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谢窈精准盯上的朱大人的表情立刻僵住,完全没想到他只说了一句话,就被皇后娘娘如此质问。
他低着头道:“皇后娘娘,这是两件事。”
“自古以来乾坤阴阳,自有分明,牝鸡司晨,必有灾殃!”朱大人避而不答谢窈的话,按他的逻辑说。
“陛下,皇后殿下。”就在这时,程风起的声音响起,“臣愿前往原州赈灾。”
说话之人不是旁人,正是程风起。
此言一出,朝堂上众人都松了一口气,甚至有些得意的看着谢窈。
皇后现在看到了吧?
可不是他们男子不能前往赈灾,他们有的是人赈灾!
但这些人还没骄傲一会儿呢,就听程风起的声音再次响起,“请陛下,皇后殿下,安排两位宣小姐为臣的副官。”
程风起的话在朝堂所有人的意料之外,尤其是刚刚反对的朱大人等一党人。
程风起这是毫无疑问的背刺!
“陛下,不可!”
又有人出声阻止,“若实在没有人选,臣愿为副官,随程大人前往原州赈灾。”
程风起被器重,跟着程风起,原州之行便少了危险与不确定性,等于是白白去捡功劳。
这人的话刚出口,立刻便有人跟着附和。
“臣愿前往。”
“臣也愿往。”
“……”
一时之间,竟有四五个人表示愿意当程风起的副官前往原州,这是刚刚全然没有的盛况。
谢窈的眼神从百官身上扫过,“愿意前往原州的大人们,出列。”
出来的有六个。
其中一个是此次恩科的榜眼,另外五人皆是老臣,瞧着颇有资历。
谢窈给了李大监一个眼神。
李大监端着托盘到了这几位站出来的大人面前。
谢窈道:“这是宣悦宣舒根据原州的灾情,制定出来的赈灾细则,几位大人瞧瞧。”
“若是你们可以拿出比这更好的方案,那这副官之位,就是你们的。”
想要捡便宜?
没有这么好的事。
几人自然不以为意,区区女子,能给出什么好方案?
但等打开看清了内容,几人的表情都又僵硬又震惊,显然里面的内容完全出乎了他们的意料。
以至于有一道震惊的声音响起,“这当真是她们做的?”
他不信。
他自问他都未必做的出这么好的,这两个女子凭什么写出来?怎么可能写得出来?
此人的意思很明显,怀疑是帝后在协助宣悦宣舒造假。
“自然。”宣舒转头,直视此人,“你若不信,大可随便提问,或者我们也可在这大殿上辩一场。”
她自信极了,现在甚至比宣悦还更敢于表达自己,她可不似宣悦那样,是个温和谦润的君子。
在北疆这些时日,她更学会了争夺。
她丝毫不惧!
宣悦点头,“我亦是。”
这……
姐妹俩如此自信的态度倒是震住了不少人,但也有人不惧,立刻道:“辩就辩!”
帝后可在这。
若是踩着帝后想要扶持的这两个女子入了帝后的眼……那接下来自是前程远大。
也可以让帝后知道,他们的选择,是错误的。
女子就是不该参与这些,好好在家相夫教子才是她们的宿命!
