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羡慕我什么?我现在一年到头都在农村待着,平时给大伙看病,农忙的时候要去农场帮忙干活,有什么好羡慕的。要不,你去打个申请到农场来上班,反正农场正缺修理机器的技术人员呢。
再说,和我们农村人相比,你们城里人要多幸福就有多幸福,别的不说,所有大学你扒拉扒拉,有多少学生是农村出来的?”刘平安叽里呱啦的怼了他一大通。
从古至今能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家庭大多都是富裕之人,从明朝南北榜到如今社会都差不多。
随着政策有意倾斜,虽说工农子弟在高校占比越来越高,但如果分开来看,工代表城市,农代表农村,农村几乎很少有大学生。
因为城市和农村两者之间,先天就存在巨大差距,启蒙教育先不谈,光每年学费就让大多数的农村孩子望而却步。
马广耀心里一扒拉,还真是诶!上大学时,身边一个农村同学都没有,讪讪一笑:“我去农场上班那不是大材小用么?我可不想去农场,哥们是学技术的。”
刘平安贱笑道:“既然不想去农场,那就好好劳动锻炼,你小子敢偷奸耍滑,劳资就让村委会给你打个大大的差评,一辈子都留在这里。”
“卧槽!你真恶毒,咱俩还是不是兄弟?”
“屁的兄弟,除非你请老子吃一顿。”
“又敲诈劳资,不就是一顿饭嘛!小意思,等回城之后,你带上弟妹,咱们去东来顺。”
“成,就这样说定了,我得回家换身衣裳,刚才被闺女尿了一身。”刘平安抱着孩子转身就想走。
马广耀嬉皮笑脸的叫道:“平安,晚上我去你家一趟,别忘了哈。”
“知道了,还是带肉丁的打卤面。”刘平安摆摆手往前走去。
轧钢厂轮流来参加劳动锻炼的很多年轻人,和刘平安岁数差不多大,大家有“共同语言”,没几天就处成了哥们,私下里把刘平安家当成秘而不宣的“营养补充基地”。
刘平安对他们来者不拒,与人方便,与己方便,不过需要自费,自己家顶多是个升火、打掩护的地方。
“得嘞!”马广耀屁滋滋的拉着平板车就跑了。
......
回到家,刚走进院子,正在洗尿布的陈雪茹,搭眼就看到刘平安腰间湿漉漉一片,笑盈盈道:“这是又尿你身上了?”
“是啊!尿了我一肚皮,趁手帮闺女把身上的衣服也洗了吧。”刘平安扯下小思思的裤子丢进盆里。
“把思思给我,你进屋把衣服换一下,然后在去倒盆温水给闺女洗个澡。”陈雪茹把手在围裙上擦了擦,伸开双手把孩子要过去。
“咱奶奶呢?”刘平安把上衣脱掉,露出精壮的肌肉。
陈雪茹看得一阵火热,抱着小思思回道:“带狗屎蛋去前面二奶奶家串门了。”
“嘿!这狗东西居然不睡觉了?倒是个稀奇事。”
“还能紧睡?赶紧去把衣服换下来,我好凑着洗出来。”
“知道了。”
......
“小蜜蜂嗡嗡嗡”
“飞到东飞到西”
“传花粉采花蜜”
“我们学它爱劳动”
.....
一阵忙活后,刘平安坐在小板凳上,怀里抱着洗完澡的闺女,哼唱着儿歌看花园里的小蜜蜂采蜜。
整个院子生机盎然,四个小花园里开满了鲜花,一串红、鸡冠花、月季、芍药、金盏菊等,姹紫嫣红,争奇斗艳,煞是好看,这些花平时不用打理,季节一到自然开放。
刘方圆身穿淡蓝色短袖衬衫,敞着怀,两手背在身后,从大门口走进院子:“平安,你们街道办的葛副主任打电话过来,说这个月中旬全市要实行公租房改造,让你们回城住几天装装样子,省得别人说三道四。”
“好嘞!大爷爷,你坐。”刘平安把屁股下的凳子递给他。
“小思思,有没有想老太爷?来。让太爷爷抱抱。”刘方圆弯下腰逗起了刘思语,这孩子有一点好,不怕生,谁抱跟谁。
刘平安把孩子交给他,对陈雪茹说道:“雪茹,等会收拾收拾东西,你们娘几个傍晚就跟平辉哥的卡车走。”
陈雪茹停下搓衣服的手,抬头问道:“你不回去?”
刘平安笑着回道:“轧钢厂有干部在这劳动锻炼,我贸然离开影响不好,等下周末再回去一趟吧。”
“成!”陈雪茹点了下头,继续洗起衣服。
刘方圆看到小两口交谈完,插话问道:“平安,最近去乡里开会,看样子咱们这边早晚也要成立公社,你说咱们村要不要搞大食堂?”
“可以啊,不过不能放开吃喝,如果放开吃喝,不仅容易引发矛盾,还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成立大食堂是大趋势,躲是躲不过去的,只要有一套合理规范的制度,刘平安还是比较赞成的。
刘方圆继续问道:“说说你的想法,给我提供点思路。”
刘平安沉思片刻,给出自己的建议:“这玩意简单,大食堂成立后,每天做几个菜要有规定,每周荤素搭配要做到合理化、控制化。
再根据男女老幼不同层次的人群,大约估算出每个人的饭量,当然这个要尽量往高里估。
然后再结合每人每天的出勤工分进行打饭,省得偷奸耍滑者和人家满工分的人吃得一样多。大概就这些,总之一句话,不能胡吃海喝,干活的人多吃,不干活的人少吃。”
刘方圆点点头,又问道:“成立公社后,每户都不发粮食了,要是家里请客吃饭怎么办?”
“自己花钱去食堂订呗,都是一大家子,收个成本费就行。”刘平安接着小声说道:“大爷爷,我觉得这个大食堂估计搞不长,上面要求停办的时候,咱们也停办。”
刘方圆愣了一下:“这么好的政策,为啥要停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