心,可心结还需心药医,外人再急也无用。
谁知这年冬底,事情竟急转直下。
夏一丰带领商队回越州休整,怀着一腔期待再去见林阳,却又被拒之门外,失魂落魄的他回到住处,独自喝得酩酊大醉。
次日醒来时,如坠冰窟——他竟然赤身裸体地与两个女子同卧一榻,正是崔夫人送给林暖的花容和花柔两人!
夏一丰脑中一片空白,宿醉的头痛和眼前的骇人景象让他几乎崩溃,他只记得昨夜醉梦中仿佛拥着朝思暮想的人,谁知竟是这般荒唐境地!
“夏爷醒了……”花容怯生生开口,却被夏一丰赤红的双眼吓住。
“滚出去!”他嘶吼道,声音里全是绝望。
消息很快传到林暖耳中,闻讯后气得差点动了胎气。杨婶子连忙劝她息怒,她却一拍桌子:“把三人都给我叫来!”
在林家偏厅里,夏一丰跪坐在地,衣衫不整,满脸胡茬,独眼中尽是血丝与泪光:“暖姐…我不知怎么回事…我真的醉了…我以为那是…”他说不下去,狠狠捶打自己的头,“我这辈子都配不上她了…”
花容和花柔跪在一旁瑟瑟发抖,她们知道林暖的性子,这次兵行险着实在是走投无路。自离开临安,她们被派去养猪,眼看年纪渐长却近不了林暖和陈行宁,这才铤而走险。
那晚见夏一丰醉酒独归,便翻墙入院,用了从前在勾栏偷学的手段…即便做妾,也好过一直干农活,本来花柔还有些忐忑,不知被花容怎么说的,就说动了!
夏一丰虽长的一般,人也黑壮,还瞎了一只眼睛,但他绝对是林氏里除了林家人外最有钱的,也是林暖最信任的,不然不会放任着他全权带领商队!商队来回一次带回来的利润不可小觑,且若不是林阳一直不点头,夏一丰是林暖的后备妹夫。
林暖抚着高耸的腹部,强压怒火:“一丰,你打算如何?”
“我不知道…暖姐,我真的不知道…”夏一丰语无伦次,突然抬头,“让我见见小阳,就一面…”
“小阳她…”林暖话未说完,帘子突然被掀开。
林阳站在门口,面色苍白却异常平静:“二姐,我想和一丰哥单独说几句话。”
林暖怔了怔,终是点头,在杨婶子搀扶下起身离去,临走时深深看了花家姐妹一眼,示意她们一同退出。
厅内只剩二人,炭盆噼啪作响,衬得室内愈发寂静。夏一丰不敢抬头,眼泪一滴滴砸在青砖地上。
“一丰哥,起来吧,地上凉……”林阳轻声开口,声音像初春的溪水,冷静得让人心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