当然,朝堂上也有很大一部分文官沉默。
他们都或多或少的与宣家有旧,有些是提早就听到了风声,有些是没有听到风声,但此刻也不会出声抨击宣家后人。
宣太傅是宣家主枝,而且就这两个女儿。
满京城都知道,宣太傅对这两个女儿视若珍宝,这些与宣家有旧的人这点面子总要给。
两当达成共识,萧稷和谢窈也没有出言阻止,辩驳就此开始。
当然,是围绕原州灾情之事辩论。
原州灾情之事已经闹了三天,原州的情况朝中官员自然都清楚了。
至少这几个站出来愿为副官的官员都很清楚原州的情况。
原州很大,自然不可能全部都说完,只是从中取了一个两个县城,具体分析。
一场辩论就此展开。
所有人的视线都在这些人身上,以至于谢窈什么时候坐下了都没人察觉。
谢窈与萧稷并肩而坐,都在看热闹。
两人宽大的袖子之下,手握在了一起,萧稷轻轻握了握谢窈的手,似在将力量传递给她。
让她别担心。
谢窈转眸,对萧稷扬起一个笑,她不担心。
来之前她就已经与宣悦宣舒聊过,两个都很有信心,且做了充足的准备。
随着时间的流逝,高下很快就判断出来。
这六个人对原州灾情的确有了解,但只是大概的,并不细致,更没有针对这些,准备什么计划。
而宣悦宣舒做了充足的准备,对原州境内所有的县、村的情况都了若指掌。
针对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安排。
因此几番交流下来,宣悦宣舒毫无疑问的占据了上风,这一点殿上所有的朝臣都看得出来。
“好了。”
就在这时,谢窈出声喊停。
她虽然觉得这样的打脸很爽,但宣悦宣舒第一次出现在人前,还是稍稍给同僚留点面子为好。
这样往后两人在朝堂上也更容易站稳脚跟。
谢窈的眼神落在这六个人身上,“如此,你们可服气了?”
六个人的表情都有些复杂,但今年刚考出来的那位榜眼道:“微臣的确不如两位姑娘。”
有他打头,其他几个心里纵还觉得别扭不甘,但还是只能一一承认不如宣悦宣舒。
谢窈道:“既然如此,便命程大人主领赈灾之事,宣悦宣舒为副官,协同赈灾。”
这个时候,谁是帝后的心腹便一目了然。
程风起等人第一时间便跪下行礼,“臣等领旨,陛下娘娘英明!”
紧接着,便是一部分文官也跟着连忙跪下出声。
最后还剩下约三分之一的人,也只能跟着跪下。
这件事就此定下。
一切赈灾工作都已经准备就绪,早朝结束后,程风起与宣悦宣舒便到了养心殿,在启程离开京城之前,自然要先见过帝后。
“今日做的很好。”
谢窈丝毫没吝啬夸奖,看着宣悦和宣舒的眼里全是赞赏,眼中满含笑意。
她选择宣悦宣舒,不只这姐妹俩要承担压力,她同样也有。
毕竟这第一步的成败关系着下一步,这一步做得好,那往后也会更好走。
宣悦宣舒都很开心,宣舒朗声道:“多谢娘娘夸赞,这一切也多亏了娘娘。”
宣舒这话不是奉承,她是真心实意的。
今日她们姐妹俩虽然赢了辩论,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提前为此事做了准备,这三日将原州境内的所有情况都看的清清楚楚。
若是临时出场,未必会胜。
当然,因为姐妹俩都是宣太傅亲自教养长大的女儿,又颇为聪慧,自小更是与定王萧安一道学习。
在政事上也是颇具敏锐度的。
未必会输。
“你们能如此虚心,这是好事。”谢窈道:“但也不必太妄自菲薄,你们能思索出如此细密的方案,足以证明你们的本事。”
“不过……”谢窈话锋一转,道:“虽然开了个好头,但眼下还只是一个开始。”
“接下来的赈灾事宜,只怕不会十分顺利,到时就要看你们自己了。”
原州离京城不算特别远,但事情瞬息万变,消息一来一回要耽误的时间也不少。
宣悦宣舒对视一眼,异口同声道:“请陛下娘娘放心。”
程风起也在此刻道:“请陛下娘娘放心。”
事不宜迟,赈灾队伍晚去一日,原州的百姓们就难过一日,所以在事情定下之后,程风起与宣悦宣舒便很快启程,离开了京城。
一行人离开之后,养心殿再次安静下来。
谢窈看向萧稷。
萧稷的眼神正专注的落在她身上,眉眼带笑,眼里全是欣赏。
他觉得他家窈窈做起这些事,说起这些话时,格外的耀眼夺目。
“累不累?”
