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槽!谁他妈说的当今陛下纨绔的!?」
「说起话来笑呵呵的,可这莫名骇人的威势……只怕洪武高皇帝活过来了也就这么回事了!」
此刻,跪在地上的吴振海和康云翔全身上下都不由自主地颤栗起来,身上冒出的冷汗都够把里衣给浸湿了。
正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按道理来说,这位陛下给自己安排什么,自己都不该有任何怨气才对!对陛下生怨……找死呢吧!
可这份隐隐积藏在心里的埋怨,偏偏又被面前的陛下直接点了出来,他们也实在是不知该从何辩解。
好在下一刻。
头上便传来的朱允熥那熟悉且温和的声音:“你们俩这是在做什么?朕就是随便说说的,你们心里有怨气还是没怨气这不打紧,就算真有怨气,也是人之常情,谁还乐意看大门不是?”
说完,朱允熥下令道:“抬起头来。”
听到朱允熥的语气里并无怒意,吴振海和康云翔二人也暂且松了口气,但对于面前这位开乾陛下的心思,依旧完全琢磨不透。
只是朱允熥既已经下了令。
他们也只能遵从,不能抗旨,于是紧张地咽了口唾沫,同时抬起袖子慌慌张张擦了把汗,抬起了头。
朱允熥双手负后,斜睨着他们,淡淡地道:“之前的怨气都算在之前,今日你们既调入了炼丹司,见到了此间的一切,便只管做好以后的事情。”
“朕若看到你们的忠心了,便就算你们的将功折罪。”
“起来吧。”
朱允熥直接利用心理战术先给他们扣了一口大锅,而后又将这事儿轻轻揭过,既给他们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做起事情来不敢懈怠,还会让他们如蒙大赦感受到来自君王的「仁厚」。
毕竟是新来的成员。
敲打调-教一番还是很有必要的。
恩威并施,这已经是朱允熥惯用的御人手段了。
用起来得心应手。
原本神色忐忑的二人顿时微微有些发愣,似乎是不敢相信,自己对一朝帝王的这份怨气,竟然被如此轻易地化解……两个人的心里都好似有一颗沉重的石头落了地。
片刻后,二人便立刻争先恐后地抱拳表起了忠心:
“陛下是大明的帝王,身为人臣,对陛下尽忠本就是应当的,何谈什么将功折罪?陛下言重了!”
“微臣别无他想!只愿为陛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说罢,二人俯下身去,朝朱允熥郑重三叩首,这才有些惊魂未定地颤颤巍巍站起身来,退至一旁垂眸而立。
这时候。
朱允熥也注意到和吴振海二人站在一处的张宇清,饶有兴趣地挑了挑眉:“你也在这儿?这倒是稀奇。”
化学部可谓是出朱允熥的第一批学生了,这群喜欢修道、炼丹的家伙追求本来就和普通人不太一样。
自从从朱允熥这里开始接触化学之后,都不需要朱允熥刻意推动或是敲打,化学部这帮人都恨不得天天待在自己的地盘上,把朱允熥口中所谓的「天地间的真理」给搞搞明白,把朱允熥提到的一些应用付诸实践。
出来外面串门还真算是稀奇事儿。
张宇清立刻恭敬地微躬着身子,踏前一步朝朱允熥执了个弟子礼,如实回话:“回陛下的话,弟子等得了陛下的安排,日夜赶工,到今日总算完成了第一批三千件防火衣的制作,来火器部和汪大人进行验收交接,也算是赶了巧了,便也跟着来凑了个热闹。”
他自然不怕朱允熥怪罪什么。
火枪和燧发枪于他们而言本就不是什么秘密,双方还有合作的方面,看热闹自然不算僭越。
说罢,张宇清又向朱允熥道贺:“弟子恭喜陛下,又喜得一神器,大明也必日益昌隆。”
只是他这番模样。
又看得旁边的吴振海和康云翔一愣一愣又一愣的。
他们虽是军中习武的粗人,可能坐到他们这个位置上来的,多少得读过几句书 ,也认得张宇清所行的礼节,不仅仅是这个弟子礼,更听到张宇清这位正一教名宿还一口一个「弟子」自称???
