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主任,你说的我都认可。武康多数干部是好的,多数百姓是好的。正气是主流,干事创业是方向。腐败和黑恶是少数,是害群之马,是一锅粥里的老鼠屎。必须予以清除。”林恒不卑不亢的说道。
丁根柱忽然没有了言语。你说的我都认,你还有什么话说?
“民政局长和城管局长是咋回事?”
“听说被市纪委留置了。”
“他们是科级干部,不管多大的事,应该由武康纪委办理,市纪委怎么会插手?”
“上一级纪委有权提级办理下级的任何一个案子。可能是武康的关系网太厉害,担心武康纪委办不下来,所以就把两人 的案子提走了。丁主任,两人和你有特殊关系吗?”
丁根柱点上烟,终于说了出来:“民政局长是我的女婿。”
林恒心里发笑,老家伙,你来找我说情的,还一本正经的兜那么大圈子,一本正经的教训我一顿。
“原来是贵婿啊,你不说我还真的不知道。听说他被带走了。有没有问题,等市纪委的消息,市纪委没有官宣,问询以后可能会很快回来。民政系统好几个所长被带走,估计是问询业务上的事。”
“林书记,自立这孩子我了解,老实本分,如果有问题也是单位的事,不会是他本人的事,家里不缺钱,他没有必要挪用系统的资金。”
民政局长叫毛自立。
“我也相信毛局长是干净的,如果仅仅是单位的事,有责任单位承担,局长只承担领导责任,不会有大问题。”
“林书记,你说以前不知道这层关系,我姑且信你。现在你知道了,我想问问 ,自立什么时候回来?”
丁根柱咄咄逼人 。
“这是市纪委办的案子,武康纪委做不了主。”
“林书记,我搞了三十多年的行政,会不知道怎么回事?你这样给老百姓说可以。市纪委不过一个挂名,真正办案的还是我们武康的人。能够决定案件走向的还是武康的纪委书记,他能不能回来,什么时候回来,是你一句话。”
“丁主任,真不是这样的情况------”
“你不要解释了。有什么条件, 你直接给我说,要钱,给我说一个数。要名望,我让武康百姓给你送万民伞,要女人,在武康大街上你随便点。我只要人。如果非要让毛自立给你祭旗,也可以,你拿去。
给你提个醒,武康人不大喜欢外地干部,你可以打听一下前几任县委书记的去向,年轻人,把握自己,方能致远。
好了,你忙,我就不打扰了。”
丁根柱站起来气呼呼的走了。
林恒呆呆的坐在那里,一动不动。
这老家伙,登门不是来拜访,是赤裸裸的威胁。
我林恒怕你威胁吗?也不打听一下,枪管子杵着脑门,我林恒眨眼了没有。
丁根柱走后,林恒一上午不舒服。从来没有人敢上门这样对我,你一个正县级干部,在武康牛逼。若是识大体顾大局,积极配合查案,支持纪委工作,争取好态度,我尊重你,原则范围内视情节从轻减轻,你这样逼我,鸟,我不吃。
为老不尊, 这样霸道的作风,能带出来个什么样的宝贝女婿。
自己尚且受到威胁,办案的纪检员会是什么样的处境?他们会不会受到糖衣炮弹的围攻,会不会受到威胁。
林恒去了一趟市纪委的培训基地。
在基地里,听取了每个小组的汇报,都有进展,案件都能做实,进入司法程序没没有问题。
副书记鲁高山负责毛自立的案子,名义移交给了外县纪委办理,真正办案的还是鲁高山几人。
林恒单独约见了鲁高山,询问案件进展情况。
鲁高山苦笑一下:‘林书记,有个情况一直没有给你汇报,怕你生气。毛自立被留置后,没有人愿意办理他的案子,没有办法,我接手了。’
“为什么?”
“毛自立是人大主任丁根柱的女婿,别人都不敢办,怕遭到报复。”
“丁根柱是老干部,又不是黑恶分子,那么怕他?”
“你是不了解他,丁主任最早是村里的支部书记,然后到乡里任副乡长,一步步到了现在的位置,有些手腕。
他当组织部长的时候,县委书记看上的干部,他认为不行,就不上常委会。当副书记的时候,县委书记要看他脸色。去了人大,他看不上的干部,人大不给通过,所以县里有重大决策,重大人事调整,事前要征求他的意见,不然他会拿邪,轻则让你丢人,威信扫地,重则卷铺盖走人。还有的莫名其妙的出了车祸,被人举报锒铛入狱。
这些蹊跷的事情,武康人说是得罪了老丁,老丁在背后安排的,反正没有证据,都是八卦,不过,在武康,老丁的威望比县委书记县长高,你可以得罪书记县长,千万不敢得罪老丁。”
“丁根柱恣意妄为,上级就没有察觉,没有人反映他的问题?”
“肯定会有,不过丁家有钱,他在官场上几十年,结交的人员多,路子广。手段狠辣,没有人和他死磕,慢慢就有了目前的状况。”
“丁家的钱哪里来的?”
“丁主任这大半生是部传奇。丁家弟兄们多,家里穷,丁主任早早的辍学,据说十多岁开始当货郎,倒腾过银元、做过皮货生意,也倒腾过牛马。练就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巴。仗着弟兄们多,二十出头当上了村里的干部,那时候鼓励村民依靠养殖致富。
丁家几个兄弟都有耕牛,加上他倒腾牲口,家里经常有几头小牛犊,育肥了以后卖。那一年乡里找致富典型,丁家黄牛十几头,被乡里的通讯员写了一篇豆腐块发在市里的报纸上。
县里检查,丁根柱就把村里一百多头牛都拴在自家的牛棚里,牛棚不够,在自家责任田里打上桩子,拴上黄牛,家有一百多头牛,,在当时绝对是致富典型。
其实那些牛是丁根柱每天两块钱租的。
典型越吹越大。丁主任入了党,当上了支部书记,在县里有了名气。
那一年,武康来了一个大领导,来看山区群众脱贫致富,那时候县里的工业基本都趴窝了,就找农业致富典型,选中了丁主任的牛场。
丁主任雷厉风行,连夜在村集体土地上建了牛棚,拉去草料,把附近村庄农户家里的耕牛都牵去,牛圈里一下子多了几百头黄牛。
大领导看了高兴,丁主任汇报的到位,紧跟政策,切合山村实际。然后又展望未来,说要建成集繁育养殖屠宰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万头黄牛基地,
牛粪做饲料,养蚯蚓,牛皮能药用,加工以后做皮鞋皮衣。牛肚子里能培育牛黄。
算下来能吸纳附近上万名村民就业致富,增加地方税收。
大领导高兴,问有什么困难没有?
丁主任憨憨的一笑,伸出一个巴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