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华山,皇宫大内,养心殿。
夜半,子时一刻(23点15分)。
整个大殿灯火通明,冷冷清清的,三十多个重臣大将,已经全部都离开了。
临走的时候,这帮大明王朝的顶级大佬们,没一个是有笑容的,脸色严肃,表情肃穆。
武将老兵痞们,都在想着朱皇帝的兵马,什么时候能到位,又该如何打仗,打胜仗立功勋。
五军都督府的人,则是想着如何守好昆明城,不要出意外,又要想着练兵,随时准备增援外省。
封疆大吏,外面的镇将,那就是最焦虑的。
都在自己的地盘上,出现外敌入侵,朝廷无力救援,以至于丢掉自己的勋贵爵位。
留守朝廷,七人组,也不轻松,他们要统筹所有的朝政大事,比去年更复杂,形势更严峻。
同样,也有不少失落的人,脸色奇差无比,端着个死人脸。
永昌杨氏兄弟,散会后,都不敢走在一起,隔得老远,低头不说话,心事重重。
礼部的程大炮,这一次没脾气了,长吁短叹,愁眉苦脸。
心中感叹,礼部要完蛋了啊,是这一次调整中,最大的失败者,朱皇帝是要弃用的节奏啊。
最难受的人,无疑就是几朝元老扶纲。
一步三回头,脸黑如炭,面如死灰,双目饱含泪水,看着大明的宫殿朝堂,一去不复返啊。
龙座上的朱皇帝,也是没有离开,独自坐在龙椅上,陷入了苦思冥想。
当然了,一大帮臣子,是如何思考忧虑,或是难受。
朱皇帝是不会在乎的,没那个闲工夫,只要不搞事,能尽忠职守,把事情做好就行了。
今晚,整个御前会议,耗时近三个多时辰,朱雍槺的脑浆汁都要熬干了,可谓是费尽心思。
无疑,这一次的东征北伐,是他重生以来,最重大的决策,最豪横的赌博,举国之战,灭国之战啊。
打赢了,重生而来的他,注定就是天下的霸主,撑起华夏民族,在蓝星的日不落帝国。
打输了,那就难办了,难得善了,肯定灰溜溜的逃回大西南,跟厦门郑氏一样。
苟延残喘,舔舐伤口,等着满清杀上门来了,一寸一寸的丢失国土,最后被熬死在大西南。
现实就是如此,没的办法啊。
明清国力差距太大,时间拖的越长,彼此间的国力,更是一日千里。
所以说,他只能豪赌了。
趁着满清西征失败,还未恢复元气,大江南还有反清势力,梭哈所有的筹码,发动举国之战。
如今,准备好了天量的钱粮,足够的兵马,制定了最优的战略战术。
东南亚,缅甸,阿拉干,旧港府,占城府,所有的地盘,也都安排好了。
他的留守朝廷,留守七人组,也组建完毕,随时可以接管大明的留守朝廷,稳定朱皇帝的后路。
现在,朱皇帝就是在等,等厦门大战的结果。
历史上,此战的意义非凡。
一场厦门海大捷,满清调集了所有能动的水师精锐,也梭哈了天量筹码,就是一战定乾坤,搞定郑氏海盗军团。
可惜,打输了,输的惨不忍睹,裤衩都丢完了。
以至于,从康熙朝开始,满清鞑子就开启了海禁,想活活饿死,拖垮郑氏海盗军团。
这个时空,就有点不一样了。
福建的清军,整整多了一万大军,是四大藩王,仅存的硕果,靖南王耿继茂。
所以说,这一战,也许存在变数,谁都猜不准,战役的胜负结果。
当然了,这个结果,无论是谁赢谁输,狠辣霸气的朱皇帝,都不会在乎了。
只要开打了,满清和郑氏,必然是损失惨重,尤其是满清的水师,不死也得残废。
到了那个时候,明军的北伐大军,就再也没了拦路虎,可一路顺畅,直击大江南。
到了那个时候,身后的西南六省,中南半岛,东南亚,福建,浙江,他都不会再管了。
反正,朝廷有留守七人组,还有皇后,也有16万的留守大军,一时半会,谁都吃不下的。
莅临大江南的朱皇帝,梭哈了全部筹码,眼里只剩下长江,南直隶,南京城,至死方休。
“咳咳”
“末将丁仁,叩见陛下”
正当朱皇帝沉思的时候,大殿下面,传来了丁仁的声音,单膝跪地,低头垂眉,等候问话。
很明显,这个家伙进来的时候,看到了朱皇帝的疲惫,又不敢不禀报。
“嗯”
龙椅上的朱皇帝,被声音惊醒,随意嗯了一声。
“阿仁来了”
“起来吧,近来点说话”
“”找你来,没啥大事
“就说一说,锦衣卫最近收到的消息”
“福建,厦门,湖广,大江南,或是紫禁城的消息”
“都说一说,想到什么,就说什么,随便聊聊”
、、、
刚才,群臣出去以后,他就吩咐了小李子,去把锦衣卫指挥使找来。
是啊,朝廷都安排好了,后路也准备妥帖。
这时候,他就该问一问,大江南,福建,或是湖广的情报,又或是朝廷的一些秘密腌臜事。
下面的丁仁,不敢有丝毫的怠慢,立马爬起来,走到近处台阶下,弯身拱手回道:
“回禀陛下”
“末将,就先说一说湖广吧”
“据锦衣卫的探查会爆,逆贼孙可望,应该就在常德府”
“这个情报,也经过紫禁城的暗卫,查证查实了,绝对错不了”
“末将估摸着,这个逆贼,可能想暗中搞事”
“伺机策反,煽动本朝在前线的将校,或是贵州广西,留守的文武”
“陛下可放心,末将都安排下去了”
“湖广前线,晋王,临国公,咸宁侯的军队,全部都安插了暗卫,监视领兵将校的一举一动”
“同时,贵州,广西,甚至是川南,各州府的重要官员,也安插不少暗卫,谨防孙贼窜连”
、、、
说到这里,丁仁顿了一下。
抬头,偷偷瞥了一眼朱皇帝,发现没什么指示,于是,就拱手继续汇报:
“其次,是兵力的问题”
“湖广的清军,精兵大概4万左右,一直没有恢复元气”
“不过,绿营兵和丁壮,确实有不少,大概两万左右吧”
“如此算下来,湖广的清狗子,总兵力就有6万,跟本朝差不多”
“还有,湖广鏖战半年多时间,清狗子消耗的兵力和丁壮,应该不少于四万”
“这个情报,也是经过大江南,唐千户的核实”
“对了”
“苏州府的祖将军,暗投了本朝”
“江南的锦衣卫,行事就方便多了,有了关防凭证,不再是缩手缩脚”
“整个大江南,南直隶,浙江,江西,各州府都抽调了绿营丁壮,增援湖广的清军”
“大江南兵马众多,抽调的也更多,少则上千,多则两千”
“浙江和江西,驻兵较少,抽调的就少一点,都是几百上千”
“几个省,总共加起来的话,大概有4万多,全部发送湖广前线”
“再加上湖广本地的绿营丁壮,两万多人,总计是6万多”
“消耗掉了四万,剩余两万,绿营兵将的数据,也就对应的上”
“末将也去兵部,找万郎中核实过,本朝发送湖广的新兵丁壮,大概也是这个数字”
“所以说,在湖广,鏖战半年多”
“本朝跟鞑子,兵力相当,消耗的辅兵和丁壮,也是差不多的,谁都没占到什么便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