两人相互交换着目瞪口呆的震惊,总觉得这场面怎么看怎么诡异:道家名宿对一个十几岁的小皇帝自称「弟子」……
他们属实是懵了,也混乱了——这个世界到底怎么了?陌生得好似自己从未来过??
不过他们现在见过的「世面」也不算少了。
总算不至于和一开始一样两眼一抹黑地天旋地转,心里也很快就有了个隐隐的猜测:
「莫非……张道长和汪大人前面交接的那什么“防火衣”,也是陛下的主意捣弄出来的!?」
「嗯,虽然这事儿听起来属实有些离谱了,可陛下既然能凭借一己之力,把原本那种哪儿哪儿都是缺陷、哪儿哪儿都不好使的火铳进行全方位改良,形成如今的火枪乃至燧发枪……」
「这样一想,捣鼓出来个防火衣……好像也很合理。」
「反正无论哪件事情看起来都不该是正常人干得出来的。」
有了之前的经验,吴振海和康云翔二人终于开始渐渐跟上了时代,猜到了事情的冰山一角。
而他们也很快就确认了自己心中的这个猜想。
朱允熥这边,听到张宇清禀报的事情,面上露出一个满意的淡笑,点了点头道:“倒是比你们预期给朕的时间要早了两三天,你们化学部的能力、办事效率,一向是最令朕放心的。”
张宇清面上也不由得露出一个受宠若惊的欣喜神情。
立刻拱手,谦虚地推辞道:“这也多亏了陛下的一番指点,否则这防火衣根本就无法制作出来,有了陛下的提点,弟子等也就是多费些功夫和力气罢了。”
朱允熥呵呵一笑:“若朕无你们化学部、火器部众人的夜以继日,忠心耿耿,朕也说不得要多费上多少力气才能有今日的成果,功劳你们都不必推辞,日后朕自当一并封赏,哈哈哈哈!”
朱允熥又一次故技重施,水灵灵地先画了个饼,保持住员工们的积极性再说。
张宇清眼里透出暗暗的激动:“此乃陛下的仁厚和隆恩,弟子等心中,时刻都不敢忘怀!”
一旁的吴振海和康云翔听了这话,不由得齐齐扯了扯嘴角。
我们是这么猜的。
却没想到这事儿还真是出自陛下您之手……
原本他们也只是因为看到张宇清面对朱允熥的一番离谱操作,所以心里直接放开了往离谱的猜……结果事实居然就真的和他们猜测的那样,往离谱的方向走了。
这特么算什么事儿啊??
两人心里也是无语到了极点,也不可思议到了极点……
而朱允熥的饼画完了,便也不再和张宇清多废话什么,而是将目光重新落在了汪锦年手里捧着的燧发枪上,似是沉默思索了片刻,而后才缓缓开口道:
“燧发枪、第一批防火衣……今日朕来炼丹司,看来还真是赶了个巧,这都是天大的好事。”
“现在既然燧发枪已经研发成功,也扛住了检验,接下来当然是刻不容缓,要立刻投入生产了,早一分,我大明的国力便多提升一分,汪锦年,此事便交由你来统筹吧。”
朱允熥立刻对火器部这边的计划做出了安排——真正属于他,属于朱允熥的力量,当然是多多益善。
“是,陛下!”汪锦年立刻肃然领命道。
但随后面上又不由得露出了一丝犹豫和迟疑,他蹙眉思索了片刻,随后开口对朱允熥试探着问道:“微臣斗胆问陛下,之前一直都在加紧生产的火绳枪,是否便就此停产了?”
