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往,怀吴向诸国所售卖的盐,基本维持在每个月十万石左右。
可到了五月的时候,销量就陡然提升到二十万石,六月进一步提升到五十万石,七月更是突破到一百万石。
如此多的价低质美的盐突然涌入诸国,一下子就将齐盐彻底挤出了各国的市场,甚至秦国的井盐与魏国的池盐销量也直接减去大半。
一百万石盐是个什么概念呢?
一个五口之家,一般一个月也就吃盐一斤左右。
一万石盐,就足够一百万户,五百万人吃一个月了。
而一百万石盐,就足够一亿户人吃一个月。
可整现在个大周帝国,全部的人口都加起来,也就相当于四千几百万户而已。
秦浩三个月卖出的盐,足够诸国所有的人吃上好个月了。
虽然,秦浩为了打价格战,三个月间从盐上获取的利润并不太多,只有一百多万两银子,却几乎完全摧毁了齐国的盐产业,以至于许多齐人也偷偷的从怀吴走私盐向国内售卖。
绝大部分盐场被破坏,仅剩的盐场生出来的盐又卖不出去,这就直接导致齐国的财政收入锐减。
而一向过惯了富裕日子的齐国贵族们,又怎么可能去过穷日子,就只能从其方面索取财富。
可无论哪个方面,最终索取的对象,还是齐国的普通百姓。
如此一来,齐国百姓原本就不算轻的担子,就显得更重了。
以前齐国虽然号称富甲天下,可这个富,也是指那些贵族老爷们与他们的附庸们过的日子富,与广大底层百姓却是无关。
现在因为盐,贵族老爷们加大了对底层百姓的压榨程度,他们之间的本就有的矛盾就进一步加深了。
就在齐国制盐业被怀吴打的快要咽气的时侯,第一个反应过来的秦国立即展开严厉打击走私怀盐行动,凡走私怀盐者,一经发现,严惩不贷。
同时号召全国上下,只吃秦盐,不吃怀盐,并忍痛对本国的井盐产业补贴大笔的银子,想通过降低价格来与怀盐打价格战,保住本国的盐产业。
与秦国相反,魏国虽然也有池盐产业,却并没对其进行保护,而是大量引入怀盐。
因为,本国池盐的收入,绝大部分归于国库,可倒卖怀盐的巨额利润,却是可以进入魏国贵族们的私人腰包。
于是,根本就没有遭到破坏的池盐盐场,却是大量的荒废下来。
至于其他诸国,本就没有多少盐的产量,主要还是靠从齐怀两国进口。
既然怀盐比齐盐更便宜,也更好吃,更好卖,那还干嘛去买齐盐。
还是那句话,虽然怀盐的进口价大幅下降,可诸国贵族们卖绐自己国内百姓的时候,价格可是没降太多。
而且,这样一来,还产生了一个让秦浩都没想到的后果:
那就是这些诸侯国的臣子们在倒卖怀盐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进而让自身的实力进一步增强,变相削弱了王权。
而这,将会影响后来的天下大势。
当然,此时的秦浩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而是为即将到来的两场战争做准备。
其一,自然是要防范齐国的大规模进攻。
其二,就是将赿王仇池,驱赶出曲江流域。
对于齐国,他准备采取守势,来个以逸待劳,在陆地上打一场边境保卫战,同时在海上也是转攻为守,继续打消耗战。
对于赿国,他准备主动出击,来个里应外合,与楚国共同瓜分赿国北部的精华之地。
很快,楚怀两国达成协议,决定于九月初共同出兵三十五万,进攻曲江流域。
可九月还没到来,八月才开始,齐国的大军就杀过来了。
这一次,齐军号称六十万,其中陆军五十万,水师十万。
这次,齐军没有再采取多路分兵的策略,而是只集中一路,沿着海岸线前进,想要彻底夺占或者摧毁怀吴的盐场。
而齐军水师也是与陆军同步而行,既可配合作战,又能运送补给。
虽然,齐国的六十万大军只是号称,但其规模也足够的庞大了,秦浩不得不小心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