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昆明,五华山,皇宫大内,养心殿。
又搞定了一个老武夫,内心满意至极的朱皇帝,走了几步,来到最后一个臣子面前。
“咚咚咚”
永昌杨氏,旧港知府杨大户,狗大户,早就匍匐在地了。
浑身激动颤抖着,一边玩命磕头,一边使出吃奶的劲,玩命嘶吼着:
“老臣杨昌业,叩见陛下”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大明万年,国祚永昌,万寿无疆”
、、、
这个狗大户,双目赤红,激动的嗓音,都已经颤抖变调了。
实在是忍不住啊,他就是一介商户,低贱,市侩,商贾,市井徒。
如今,竟然做了大明王朝的知府大人,比当初他兄长的永昌同知,还要高了一个等级呢。
非但如此,商贾小商贩的他,竟然登堂入室,站在大明的皇宫大殿上,与一众朝廷大佬为伍。
还有一点,他的兄长,现在也不得了啊,做了刑部尚书。
永昌杨氏,一门两兄弟,同朝为官,一个正二品,一个正四品,真正的名门望族啊。
这他妈的,此时此刻的杨大户,当真是想跑出去。
仰天大笑,放眼整个滇西,一个能打的士族都没有啊。
“哈哈哈”
“啪啪啪”
朱皇帝哈哈大笑,豪气万千,俯下身去,一把拉起狗大户。
用力拍了几下,上下又打量了的一番,满意的点了点头,微笑着说道:
“杨大户”
“许久不见哈,朕甚是想念啊”
“不错,很好”
“看来啊,旧港府的海风,还没有把你吹老啊”
“很好,精壮了不少,儒雅了不少,是一个真正的朝廷重臣了”
调侃了几句,朱皇帝又停顿了一下。
抿了抿嘴,深叹一口气,又点了点头,不无感慨的继续说道:
“遥想一年以前,在永昌城”
“朕的王府,没地方去,借住霸占了爱卿的宅院”
“爱卿,不错,很好,很仗义”
“自己一家人,全部搬去了别院,给朕腾出了住所”
“朕大婚的时候,募兵练兵的时候,缺钱缺粮又缺人”
“还是爱卿站出来,仗义疏财,义薄云天”
“给钱,给粮,给丁壮,给庄园别院,助朕募兵练兵,起兵杀鞑子”
“这要是,当初没有爱卿的资助”
“朕肯定没有今天,大明的朝廷,也早就没了”
“这个大西南啊,肯定也是遍布鞑子牲畜,胡作非为,肆意凌辱老百姓”
、、、
陷入沉思中的朱皇帝,眼神带着一丝涣散,感悟颇深,忆苦思甜啊。
是啊,事到如今,他都坐上坐稳了皇位,还有啥顾忌的,彻底不装了。
感慨一下去年的窘迫,也是很正常的,他就是预谋已久,野心勃勃。
遥想一年前,永历王朝,一群丧家之犬啊,上天入地无门。
整个流亡朝廷,涌入滇西重镇永昌城。
不出意外,皇帝后宫住在府衙,六部重臣勋贵,就住在府学县学。
他们这些宗室,没人在乎的垃圾,只能自己找地方住了,去商户大户家挤一挤。
当时的岷王府,就是如此,要人没人,要钱没钱,光屁啰嗦一个。
这他妈的,更让人操蛋的事情,前任朱雍槺,竟然强暴了蜀王郡主,吊炸天的神操作。
还好,朱雍槺穿越而来了,一番骚操作,上门逼婚蜀王府。
随后,又入宫诈取了兵权,开启了募兵爆兵练兵模式,才有实力打赢磨盘山大决战。
这里面,最大的功臣,就是眼前的杨大户,狗大户。
就这个商贾市井徒,给钱给粮草,又送庄园募兵,岷王朱雍槺才有机会站稳脚跟。
“嘶嘶嘶”
不待杨昌业反应过来,整个大殿,所有的文臣武将,已经惊诧惊悚,倒吸凉气。
这帮朝廷大佬,专心一致,全部一起回过头,看了看杨氏兄弟,嘀嘀咕咕:
“原来如此啊”
“他妈的,杨家够狠”
“狗日的杨氏,当真是狗大户啊”
“杨氏倒是好眼力,好手段”
“厉害啊,牛逼啊”
“呵呵”
“一介商贾,市井酒徒”
“牛掰个屁,走狗屎运而已”
“格老子的,这是想做吕不韦啊”
、、、
他妈的,原来如此啊,时至今日,很多人总算明白了。
原来啊,当初的岷王殿下,一无所有。
竟然在绝境崩盘的情况下,能快速崛起,里面还有杨氏的功劳啊。
这就难怪了,永昌杨氏,一个籍籍无名的地方小家族。
仅仅一年的时间,就出了两个重臣,跨越几十上百年的努力,飞进了大明金銮殿。
当然了,在堂的一众大佬,有羡慕的,有嫉妒的,但嫉恨的不多。
毕竟,杨氏虽然崛起了,但是根基不咋地,底蕴太差了。
