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军渭水大营!
撤退回来的魏军,三五成群,拖拖拉拉的进入营寨。
“啊!”
曹真疲惫的翻身下马,不由得长呼一声。
这一声长叹不仅呼出了一身的浊气,更是劫后余生的感叹。直到此刻曹真身上的冷汗才渐渐退去,悬在脖颈上的刀终于没了。
相比于狼狈不堪的曹真,前去接应的司马懿显得从容不迫。
司马懿下马之后缓缓走到曹真身前。
“大都督请到帐内安歇。”
曹真这时候也没心思和司马懿勾心斗角,只是点了点头。
一行人簇拥着曹真走进大帐。
身为大都督的曹真进入大帐后当然没有客气,径直坐在了首位。
司马懿与其他将领依次落座。
缓过心神来的曹真,转头对司马懿由衷的说了句。
“仲达兄,若非你及时率兵接应,本督恐怕凶多吉少了。”
“哈”
司马懿微微一笑,“大都督说的哪里话,你我皆为同僚,末将更是大都督所属下,危难时刻怎能不同舟共济,共保国家呢!”
“嗯,仲达所言极是。”曹真就坡下驴,顺着司马懿的话说下去。
“此战过错在于本督,未能及早察觉诸葛亮之阴谋中了他的奸计,以至于损兵折将,遭此大败!”
“本督不日便向陛下上奏请罪,以赎自身之罪,告慰死难将士!”
曹真说的诚恳真挚,可司马懿一句也没听进心里,这些曹氏宗亲哪一个会真正获罪于天?
“大都督不必过于自责,胜败乃兵家常事。岂能因一战之胜负而自我气馁。”司马懿一脸正气的对曹真说道。
“还请大都督振奋精神,末将必与大都督同舟共济,共抗蜀军!”
“多谢仲达体谅”
就在两人言语周旋之时,在营中安顿兵马的郭淮走入大帐。
“见过大都督,司马副都督”
曹真走进大帐,不仅对曹真行礼,更对司马懿问候了一声。
此时大事当前,曹真也来不及计较。
“大都督,末将已经初步统计了一下战况。”郭淮向曹真汇报,“我大军此时撤回营中的人马只有五万余人,至少还有两三万人流落于外。”
听了郭淮的禀报,曹真是既悲愤又羞愧。
他出征之时亲率十五万大军进兵,扬言是要击败蜀军的。现在不但战至不胜,且损失如此惨重。这场失败不仅是耻辱,更让他在将领们面前颜面尽失。
曹真目光暗自看了司马懿一眼,最重要的是司马懿坐在一旁看戏,真是让他看了一场好戏啊!
曹真桌案下的手紧紧抓扯着衣料。
司马懿老实的坐在那里,目不斜视,根本不关注曹真的情况。
五万多败兵,加上司马懿的两万人马。全军就只有七万多人。
相比于一个月前的兵力优势,此时荡然无存!他们现在无论在兵力,战力,士气上都远远弱于蜀军。
战场形势在这一刻完成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曹真心绪翻涌,思索了一会儿之后又转眼看向司马懿。
“仲达,眼下我军新败死伤惨重,而蜀军士气正盛,依你之见,我军该如何应对?”
听到曹真询问,司马懿好似刚刚回神,对曹真拱了拱手郑重其事的说道。
“在大都督面前,末将不敢班门弄斧,但也有一些拙见。”
司马懿言辞谦虚的说道。
“仲达直言无妨”
“其一兵败之事不得不向陛下尽早禀报,暂且不问罪者,只求陛下能尽早调拨援兵,以应对危局。”
“大都督,以我们现在的兵力和战力无法与蜀军相抗。”
“仲达言之有理。”曹真点头。
“其二,我军新败,蜀军士气正盛,不可与之力敌,以我残兵之力,汇集所有兵马,固守渭水北岸,再次往渭水南岸扎下大营,坚守不战。”
“如此背靠长安,我军可做长久支持。”
曹真一边听,心中一边琢磨,完全认同司马懿的看法。
“其三……”说着司马懿突然停顿了起来。
“其三如何?仲达为何不说了?”曹真不由追问。
“大都督,恕在下直言,这其三只有尽人事听天命了。”司马懿一笑。
这……
曹真闻听此言,神情一瞬惊愕。再次司马懿的目光中暗藏有一丝愤恨!
是啊,一战失利,他大败而归,损失数万兵马使他们优势尽丧,这是他的责任,这是他的耻辱!
好个司马懿,不但看他的好戏,还几次三番暗自羞辱他!
曹真的拳头握的更紧了,只能暗劝自己暂且忍下,等大战之后再与司马懿计较!
“仲达之言……极是!”
“本督马上便上奏折向天子奏陈,等以重达方才所言之法,坚守营寨,等待天子决策!”
“大都督英明”司马懿眼底暗含笑意。
这场将领会面最终在一种诡异的气氛中结束,曹真真的向曹叡上了一份请罪折,并在其中陈述了雍凉的险境。
司马懿判断诸葛亮不出十天半月便会再次进攻,曹真大败之后愈加谨慎。听取了司马懿的建议后,命令所有军士加紧巩固营寨,他亲自领主力兵马到渭南扎下大营,就只留司马懿两万兵马驻守渭北。
一山不容二虎,再说他看见司马懿就烦。还是各自为政的好。
相对于魏军的紧张准备应战,蜀军这边却在放松休养,屯兵养战。
成都
朝堂议事之时,一声捷报冲入大殿,刘备一听捷报顿时欣喜若狂。
“我军一战歼灭曹军五万有余,重创魏军,使魏军退回至陈仓以东,渭水一线。至此,我军即可在雍凉扎下根基。日后先取凉州,而后挥师东进长安!”
黄权向刘备诉说了诸葛亮在捷报中的陈述。
“朕就说丞相不会辜负朕的期望。”
“哈哈哈”
自接到捷报开始,刘备便笑容满怀。
“陛下,丞相在信中还说了”黄权补充道,“大战中他们缴获了魏军粮草器械无数,又有陇右诸郡新收的麦子,足够支撑大军到明年初春。”
“如此一来,减轻了蜀中的压力。到明年新粮下来,又可重新供应大军。”
“嗯,如此甚好。”刘备点头。
“发朕的令谕给丞相,前方一切事务仍由丞相决断,朕盼望他的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