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华山,皇宫大内,养心殿。
大殿中央,户部右侍郎王夫之,这个响彻天下的大牛人,停下了嘴巴子,讲解暂告一段落。
霸气专横的朱皇帝,瘫坐在龙椅上,淡定自若的喝着老参茶,眼皮子都不抬一下。
但是,左右两侧的文臣武将,就不淡定了,一个个傻眼了,惊悚到了。
“嘶嘶嘶”
“咕噜、啊哈、、”
“吞金兽啊”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打仗就是打后勤,诚不欺人啊”
“白银162万,再加上米粮谷物干草,那就是300多万两啊”
“朝廷三成的年赋税,一仗下来,就这么干没了”
、、、
这帮大明王朝的重臣大将,还是忍不住的,左顾右盼,嘀嘀咕咕,面面相觑了。
尤其是左边的文臣系列,一个个惊悚惊恐,自言自语,心底里也在核算钱粮消耗。
没错的,他们这帮重臣,基本上都是进士出身。
即便不是进士,也是举人,也有进士之才华,经历经验丰富的很。
随便算一算,就能大致算出来,王夫之给出的钱粮核算数据。
太恐怖了啊,仅仅12万兵马,打三个月的钱粮,就需要近300万的消耗。
这他妈的,要是打上一年,大明王朝就直接破产了。
要知道,永历王朝的赋税,巅峰时期,也就900多万两,没有超过1千万两。
当然了,他们也很清楚,现在的中华王朝,很能赚钱存粮草,赋税都直接翻番了。
但是,那也经不住这么糟蹋啊,这他妈的,如此消耗,以后还过不过了。
当然了,他们也不敢站出来反对,或是提出质疑。
因为,他们清楚一点,朱皇帝的20万远征大军,才是真正的吞金兽。
半晌后,眼看着,左右两侧的一众大佬,嘀嘀咕咕的,就是没人站出来说话。
于是,稳重的王侍郎,也就不管了,继续开口讲解:
“接下来”
“就是陛下的北伐大军,这才是重中之重”
“精兵12.5万,新兵3万,丁壮扈从,船员水手,其他随从算2.5万,总计数18万”
“还是按照3个月备粮,征战在外,3倍的消耗计数”
“总计数量,将士消耗81万石米粮,战马消耗64.8万石谷物,210.6万束草”
“还有,就是饷银了”
“户部这边,也是以每个月,每个将士1.5两计数”
“如此算下来,18万大军,3个月的粮饷,就是243万两”
“当然了,陛下的北伐大军,是没有18万”
“但考虑到,是陛下御驾亲征,情况会比较复杂”
“一旦陛下的龙旗,出现在大江南,肯定会有不少义士,临阵投诚”
“所以说,这部分的饷银,肯定要多备份一些”
“如此下来,陛下的北伐大军粮饷”
“就是白银243万两,米粮81万石,谷物64.8万石,干草210.6万束”
“再加上,其他的四路大军”
“此次的东征北伐,需要的总粮饷”
“就是白银405万两,米粮135万石,谷物108万石,干草351万束”
、、、
哔哩啪啦的一大堆,一口气不带停歇的王夫之,很快说完了。
深吸一口气,缓了缓,才抱拳行礼,表示自己汇报完毕,你们有屁就放吧。
是的,不出意外的话,左右两侧的文臣武将,肯定要炸锅的。
说实在的,这个数字,即便是户部拿出来的,他们也是吓了一大跳。
纵观永历朝,十几年了,又或是崇祯朝,也没见过如此豪横的钱粮数据。
这他妈的,这已经不是钱粮了,跟地上的沙土一样,金山银山,也禁不住如此糟蹋啊。
“哇”
“哎呀”
“呃、啊、哈、、”
、、、
果不其然,大殿左右两侧的重臣大将,头皮发麻,已经彻底呆滞了。
一个个目瞪口呆,骇人听闻,五脏六腑,翻江倒海,露出难以置信的惊悚目光,咿咿呀呀的。
百万米粮,400多万白银,这不就是金山银山嘛。
他妈的,上面的朱皇帝,确实是豪横啊,更像一个败家子。
确实是举国之战啊,出动兵马27万,粮饷价值500万两,吞天之心啊。
这不,有人站不住了,要站出来说话了。
六部之首张佐宸,当仁不让,第一个站出来,大声质问道:
“启禀陛下”
“如此大笔的钱粮,朝廷拿的出来吗?”
“老臣大致算了一下,这些钱粮的价值,至少有600万两白银”
“这还是3个月的粮饷消耗”
“倘若,万一,前线的战事不顺,或是出了意外”
“朝廷的户部,是否还有备用粮饷,还能坚持多长时间?”
“再就是,朝廷留守的兵马,也是在备战,也是需要粮饷的”
“最后,就是留守的朝廷,无论是文臣,还是勋贵,也少不了俸禄”
“老臣绝非阻挠圣断,惟愿陛下三思而行,详考钱粮之利害,切莫竭泽而渔”
、、、
说完后,可能觉的自己语气太重了,张佐宸直接跪下去,匍匐在地。
没办法,这个数字,太恐怖了,差点要了张佐宸的老命啊。
朱皇帝登基以后,朝廷的财政大权,全部统归户部,其他的五部,不能再过问赋税钱粮。
各个部门,要用钱了,没问题的,写申请,批条子,大额开支,还得经过廷议批准。
因此,现在朝廷有多少家底,或是皇帝有多少内帑,鬼都不知道。
跪在地上的张佐宸,是崇祯朝的进士,也是五朝元老了。
久历官场,德高望重,经验丰富的很,否则也做不了六部之首。
他妈的,别说是永历王朝了,就是以前的弘光,崇祯王朝,也没见过如此豪横的啊。
在他记忆里,也就是万历年间,泰昌年间,天启王朝初期的时候。
朝廷的户部和内帑,才会如此大方,几百万的撒出去,作为军费和赏赐。
也正是因为万历五大征,泰昌和天启两帝的败家,才会把万历皇帝几千万内帑,全部花完了。
到了天启朝中后期,崇祯年间,那就是穷鬼了,军费都是几十万的拨付,欠饷是常态。
所以说,张佐宸怕啊,担心上面的中华皇帝,也出现败家行为。
想一想,永历王朝才几个赋税啊,一年不超过一千万两。
孙李爆发内战之后,永历王朝的财政,就一落千丈,入不敷出。
满清十几万大军,入侵大西南以后,那就没有以后了,军队和财政,全部崩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