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元锦倒是很爽快,立刻就答应帮忙联系。
在他的牵线搭桥下,张超他们才终于有机会见到了省农科院的相关负责人。
有了顾大公子出面,省农科院的人态度立马就不一样了。
郑江南接着说道:“见到负责人之后,张超他们把咱们公社的情况以及想要发展菌子种植产业的想法详细地做了汇报。
负责人一听,觉得咱们公社的地理环境确实适合菌子种植,而且这也是响应发展农村经济的号召,便表示愿意支持。
他们经过内部讨论,安排了一位在菌子研究方面经验丰富的专家,抽出一个月时间来咱们这儿实地指导。”
说到这里,郑江南也很高兴, 要知道,这可是省农科院的专家指导一个月!
而且,这时候的专家可都是真专家,不像后世那些所谓的王八蛋“专家”。
像胡建省的农科院里,有些专家甚至还享受着国务院的特殊津贴,绝对是高端人才中的人才。
陈文武感慨道:“江南,元锦这可算是帮了大忙,咱们又欠了他一个人情。”
对于顾家,其实陈文武的内心是充满了矛盾的。
在陈文武和郑江南两个人的猜测中,如果没有意外的话,顾元锦兄妹俩身后的,绝对是一个很大的领导!
而且大概率是省里的!
不然得是什么样的背景,才能让分属不同地区的古夏、和政两县的县委书记和县长,都对他们客客气气的?
以此推断,那必然得是省里的大领导才行!
按照姓氏推断,省里的几位主要大领导并且姓顾的,那只有一位,
省委书记——顾长春!
那可是站在高位、手握重权,对全省发展都有着深远影响的人物。
而陈文武自己,原本不过是个郁郁不得志、被发配到红旗供销社的小柜员。
每天,他都在供销社那狭小的空间里,机械地为顾客服务,
看着窗外的世界,看着理想离自己越来越远,心中满是无奈和迷茫。
直到上次和郑江南去古夏县城,因缘巧合之下救了顾家兄妹。
此后,在顾家的帮助下,陈文武迎来了巨大的转变,得到了一个难得的天大好机会...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顾家的帮助,他现在肯定还在红旗供销社当小柜员,
每天重复着单调的工作,为生活琐事奔波,哪能像现在这样充满无限可能。
从事业角度看,陈文武对顾家是充满了感激、感恩和感谢的!
顾家绝对是他生命中的贵人,在他迷茫无助时拉了他一把,让他有了更多机会和可能。
然而,一想到顾家大小姐顾元瑶,陈文武就五味杂陈。
人到了一定年龄,没有桃花运会发愁;可如果桃花运太旺了,那更愁!
陈文武就有这样的苦恼。
曾经,顾元瑶明目张胆地追求他,整个公社几乎人尽皆知。
陈文武承认,顾元瑶很优秀,漂亮、大方、性格好、背景深厚,
无论哪方面来说,都是娶老婆的上上之选。
可爱情这东西,真的没有什么道理可言。
即便是面对顾元瑶这样的极品,在直男陈文武心里,自始至终也都只有徐瑶娟。
所以,他面对顾家的帮助时其实是很尴尬,不像郑江南那么自然。
毕竟,一边沾着人家的光,另一边又拒绝了人家姑娘,陈文武心里实在觉得亏欠。
叶高城不知道郑江南说的元锦是谁,只是激动的朝郑江南说道:“老郑,你还真是有本事,连这种级别的朋友都有。”
叶高城是体制内的人,深知官员之间一个级别的差距有多大,
而能让农科院的领导这么重视的,郑江南的朋友肯定绝非一般人!
不是他瞎扯淡,就他这个在普通老百姓眼里已经算是领导的公社主任,到了省农科院,恐怕连门卫那关都过不了。
管中窥豹,郑江南这个叫做元锦的朋友,是多么的深不可测!
郑江南笑了笑:“是,他的背景确实有点牛,想来有他的打招呼,农科院那边是肯定不会放我们鸽子的!”
叶高城十分高兴地说道:“那可太好了,有这样的专家指导,菌子种植从技术上来说,问题应该不大。
对了,老郑,你刚刚说的第二手准备是什么?”
郑江南笑着问道:“叶主任,你听说过咱们隔壁的镇前公社,曾经有个菌子种植厂吗?”
叶高城认真想了想,随后摇了摇头说道:“听是有听过,不过我一开始参加工作是在县城,
来咱们高山区也就十来年,而且一直在这红旗公社,对隔壁的镇前公社,具体情况还真不太了解。”
叶高城说的是实话,不像后世交通通讯那么便利,很多人一辈子可能都没去过隔壁乡镇。
哪怕是政府工作人员,没有特殊情况下也不会去,
所以叶高城自然不知道已经消失在历史中的镇前公社菌子养殖场。
郑江南接着说:“镇前公社的那个菌子种植厂,曾经小有名气。
他们种出来的菌子品质不错,在周边市场也有一定销路。
不过后来,因为管理问题和市场竞争等因素,厂子倒闭了,但留下了一些宝贵的资源。”
陈文武和叶高城异口同声道:“什么宝贵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