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红火的自助餐厅的火爆让餐饮行业一阵风声鹤唳,尤其那些定位中档的饭馆受到的影响最大。
关键是如果灶红火只有一家餐厅那还罢了。
毕竟餐厅跟超市不太一样,餐厅的面积小,客人消费时间长,一家餐厅单位时间内能接待的客人数量是有限的。
灶红火只做中午和晚上的生意,一天能接待几百个人已经是顶天了,剩下的客人还是会选择去其他饭馆吃饭的。
但问题是灶红火不是一家单独的门店,而是连锁餐厅。
在第一家灶红火一炮而红之后,在短短一个月内,光在四九城就连续开了十家灶红火的门店。
显然洪氏是早有准备,门店装修,人员培训,食材供给这些事情都是早就准备好的,就等第一家门店开业爆火,打响名声之后,其他门店跟着开业。
这还是光在四九城,全国各地的灶红火也跟着四九城这些门店的脚步先后开业,凭着三元无限畅吃的特点遍地开花,在全国都打响了名声。
三元的价格放在这个时代,作为日常饮食确实贵了一点。
但如果作为偶尔一次,犒劳自己的消费,那灶红火的性价比确实无敌。
而且根据所在城市不同,灶红火还会推出一些当地特色菜肴。
比如在北方就有猪肉大葱馅的饺子,羊排,在靠海城市就有无限供应的鲜美海鲜。
靠着一波‘我全都要’的经营策略,新颖又性价比奇高的自助餐模式把一般饭店打得找不着北。
关键是那些被打蒙了饭店,想要学习灶红火都是不可能的。
一般如果有某家饭店突然红火起来,其他饭店就会想办法去偷师,把这家店招牌菜的做法偷过来,稍微改改成为自己的招牌菜。
这种事在餐饮界里自古以来就有,没什么稀奇的。
但问题是灶红火这种饭店完全打破常规,这店根本没有任何的招牌菜,所有专业厨师去吃过灶红火的菜,都说水平只是中等以上,可以说菜品本身根本没有让他们偷师的价值。
而灶红火能如此红火的原因也不是有什么独门的美味,而是无限畅吃的自助模式加上无可比拟的性价比。
这就不是厨师能节约的问题了,而是整个供货渠道的问题。
没有建立起庞大的供货渠道,就没有任何一家饭店能跟洪氏的灶红火竞争,而洪氏目前打造的渠道都是自己专用的,国内的小饭馆没钱玩渠道建设,而有钱的外国企业目前还没涉足华夏的餐饮领域,多重因素之下,目前灶红火在这个领域完全处于独孤求败的状态。
灶红火的风浪一直席卷了五个月左右,五个月之后灶红火一样客似云来,只是声势没有之前那么浩大热烈,进入默默赚钱的阶段。
不过灶红火的热潮才刚刚消停一点,另外一件大事就又在华夏引起了风浪。
海外零售业巨头千家福超市准备进入华夏市场,开设超市。
在这个世界,洪氏名下的鸿运发是最先将超市这一概念引入内地市场,并且成功开设多家超市,全都大获成功,在将鸿运发这个品牌名印入老百姓记忆中的同时,也把同期的无数百货商店打击得门可罗雀。
现在已经有好些百货商店陆续破产,开启了国企员工也可能下岗的时代。
鸿运发超市在内地市场也是无敌的状态,现在又一个海外零售巨头要闯进来,市场自然会有所反应。
原本在鸿运发的竞争下已经难以为继的各家百货商店都很担心,怕又一家超市巨头进入华夏之后,会挤压他们原本就稀薄的市场,抢走他们剩余的生意。
不过国家能放任国营商店破产就说明了一个问题,这种不思进取的心态是不适合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的。
而更多的人则是担心外企的竞争会不会导致鸿运发在竞争中失利,国内的市场彻底被外国企业占据。
毕竟洪七是港商,在根上都是华夏人,而那些外企则是彻彻底底的外人,大部分人自然希望自家的企业能战胜外企,而国家层面上,虽然开放了外国投资,但国家的目的是希望海外投资能促进国内的经济发展,可不是要把国内的经济彻底送给外国人掌控。
针对这件事,连商业发展部都开了一次专门会议进行讨论和研究。
会议的主持者还是白万里。
“大家都知道今天会议的主体了吧,针对即将来华投资的海外零售业巨头千家福超市,组织上的意见是国家欢迎海外投资的大政策方向不会改变,所以不会禁止千家福超市的投资计划,并且对方的投资计划非常巨大,目前规划的投资数额大约十亿元,对此,我们部里也要派出专人进行接洽。”
“部长,如果对方以投资的名义向我方提出一些过分的要求该怎么处理?”
“国家希望得到的是投资,不是出卖国家,只要是合理合法的要求,我们都可以讨论,如果是觉得不合理,不敢擅自下判断的要求就先拖着,交给我来决定。”
“部长,在引入千家福的投资之后,我们是是否需要给鸿运发超市方面进行一些扶持和补贴?”
“这点我已经联络了洪七先生,之后我们会开会进行讨论,各位不用着急。”
“我知道有很多人担心海外大型企业的竞争可能会摧毁我们刚刚发展起来的私营经济,但请不要忘记我们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这些竞争固然会给我们带来压力,但我们也可以从中赚取利益,学习经验,成为我们成长的动力。”
“之前不是有很多国营商店都不服气被鸿运发的商业策略挤压得没钱赚吗,这次千家福进入我们华夏就是最生动的一课,让他们好好看看在市场规则下,最为惨烈的商业竞争到底是什么样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