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东整理了一下思绪,缓缓开口:“大家好,我是李文东。自 2005 年踏入电影界,至今已有 8 个年头。这 8 年里,我有幸参与了许多优秀作品的创作,拿过 8 次国内电影票房冠军,1 次全球票房冠亚军。”
“在奖项方面,两次荣获百花奖影帝,一次摘得威尼斯电影节影帝桂冠,还获得过一次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配角。这些成绩,既是对我个人努力的认可,也是电影行业对我的鞭策。”
台下众人微微点头,脸上虽不动声色,但心中却暗自惊叹。李文东的成就有目共睹,他在电影界的影响力,早已不容忽视 。
“老实说,我一直盼望着咱们国内的电影节能够真正走向世界,即便无法达到欧洲三大奖的高度,也至少要像奥斯卡金像奖那样,具有权威性和广泛的影响力。漂亮国是大国,我们中国同样是大国,可为什么我们就没有一个能在国际上站稳脚跟的权威性电影节呢?” 李文东微微皱眉,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无奈与不甘。
“金马奖和香江金像奖都曾邀请过我,但我都婉拒了。为什么?因为我深知这两个奖项的局限性。它们过于狭隘,小家子气,去了也只是被当作衬托当地艺人的工具,根本无法真正体现电影的艺术价值和创作者的努力。” 李文东的语气逐渐加重,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力量,直击人心。
此言一出,全场一片哗然,暗暗感叹他的撕破脸皮的发言。
来自东番省的李型、刘果松,香江的刘得华、陈可心、尔东升、洪组星等人,脸色瞬间变得铁青,他们的眼神中既有愤怒,又有尴尬。
而程龙和陈加上则表情各异,程龙因早已被香江金像奖排除在外,心中满是感慨;陈加上则因为与李文东有着合作关系,自然不好表露不满。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与相关部门共同探讨,提出了新的评委规则,增加了数千名评委,就是希望能让百花奖的评选更加公平、公正、公开。” 李文东目光坚定,扫视全场,“今天,我想在这里宣布百花奖的新规则。”
众人这才恍然大悟,敢情百花奖的评委规则是这小兔崽提出的,害得他们想去收买评委,都做不到。
这天杀的!搞了一个这样的评审规则,比奥斯卡金像奖的评审还麻烦,想找评委贿赂,都找不到对方。
李文东接着说道,“第一,百花奖今后将改为一年一度举办,不再是两年一次。这样可以保持奖项的热度和关注度,让电影人每年都有奋斗的目标,也能让观众持续关注中国电影的发展。”
佟局在一旁配合默契,适时问道:“为何要改为一年一度呢?两年一次不是也有它的合理性吗?”
李文东微微一笑,耐心解释道:“电影行业发展日新月异,优秀的作品不断涌现。两年一次的评选周期太长,很多优秀的电影可能会因为时间的延迟而错过被认可的机会。一年一度的评选,可以及时表彰优秀的电影人和作品,激励更多人投身电影创作。”
“第二,举办地址固定在魔都。” 李文东继续说道,“我希望把百花奖打造成一个世界级的电影奖,就像奥斯卡金像奖一样。固定举办地址,可以形成一个稳定的产业带,吸引全球的电影人、片商和观众。在这里,不仅可以进行电影奖项的评选,还能促进影片的交易与合作,形成一个完整的电影产业链。”
佟局接着抛出问题:“固定在魔都,有什么特别的优势吗?其他城市难道不行吗?”
李文东自信满满地回答:“魔都作为我国的经济中心和国际化大都市,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便捷的交通网络。在这里举办百花奖,能够更好地展示中国电影的魅力,吸引全球的目光。而且,魔都的电影产业基础雄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集聚效应,这对于打造世界级的电影奖至关重要。”
“第三,我们要把百花奖打造成一个真正的世界级电影奖。” 李文东的声音愈发激昂,“我们要让百花奖成为全球电影人向往的舞台,让中国电影在国际上拥有更高的话语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与好莱坞电影、欧洲艺术电影一较高下,让世界看到中国电影的实力和风采。”
佟局:“但是魔都已经有了一个国际电影节,再放一个过去,会有冲突。”
李文东:“那就放在羊城举办,羊城和珠三角地区是全国电影票仓核心区,观众对接地气的叙事接受度高,与百花奖观众投票的大众审美高度契合,最重要的是城市生活成本低,更易让普通影迷参与百花奖的红毯互动、影迷见面会等;大湾区联动性强,可辐射港澳地区,强化 “华语电影共同体” 的认同感。”
台下的电影人们,有的若有所思,有的微微点头,也有的面露质疑之色。但无论如何,李文东的这番话,无疑在这个传统而保守的影协会议上,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为华语电影的未来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与挑战 。
佟局、张局和赵时等官方人听到后,马上联想到现在东番已经回来了,但是香江那边的问题挺大的,所以部门正促进两地的关系和文化。
如果把百花奖固定在羊城,既可以照顾到内地,又可以影响到港澳地区,这个主意非常不错。
至于鹅城,就算了,一个暴发户,电影历史底蕴浅,缺乏魔都、羊城那样的 “电影记忆符号”。
加上影视制作资源少,没有什么电影人士,会弱化奖项的 “行业厚重感”。
不过台下的一些老派影人,就是那些在影坛深耕多年、早已习惯了传统模式的资深从业者,此刻内心满是愤懑与无奈。
他们交头接耳,眼神中透露出不满与不甘。
李文东提出的新评审规则,如同一把利刃,斩断了他们以往操控奖项的捷径。
在过去,他们可以凭借人脉、资源和金钱,在评选过程中施加影响,让一些符合自己利益的影片和影人获得奖项。
可如今,数千名新增评委的加入,让他们的这些手段再无施展空间,收买评委变得难如登天。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导演,皱着眉头,低声抱怨道:“这不是瞎搞嘛!以前的评选方式虽说有些小瑕疵,但大家都心知肚明,也都相安无事。现在搞这么一出,把我们这些老人都晾在一边了,以后还怎么玩?”
另一位资深制片人也附和道:“就是啊,这新规则完全不顾及我们这些老电影人的感受,以后怕是没我们说话的份儿了。”
他们的声音虽小,却充满了愤怒与无奈。但面对李文东的强势和手中掌握的证据,他们又敢怒不敢言,只能在台下暗自嘀咕,眼睁睁看着自己熟悉的游戏规则被改写 。
以程龙、陈加上为代表的新生代力量,在这场会议中虽未大肆张扬,但他们的内心却对李文东的改革举措充满了支持。
程龙,这位在国际影坛享有盛誉的巨星,多年来在香江金像奖上屡屡碰壁,早已对其狭隘的评选标准深感不满。
如今,李文东决心打造一个公平、公正、国际化的电影节,这让他看到了中国电影未来的希望。
程龙微微颔首,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支持,轻声对身旁的陈加上说:“文东这小子,有魄力!早就该有人站出来,打破这些陈规陋习了。咱们中国电影,不能再被这些小格局的奖项束缚住手脚。”
陈加上也笑着点头表示赞同:“是啊,大哥。我和文东合作过,深知他对电影的热爱和对改革的决心。这次改革,对我们这些真心热爱电影的人来说,是个难得的机会。”
他们的支持,虽未在会议现场大声宣告,但却如一股暗流,在影坛中涌动,为李文东的改革增添了重要的力量。
这也预示着电影界新老力量的博弈正在悄然发生,新生代力量正逐渐崛起,试图打破旧有的格局,开创中国电影的新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