萧稷端着茶盏到谢窈身边,双手奉给她,“窈窈辛苦了,喝口茶润润嗓子。”
谢窈接过茶盏,“不累。”
她浅啜一口茶,是刚好可以入口的温度,显然是萧稷一直在关注着。
谢窈对萧稷扬起一个明媚的笑,“倒是陛下,只怕接下来一段时间,有的忙了。”
宣悦宣舒正式参与朝政,朝堂上的文武百官今日虽被迫退了一步,但并不代表这件事就此揭过。
且宣悦宣舒远在原州,能动手脚的地方还有很多。
比如……
只要宣悦宣舒此次赈灾出些什么过错,到时候不仅是宣悦宣舒难以步入朝堂,便是她这个力荐两人赈灾的皇后,也会被指责。
萧稷说:“原州的情况已经查明,我会让司北暗中护着她们的安危。”
“但赈灾之事,还是要看她们自己。”
他们该做的都已经做了,总不可能还亲力亲为将赈灾的具体事宜也都做了。
这些官员就是来分忧的。
谢窈点头,“我知道,我相信她们。”宣悦沉稳,宣舒胆大。
“陛下,娘娘。”小太监从外面走进来,“许大人、李大人到了。”
“宣。”萧稷一声令下,一道颀长的身影从殿外走了进来。
许大人正是今日在金銮殿上站出来的那位新科榜眼,至于李大人,则是两年前的榜眼,李朔,他今日也在朝堂上旗帜鲜明的表态支持宣悦宣舒。
“微臣参见陛下,娘娘。”许榜眼与李朔同时行礼。
“免礼。”萧稷道:“今日朝堂之上,委屈许大人了。”
许大人立刻道:“陛下娘娘体恤,微臣并不委屈。”他是寒门出身,他很清楚他在朝堂上能依靠的就是陛下娘娘!
至于李朔,从当初报仇开始,就一直都是帝后忠实的追随者。
“许卿的所作所为,朕与皇后都看在眼里。”萧稷先对许大人的付出给予了肯定。
然后才说:“原州赈灾之事,京城也需从中调度,此事,李卿与许卿负责。”
“李卿,许卿,莫要让朕与皇后失望啊。”
许榜眼与李朔立刻跪下行礼,“请陛下娘娘放心,臣定不负陛下娘娘所望!”
此事交代妥当,许榜眼与李朔方才离开养心殿。
与此同时,长公主府。
素琴匆匆进了长公主府的内院,恭敬道:“长公主,宣大小姐宣二小姐都被封了副官,随程尚书前往原州赈灾。”
“此刻已经出发。”
素琴低着头。
长公主自当今陛下登基,便不再过问朝堂之事,甚至对京里的波云诡谲都不怎么在意。
长公主身份尊贵,辈分又高,更有镇北侯那样的养子,自是无人敢招惹。
但自从那日宣大小姐来过之后,长公主就有些变了。
频频关注京城中事,尤其是皇后娘娘与宣家两位小姐的事。
素琴原还不知为何,但今日听闻这样的消息便立刻确定:这就是长公主在等的消息。
果不其然,长公主的表情立刻变得复杂,轻轻叹息一声,道:“竟然……真的被她做成了。”
“长公主您是说……皇后娘娘?”素琴小心询问。
她跟在长公主身边多年,对长公主心里的想法大约知道一些,更知道长公主的报复和遗憾。
“嗯。”长公主点头,又询问了素琴,“对于这些事,陛下是何反应?”
素琴将今日早朝上的事一五一十的告诉了长公主。
长公主听完,轻轻叹息一声,道:“她倒是有些手段。”
女子入朝堂,对于男子掌控的朝堂,乃至于整个国家的制度而言,都是猛烈的冲击。
那些言官只怕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萧稷敢如此支持谢窈,承受的压力同样极大。
长公主这话,素琴自然不敢接。
她只知道,从前先帝还未长成,长公主当权之时,长公主似乎也有这样的意思。
但后来……先帝被人扶持,从长公主手中接过权力,不只长公主的布局全无,就连长公主也只能远走北境。
如今……
长公主的声音唤回素琴的思绪,“既然她们都已经做到了这个承付,我自然不能坐视不理。”
“将人派出去吧。”长公主道:“宣悦跟了我一场,我总要为她做些什么。”
长公主这边的动静,谢窈和萧稷自是不知,他们如今在烦恼另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