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老头的一席话说的语气平淡,但却讲述了一个平凡又感人的爱情故事。
故事没有惊天动地,但听的人却心中酸涩又感动。
楚流云认真冲着他鞠了一躬道:“裴大爷您放心,我会认真学,而且肯定能学会,将来还能把这手艺发扬光大。”
“呵呵,不用那么认真,有心就好。”裴老头道。
在他的指挥下,楚流云将洗净的土豆放入水中带皮上笼蒸。
蒸土豆的过程中,刚好腾出时间来准备调味料。
蒜泥、辣椒面用热油泼了,再加入适量的醋、盐、韭菜末儿,醋汤就调好了。
再用葱花炝汤,加小油菜煮熟备用。
这时土豆也蒸的差不多了,用筷子扎一下,能轻松穿透,确保熟而不烂,就能出笼了。
然后趁热剥去外皮,置于案板晾干表面水分,防止捣制时粘黏工具。
将去了皮儿的土豆放入长条形木槽,用木锤用力捶打。
捶打土豆是这道美食的关键。
首先是初捣:将晾好的土豆块揉碎后,用木锤轻轻捶打,避免用力过猛导致飞溅。
然后是精砸:待洋芋成糊状后,用木锤持续夯砸,直至形成柔韧劲道的整体,以“不粘容器、一提即起”为标准。
整个过程持续半小时,木锤一直不停挥动狠砸,换成是普通人,没做过这个的,估计胳膊都抬不动了。
楚流云一个金丹真人,身体强悍至极,这样的体力活儿对他来说就是小菜一碟。
裴老头见他从头到尾脸不红、气不喘,不禁竖起大拇指:“楚小三儿,好样儿的,是个能吃苦耐劳的。”
楚流云:他只想做纨绔,不想吃苦耐劳好吗?
捶打好了土豆泥,将提前准备好的醋汤浇上适量,再将煮熟的油菜连汤带菜盛一大汤勺浇上。
黄灿灿的土豆泥,配上绿油油的油菜,外加鲜艳的红彤彤的辣椒油,绝对的色、香、味儿俱全。
吃一口进去,酸、辣、咸、香,土豆泥有嚼劲儿,却又不粘牙、不糊口。
那滋味儿,就两个字:暴爽!
醋汤的酸爽开胃、辣子的香辣刺激、蒜泥的辛香提味,与洋芋搅团本身的醇厚口感相互融合,酸辣可口,余味悠长。
真的是香味绕口,绵绵不绝。
楚流云兄妹俩吃得嘴角都沾满了红油,吃撑了都舍不得停嘴。
裴老头又跟他讲了土豆搅团的另外几种吃法。
捶打好的搅团压平,装入容器中用吊篮放入井水中冷藏,次日切条,加酱油、醋、、蒜泥、辣椒油凉拌。
还可以搭配肉末炒青菜,这样吃起来更香、营养更丰富。
最后,裴老头还塞给他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做法的关键:
蒸土豆需“面而不烂”,否则会直接影响搅团弹性。
锤打时需“先轻后重”,确保无硬芯、质地均匀。
六道工序一个不能少:洗、煮、剥、晾、打、调!具。
捶打时间不能少:务必要达到“柔韧爽滑,不粘石臼”的状态。
楚流云手握裴老头塞给他的字条,心道这哪里是他之前所说的就教一遍,分明是师傅在传授徒弟手艺,而且还是极用心的师傅。
得了人家这样的倾囊相授,他自然也不好意思白占便宜,楚流云从储物戒里取出一颗小培元丹递给他。
裴老头却摇头拒绝:“这个我不吃,我早就活够了,想早一点下去找我的大满。
如果不是她临终前留下话儿,要我好好活下去,我当时就追随她去了。”
见他坚持,楚流云也不好勉强,只能跪下认真给他磕了三个头,这才起身离开。
回到家,他还特意嘱咐他二哥,派个仆从盯着点儿裴老头的宅子,一旦他过世了,务必给他办个体面的葬礼。
夜晚,楚流云回想着土豆搅团的做法,惊觉捶打土豆泥的手法,其实跟他的锻灵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原来,厨道与修炼其实是相通的。
凡人界的厨子,与他这个厨修在厨艺方面并没有多少不同,唯一的区别,不过是前者不能使用灵力。
撇开食材的区别,烹饪手法和成品的味道,其实相差不大。
比起裴老头这个曾经的大户人家的少爷,楚流云在厨艺方面天赋要强很多。
但是裴老头做的土豆搅团比他做的味道更好一些。
他之所以能做到这样的结果,除了日复一日的重复和坚持,还因为这土豆搅团中,多了一份对爱人的怀念。
原来,厨道除了精益求精的厨艺外,还需要给自己制作的菜肴中,注入浓浓的情感。
因为厨道的初衷,就是厨子想要亲手为亲友和挚爱的人,做一道美食,填饱他们的肚子,愉悦他们的身心。
这一刻,楚流云顿悟了!
他所悟的不是修炼方法,而是厨之道的真谛——
为所爱之人,洗手作羹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