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之上讨生活,要远比陆上更加艰辛,更加危险。
若不是被逼无奈,急等着钱用,除了那些已经喜欢上大海的人外,普通人谁又愿意登船入海干这危险的活儿。
毕竟,现在怀吴百废待兴,又与赵魏楚三国达成了自由贸易的协议,是不愁没活干的。
可陆上的工钱,一般一天才十文左右,而海上最低也是三十文起步。
这吃的苦,冒的险,也是有相应的回报的。
现在既然有更高的回报了,这些海船上的汉子们自然乐得去冒这个险。
老海盗的这艘武装民船,与其他十几艘同样级别的武装民船组成一个船队,尾随着六艘水军的战舰,很快就来到了齐国的海岸线。
靠近海岸,放下舢板,登上滩头,冲入盐场。
十几艘八九百石的武装民船,足足凑出了数百人的登陆部队,其中至少有一百余人是那次百万大裁军中裁撤下来的原水军官兵。
齐国的盐场,一般也就几百人,小的甚至不足百人,大的也超不过千人,面对几百武装人员的攻击,根本就没有多少抵抗能力。
不过,那些盐场中的齐人在惊慌过后,很快就发现,这些官府所说的怀吴海盗,其实也没有那么可怕。
这些怀吴人只是破坏制盐设施,却并不胡乱杀人,甚至都懒得抢劫财物。
只要不去反抗,乖乖听话,自己的性命就没什么危险。
这些怀吴人来的突然,去的也很迅速,往往在破坏了制盐设施后,就会立即撤走。
在撤走之前,这些怀吴人还会邀人与他们一同去怀吴,只是名额有限。
最初,自然是没有几个齐人想要离开故土,远走他乡的。
可随着越来越多的盐场遭到袭击,齐国朝廷严令沿海各地的齐军要反击后,情况就发生了变化。
因为怀吴人实在是太过神出鬼没,而那些登陆的武装水手们虽然不是正规军,但战力并不比那些守卫盐田的三流末流齐军差,同等数量下,即使不能够战胜,也能全身而退。
为了免于上方的责罚,为了邀功请赏,这些本该是保护盐场的齐军,却是对盐场中的盐户们举起了屠刀。
与穷凶极恶的怀吴海盗死磕,哪里比得上杀良冒功更安全,更实惠。
至于那些低贱盐户的性命,军爷们又怎么会在乎。
在齐国,在盐场干活的盐户,本就是奴籍,低贱的很,与牛马无异,那些高高在上的贵人们才不会当回事呢!
那些盐户中的男人,自然就是怀吴海盗,而那些老弱妇孺,自然也是那些怀吴海盗杀的。
至于那些幸免于难的盐户,闭嘴还能活命,若是敢胡言乱语,那就是怀吴的奸细。
于是乎,齐国沿海各地的奏报上,就不断传来击退怀吴军及海盗的消息,特别是所击杀的怀吴海盗总数,更是慢慢的从几百人增加到几千人乃至几万人。
可跟随怀吴军的武装民船上的全部水手都加起来,也才两、三万人而已,能登陆的,更是只有一万多一点。
这些怀吴的武装民众虽然破坏了许多的盐场,可还真是没杀多少齐国人,因为齐国的老百姓他们不屑也没功夫去杀。
至于陆上的齐军,更是很少与之真正的交战。
这世间本就没有不透风的墙。
防守盐田的齐军杀良冒功的消息很快就传开了,这就逼得许多齐国盐户慢慢的接受了怀吴的招揽。
仅仅独老海盗这条船,在大半年的时间里,就运回了几百人,而逃到怀吴的齐国盐户总人数,更是多达近十万。
就在老海这样武装民船不断袭击齐国盐田的时候,怀吴水军与齐国水师之间真正的海战打的火热。
等到了年底的时候,双方已经战沉了几百艘千石以上的大船,伤亡比也是半斤八两,基本持平。
但是,怀吴水军沧海舰队的规模始终保持不变,而齐国水师的海船规模却是缩减减到了原来的八成。
而盐产量上,至年底时,齐盐缩减到原来的两成左右,怀盐则是不降反升,是原来的一点五倍。
两国之间的盐价大战,即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