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他露半点动摇,底下立马就乱套。
像臧小花和林大强这两个心腹,连句泄气话都听不得。
更别提公司里那些普通员工了。
说完话,汤城顺着张小敬刚才走的方向,朝质检部门走去。
那边要先做一轮基础电路测试,算是最简单的体检。
只要晶体管通电正常,说明工艺没毛病,这块芯片就算初步过关。
后面的详细检测,是为了排查材料和设计上的暗伤。
这次一共流了一万片,质检大概要花半小时。
张小敬站在仪器前,脸色绷得紧紧的,眼睛一眨不眨盯着屏幕。
一般来说,芯片越大,出坏点的概率越高,良率就越低。
这一批石墨烯芯片,工艺节点是7nm。
虽然这款芯片的制造工艺没之前那款2纳米的朱雀芯片那么精细,但从实际表现来看,它比朱雀2.0还要猛,运算速度更快,处理能力也更强。
按照早前的估算,7纳米石墨烯芯片的性能差不多能赶上1纳米的硅基芯片。
可这话说出去只能当个参考,毕竟全世界还没谁真正做出过1纳米的硅基芯片,连实验室里的样片都还没影儿呢。
所以现在要对比性能,只能拿朱雀2.0当标准。
毕竟,朱雀已经是硅基芯片里最顶尖的存在了。
“张总,这次石墨烯芯片的设计参数里,预估良品率能上95%,这数据靠谱吗?”
汤城一边跟着张小敬走,一边压低嗓门问。
“良率这事儿没个死标准,跟产线状况、测试标准、程序设置都有关系。一般来说,成熟的产品做到90%以上才算正常。”
张小敬头也不抬地答道。
“从商业角度看,要是这次流片良率低于75%,那就等于白忙一场;能到80%就算勉强过关。”
“如果真能干到设计预期的95%,那这波就算稳了,后续测试大概率都能过。毕竟初测良率越高,后面出问题的余地就越小。”
“现在做的这一步是电路初筛,主要是找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芯片。每一片都要过一遍,最后统计合格率。”
“这关是最简单的。等这轮数据出来,要是达标,我就得进实验室搞可靠性验证。”
“可靠性测试项目多得很,得看芯片用在哪儿,要求有多高,再模拟各种使用环境来考它。”
张小敬一边说着,眼睛始终没离开屏幕上跳动的数字。
“汤董,您在这儿守着也没啥用,不如跟小瑶先回总部。数据一出来就自动上传,不会耽误事。”
他这话听着客气,其实已经有点烦了。
话里话外,就是想让汤城赶紧走人。
谁干活的时候喜欢被老板盯着啊?
那种感觉特别别扭,根本没法专心。
更别说汤城事儿还多,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地问。
回答吧,影响思路;不回答吧,人家又是老板。
“你忙你的,我再待一会儿。等质检这边一出初步良率,总部研发那边就会派人来取样。”
汤城提前打了个招呼,希望取样流程顺利些。
“这么急?总部做的是整机测试,怎么也得等我们做完130项功能检测,确认数据达标后,才能拿走样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