按理来说当然应该是这样。
不过汪锦年为人谨慎缜密且较真,还是开口问了一句。
也得亏他问了这一句。
因为朱允熥立刻给了他一个否定的答案:“停产?停产做什么?燧发枪要立刻投入生产,原先的火绳枪一样要继续生产。”
听到朱允熥这反其道而行之的话。
汪锦年和在场其他所有人的脸上,就吧齐齐露出了惊讶、意外、不解的表情——武器当然是要越强越好,相比于原先那些还要点火的火绳枪,燧发枪的效果显然好了不止一星半点……不全力生产燧发枪,反而还分出生产力放在火绳枪上做什么?
“这……”汪锦年一脸迟疑,并没有立刻领命,而是犹豫了片刻后下定了决心,肃然开口道:“火绳枪继续生产……虽然微臣私以为这不合理,但微臣也知道陛下安排一向滴水不漏,必定有自己的考量,不知微臣可有资格一问?”
是的,到了这时候,就算心里百般觉得朱允熥觉得决定好像不合理有问题,汪锦年也觉得是自己想的高度不够了。
而作为被炼丹司里学术氛围熏陶多年,朱允熥的半个弟子,他倒是不怕提问会不会不合时宜,会不会给自己招来什么祸端。
“哈?”
吴振海和康云翔现在显然不理解汪锦年这种绝对的信任。
看着汪锦年二脸懵逼。
而与此同时,他谬他发现,此间除了他们自己二人之外,其他人竟都在汪锦年话音落下过后,一脸好奇地等着朱允熥的答案。
他们觉得……这不对劲。
炼丹司里的这群人看起来怎么好像……进了什么邪教,被人完全洗脑了一样,看起来简直邪门极了!而他俩则是格格不入。
当然,他们也只是在心里暗暗腹诽了一波。
这种时候。
尽量降低自己的存在感才是最聪明的做法。
朱允熥沉吟了片刻,挑了挑眉道:“这本也该让你知道。”
“在科研创新、武器制造这一方面,往后你要时刻谨记这个理论:「更新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
“朕将其简称为「三个一代」。”
“原本的火绳枪用起来虽然完全没有燧发枪这般便利,可这是和当前最新一代的燧发枪相比。若是比之普通的那些火铳、碗口铳、需近身作战的刀枪剑戟、可远程攻袭的普通弓箭……”
“落后于这最新一代的火绳枪是何表现?”
朱允熥提了个问题,而后目光在所有人身上逡巡扫视了一圈。
汪锦年立刻不假思索地道:“回陛下的话,无论和之前的哪一种武器相比,火绳枪都拥有几乎碾压性的优势。”
他话音落下,朱允熥嘴角便噙起一抹淡淡的弧度:“既然如此,那又何必把自己最好的东西在最开始就亮出去?这不是相当于用大炮来打蚊子么?”
「用大炮打蚊子」的说法虽然是现代用法,可其意思只需要通过字面意义便足以理解。
认真地听着朱允熥这一番解释。
火器研发部的众人先是微微一愣,而后则是先后认可地点头,呢喃道:“好……好像……是这么个道理啊。”
他们之前只想着,好东西就应该尽力往上堆才是,还真忽略了这个盲点——在炼丹司里泡久了,都快忘了现在炼丹司外面的火器水平有多原始了。
在众人低低的窸窣议论声之中。
朱允熥则继续朗声道:“作为帮朕先后调整制造出火绳枪和燧发枪的人,你们应当最清楚,两千余人的神机营不过是一个开始,新式火器迟早是要普遍应用开来的。”
“到时候,这些火枪也必然要逐渐装配到大明皇朝的每一个卫所里去,全方位提升大明百万雄兵的整体实力。”
“既然火绳枪可以完全满足使用需求……”
“朕当然是把好东西藏一藏,当做一张以备不时之需的底牌来使,才是最好的安排。”
如今这炼丹司就是朱允熥的心腹,也是他底牌的「执牌人」,朱允熥自然也要把他们的定位摆摆清楚。
所以他讲的也很明白。
众人听得更明白——陛下这是防着新式武器普及装配过程可能出现的意外啊!大明雄兵百万,人数众多,可这也意味着参差不齐,意味着不一定所有的人都心向陛下,这份安排,陛下留的后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