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溪哒哒跑到牛小兰旁边,拽拽她的褂子:“妈,有鸡!”
她没有小声说话,因为听不见的人说话声音都不会小,至于这么大动静野鸡为啥不跑?她怎么知道,谁也问不到她头上。
牛小兰听到她的话有点疑惑,啥鸡?看她姑娘一只小手一直指着旁边的灌木丛,她回头一看,嚯,一只老肥的野鸡在那趴着,也不知道怎么不飞走。
对着刘玉溪比划一个“嘘”!的手势,刘玉溪就用小手把嘴捂上,牛小兰把手上的绳子解开,然后慢慢的绕到野鸡后面,那鸡一直也不跑,直到牛小兰从后面按住它,它好像才缓过神来开始挣扎。
主要是刘玉溪确定她妈抓住野鸡后,就把精神力撤了,她妈抓住野鸡第一件事就是把鸡脖子一扭,嗯,安静了!
扭断鸡脖子,牛小兰把野鸡提起来,嚯,这鸡这么肥,都快小四斤了,然后又看向鸡窝,还有野鸡蛋,一个一个捡出来,足足13个,够她闺女吃几天了。
乐滋滋的牛小兰拎着野鸡,兜着野鸡蛋走回来,鸡窝留下了,万一下次还有野鸡过来做窝呢。
先把东西都放地上,接着就开始掏起背篓来,把柴火和野菜都倒出来,先把野鸡放下面,然后放了一部分野菜进去,又把野鸡蛋放进去,再把剩下的野菜都盖在上面。
然后把刘玉溪身上的绳子解开,把那些枯树枝捆好横着放在背篓上,接着背起背篓,抱起刘玉溪就往家赶去。
早就把手放下来的刘玉溪,在她妈怀里,一边指着背篓一边说:“妈,鸡,蛋蛋!”把小孩正常的样子演的活灵活现。
“嘘!”她妈又把手放到嘴边,她又用手把嘴捂起来,一会又放下来,嘎嘎笑,牛小兰也笑,她闺女那手上都是挖野菜时沾的土,往脸上捂了两回,小嘴周围都脏了,跟个小花猫似的,用衣袖给闺女擦了擦,带着闺女赶紧回家。
到家的牛小兰把背篓放下,先打水给娘俩都擦洗了一下,然后她就把背篓里的东西都掏出来,野鸡蛋放到一个大海碗里,嗯野鸡蛋比较小,十三个野鸡蛋一个大海碗就够了。
让听到动静跑出来的三个孩子收拾野菜,她就开始烧起水来,天热,野鸡得赶紧收拾出来,至于烧不烧,等大家都回来以后再决定,就算烧,也得等大家都睡觉以后。
现在农村吃肉可太难了,虽然比前几年年景强多了,可也只是每顿能多吃两口饭而已,别看猪是农村人养的,可农村人只能在年底大队杀猪时吃上两顿肉。
农忙时节,有那家庭条件不错的,也会买上一顿肉,或者杀上一只鸡,给家里人补补身子,至于腊肉,那是基本没有的,除非家里男人上山逮的野鸡野兔,平时舍不得吃,就腌起来,等农忙或者过年的时候吃。
这时候的农村,饭桌上能有一道炒鸡蛋,那都是加餐了。
三个孩子一边收拾野菜,一边小声问牛小兰野鸡和野鸡蛋的事,现在孩子懂事早,都知道肉要偷偷吃,不能往外说,听到是在后山抓的,都后悔下午没有跟着上山。
三人在那嘀嘀咕咕,时不时瞄一眼厨房里的野鸡,一看就知道在琢磨着上山找野鸡的事,牛小兰没搭理他们的兴奋,就冷冷的来了句:“挖野菜就算了,要是敢往山里跑,你们三个就等着回来挨揍吧!”
一句话就把三人干蔫了,他们确实不敢不听话,毕竟这边的孩子都是听过狼嚎的。牛小兰把野鸡处理好,就吊到自家井里,是的,刘玉溪家前院角落有一口井,那是原主人留下来的。
她家这应该算三合院,当时她爷刚到这边的时候,这院子里东西四间厢房都塌了,只有正屋的三间还算周正,换个屋顶就行。
她爷刘老根想着他有两个儿子呢,占好房子,他爷三也占不了几间,所以,他就专门瞄院子大,房子少的,以后儿子大了再盖房也方便。
所以他就找了现在这个院子,当时院子里长满了荒草,刘大柱和刘二柱兄弟俩在院子里拔草的时候,就发现了这口井,井上盖着块木板,都朽了。
一开始就爷仨生活的时候,他完全没想着掏这口井,家里三个带把的,天暖和就到河边洗澡,家里用水就到村里的公用井里挑,一缸水都够用两天的。
后来张大妮嫁进来,女人家勤快,家里用水就多了起来,有时候家里一天一缸水都不够用,所以,刘老根就把这口井掏了出来,也不知道这地方地下水势是怎么走的,比淮河那边地势高不少,可井只是掏了六七米深就出水了,而且还是口甜水井。
怕家里孩子掉进去,刘老根就用土坯围了一圈井沿,等孩子能扒到井沿边,也就能听懂话了。她大伯家住的东厢房和她家住的西厢房,都是后来刘老根带家里人做的土坯,请村里人帮忙重起的。
收拾好鸡,她妈就开始收拾野菜,晚饭就是野菜高粱米稀饭,就小菜,别说炒野菜,就是凉拌,那都是浪费调料的行为,晚饭没有干的,顶多在稀饭里多加一把高粱米。
等稀饭烧好,就盛到黄面盆里凉着,大热天,不吃烫的,当然,今天晚上多了一大碗野鸡蛋羹,在锅里温着,这玩意可不能吃凉的,腥!
牛小兰一狠心打了五个野鸡蛋,加了不少水,白捡的,吃了不亏,当然,这是牛小兰在心里安慰自己的话。
估计家里人回来以后,张大妮肯定会念叨她,不过,她还想让她闺女多吃两天蛋羹呢,但也不可能一直让她闺女吃独食啊,这年头鸡蛋多珍贵啊,那是“鸡屁股银行”!
这野鸡蛋虽然是捡的,那也不能就给刘玉溪一个人吃啊,什么环境都不患寡而患不均!这都是人类在日常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生活经验啊!
这时候家里人也下工回来了,同样的,打水清洗,然后就是拿碗吃饭,看到那一大碗鸡蛋羹,一家人的目光“刷”的就集中在牛小兰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