没看到嘛,杨昌业的兄长杨昌彦,一个刑部尚书,也是一个透明人,或有或无的存在。
更何况,现在的朱皇帝,老辣至极,任人唯贤,唯才是举,精明的很。
什么人,该放到什么位置,朱皇帝心里清楚的很啊。
这个杨昌业,杨昌彦兄弟,在朱皇帝登基以后,并没有出彩的地方,很难得到朱皇帝的重用。
“咚咚咚”
狗大户杨昌业,可不会在乎别人的有色眼睛,嫉妒之心。
浑身激动颤抖,用力一把挣脱朱皇帝的大铁手,猛的匍匐在地。
满脸涨红,双目含泪,眼珠子刺红,犹如吸血鬼似的。
一边玩命磕头,一边敞开喉管子,哆哆嗦嗦的,歇斯底里的高呼:
“皇恩浩荡”
“陛下乃真龙天子,千古明君圣君”
“去年,朝廷危难之际”
“陛下龙游浅滩,莅临寒舍,区区些许钱粮,实乃杨氏之荣幸”
“陛下对杨氏的恩典,如天之高,地之厚”
“家兄和老臣,全族上下,无不感恩戴德,永世不忘”
、、、
当真是激动难耐,双目含泪,激动的都不知道如何回话了。
开玩笑,朱皇帝崛起之初,狗大户杨昌业,才投入几个钱粮啊。
刚开始,朱雍槺娶刘盈的时候,也就是送了几千两白银,以贺礼为借口。
然后,朱雍槺要募兵练兵了,杨昌业才开始投入上万两,还有几千担粮草。
杨氏真正的发力,还是等杨昌彦的加入。
不但送了嫡女杨萱,还把永昌府的工匠,钱粮全部搬入勇卫营,这才是大手笔啊。
“咚咚咚”
果不其然,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站在前面的杨昌彦,也站不住了,跟着跪下去,磕头高呼:
“圣恩浩荡”
“皇上英明睿智,真乃一代英主,万民敬仰”
“陛下自登基以来,励精图治,锐意进取,驱除鞑虏,复太祖之基业”
“皇上之恩德,杨氏铭记于心,永世不忘”
“永昌杨氏,愿誓死效忠,鞠躬尽瘁,绝不辜负陛下之期望”
、、、
正统读书人出身的他,说话就是有水平,滴水不漏。
话里话外,全部在拍马屁,猛夸朱皇帝的丰功伟绩,压根不提去年的事情。
是啊,有一些事情,就应该藏在心里,不说出才是最好的。
像朱皇帝这样,全部拿出来说事,反而不利于杨氏。
毕竟,杨氏资助了岷王,得到的回报,那都是几十倍,几百倍,收益太大了。
杨氏要想在朝堂站稳脚跟,反而应该低调为主,低头装死,暗地里积蓄力量。
朱皇帝这种君王,深通帝王心术,可不是好糊弄的主啊。
没看到嘛,就是一个简单的磕头,他都能玩出花样来。
现在,谁不知道,朱皇帝是公认的猛将悍将,一双大铁手,有霸王千斤扛鼎之神力。
可是呢,这么多文臣武将,硬是能从他的手中挣脱。
如此,才能有机会,再次跪下去,臣服在朱皇帝脚下啊。
唯有两个文臣,郭之奇和连城璧,纹风不动,朱皇帝就是不让他们跪下去。
可见,朱皇帝心思之深沉可怕,帝王心术,圣心如渊啊。
“呵呵”
朱皇帝淡定自若,呵呵一笑,随手扶起杨昌业。
随即,又瞟了一眼杨昌彦,暗骂一句老狐狸,微笑着点头说道:
“杨尚书”
“都起来吧”
“杨氏很好,很不错,朕心里有数的”
“永寿宫的杨妃,马上就要临盆了,给皇室增添子嗣”
“四川的杨定,领兵出战快一年了,勇猛无敌,战功赫赫”
“侍从室的杨旭,勤奋刻苦,踏实肯干,将来也是州府之才”
“云滇商行的杨睿,也干的非常出色,替皇家赚了不少内帑”
说到这里,朱皇帝突然顿了一下。
眉头一挑,用调侃似的语气,继续说道:
“对了”
“云滇商行啊”
“杨知府啊,你督促一下杨睿”
“要放开手脚,大干特干,别有什么顾忌”
“滇缅商道,本就是历朝历代的陆上丝绸之路”
“朕希望啊”
“大明的商户,能行商天下,亚洲,非洲,欧洲,一个都不能少”
、、、
精明老辣的朱皇帝,心里面门清呢。
当初在永昌府,杨氏资助自己起兵,劳苦功高,功勋卓着。
但是,朱皇帝给的回报,可不是一星半点啊。
杨昌业,杨昌彦,兄弟俩,同朝为官,都是重臣大臣。
他们的子侄嫡女,后妃杨萱,大将杨定,钱袋子杨睿,侍从室的杨旭,都是朱皇帝的恩典啊。
这他妈的,这要是以后,有人说朱皇帝刻薄寡恩,朱皇帝就可以剁了他的狗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