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是指哪方面?大人物说话总是这么高深莫测,难以捉摸。张经纬低着头,脑子里飞速旋转,却半天憋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来,额头又开始冒汗。
刘延之见状,想替他打个圆场:“相爷,张经纬毕竟刚上任不足半年,一些深邃的治国大论,他可能还未及细细梳理成型……”
赵明诚笑着打断他,目光却一直盯着张经纬:“你闭嘴。老夫要听他自己说。”
压力再次全部落到张经纬身上。他涨红了脸,搜肠刮肚,忽然想起自己前世最熟悉的一句话,也顾不得是否合适,几乎是脱口而出:
“为——为人民服务!”
话一出口,雅间内顿时陷入一片死寂。只能听到他自己粗重的呼吸声和心脏砰砰狂跳的声音。刘延之瞪大了眼睛,赵明诚则面无表情地看着他。
张经纬心里暗叫糟糕,这话是不是太直白太奇怪了?
过了好几秒,赵明诚才缓缓开口,语气听不出喜怒:“这……就是你的答案?”
张经纬骑虎难下,只能硬着头皮:“是……”
“展开说说,”赵明诚饶有兴趣地追问,“怎么个‘为人民服务’法?”
张经纬绞尽脑汁,试图用这个时代的语言来解释:“人民……即百姓。学生以为,身为父母官,并非真是百姓的父母,居高临下。反而应是‘父母的百姓’,需如子女孝顺父母般,侍奉百姓。百善孝为先,予百姓言孝,则是行大义;百姓得享其宜,则是大宜(注:宜,恰当,好处)……” 他开始往儒家经典上靠。
赵明诚听得微微皱眉,摆了摆手打断他:“停。老夫不想听这些掉书袋的八股文章。用大白话,讲讲实在的。你来高阳这半年,具体干了些什么?以后,你又打算在高阳干些什么?”
张经纬如蒙大赦,赶紧捡实在的说:“回相爷,学生来到高阳后,首先整顿吏治,清除了一批贪墨庸碌之辈;其次理清税务账目,杜绝盘剥;扩建水防营以备不测;为受欺压的工匠讨还工钱;之后上表《陈石疏》揭露石家恶行;侦破五石散大案,斩首元凶沈开阳;近期又思索了《治盐策》以期利国利民……”
他一边说,一边偷偷观察赵明诚的脸色。
赵明诚听着,忽然叹了口气,接口道:“唉!这些,只是世人所知的罢了。你人未到任,先扩水防营;上任第一天就雷厉风行替贾村工人讨债;《陈石疏》震动朝野;破五石散案手段果决;沈开阳凌迟处死,可谓酷烈;献《治盐策》更是显露出经济之才。” 他将张经纬的“功劳”一一数来。
张经纬听着宰相亲口数出自己的政绩,嘴角控制不住地向上扬起,比AK步枪还难压下去,心中涌起一股巨大的得意和自豪。
然而,赵明诚话锋一转,眼神变得玩味起来:“还有些……不为人知的。比如说,昨晚楼下那间‘制服诱惑’的包房里,演的是哪一出啊?”
张经纬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差点被自己的口水呛到,剧烈地咳嗽起来:“咳咳咳……相爷!相爷明鉴!那个……下官可以解释!那只是为了……为了……”
赵明诚摆了摆手,打断了他的慌乱:“不必解释。才子风流,少年心性,老夫也不是那等古板之人。但凡事须有度,纲常伦理,皇家颜面,还需维护。你昨日有句话说得对,朝廷需要颜面,你我都需要。”
张经纬赶紧顺着台阶下,连连点头:“是是是!下官谨记相爷教诲!绝不再犯!”
赵明诚似乎对他这番表态还算满意,沉吟片刻,道:“以后,我们便以师生相称吧。老夫年轻时,曾在国子监任过司业,勉强也算得上是你老师的老师。叫你一声学生,不为过吧?”
张经纬闻言,心中大喜!这简直是天降的护身符和登天梯啊!他立刻躬身行大礼:“学生张经纬,多谢老师抬爱!定不负老师期望!”
赵明诚受了礼,继续道:“你为官不足三年,按朝廷制度,升迁调任已然不可能。加爵也需等一年后考绩优异再议。眼下陛下要嘉奖你,倒真是难到老夫了。”他顿了顿,伸出两根手指,“我有两个想法:其一,你弃了这高阳县令之职,随我回京,入国子监就读。五年之内,老夫定在京中为你谋一个清要且前途无量的官职。其二,我将奏请陛下,将高阳设为‘中县’,你的品级自然也随之抬升一级。但前提是,高阳的在籍户数,须达到朝廷规定的‘中县’标准的一半以上。”
通常需达到标准才能升格,赵明诚此处说一半以上,已是极大放宽条件,意在激励。
赵明诚看着张经纬:“看看,这两个前程,哪一个更适合你?”
张经纬几乎没有犹豫,立刻道:“这……这个嘛……回老师,学生想留在高阳!学生的根基、产业多在云北之地,虽然去京城依附老师可能前程更为远大,但学生……学生始终放心不下此地。”
赵明诚眼中闪过一丝了然的笑意:“你是放心不下这里的百姓吧?”
张经纬顺势重重地点了点头,语气也变得坚定起来:“任期虽只三年,学生想看看,这三年,高阳能在学生手中,变成什么样子!学生想为自己,也为老师,交出一份实实在在的答卷!”
赵明诚闻言,哈哈大笑,显得十分愉悦:“哈哈,好!不错!和老夫想的差不多!果然,你也是头喂不熟的野狼,不愿圈养,只想占山为王!既然如此,那就早日让你的高阳,达成三千户的档口吧!”
一旁的刘延之这时脸上露出些许尴尬之色,连忙上前一步,解释道:“呃……老师,学生正想禀告此事。去岁北疆战事,武州流失的百姓,过半都转入了我云州户籍。如今,云州整体规模早已远超‘上郡’标准。而单单高阳一县,在籍户数已然达到六千余户,登记人口已破四万!若论人口、税收、垦田面积乃至可动员的兵力,高阳如今成就一个‘上县’,都绰绰有余了!”
古代县的等级大致划分:小县、下县、中县、上县、望县、畿县(京城地区的县)、京县(京城内的县)。此外还有因军事地位重要的“重县”。高阳因是边境且设有水防营,原本被评为“下县”已算照顾,否则按常理边境穷县可能是“小县”或“下县”,县令品级也可能只是从七品。
赵明诚听完,明显愣住了,诧异道:“六千户?四万口?此事……户部居然从未在廷议中提及?!可见那卢尚书,真是年老昏聩,失职至极!”
旁边的年轻人连忙为朝中老臣辩解:“老师息怒,卢尚书年事已高,想必是公务浩繁,一时有所疏漏……”
赵明诚脸色一沉,语气顿时变得冰冷:“疏漏?此等关乎国计民生、地方行政等级评定的大事,岂是一句疏漏可以遮掩?等回京之后,老夫便上疏弹劾他!也好让他早日清醒清醒,或者干脆告老还乡,免得贻误国事!”
张经纬站在一旁,听得两腿直打颤,心里惊呼:“我滴个妈耶!卢尚书那可是从一品的户部尚书,朝廷计相!说弹劾就弹劾,还要把人赶回老家?这……这就是宰相的权势吗?” 他猛然意识到,赵明诚这番话,看似在发脾气,或许也是在向他——这个新认的“学生”——“展示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