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后,颍昌城外,金军大营——
金兀术正在帐中与诸将议事,忽听亲兵来报:“都元帅,西京援军到了!”
金兀术眼中闪过一丝喜色:“来了多少人?”
“约五千。”
“五千?”金兀术脸色一沉,“西京驻军三万,就派这点人?”
亲兵低头,不敢接话。
金兀术冷哼一声,大步走出营帐。当他看到远处缓缓靠近的“援军”时,脸色瞬间铁青——三百女真骑兵勉强还算整齐,可后面的渤海兵和汉人签军简直不成样子,队列散乱,毫无军容可言。
而领军的完颜郑家,此刻正一脸忐忑地骑马而来。
“都元帅!”完颜郑家翻身下马,单膝跪地,“末将奉调前来增援!”
金兀术盯着他,眼中怒火几乎要喷出来:“这就是你带来的援军?!”
完颜郑家硬着头皮道:“西京留守张中孚称朝廷已有调令,不敢擅动大军,只拨了这五千人……”
“废物!”金兀术暴怒,一脚踹翻旁边的木架,“本帅要的是能打仗的兵!不是一群乌合之众!”
完颜郑家咬牙道:“末将愿率此军为前锋,必不负都元帅期望!”
金兀术深吸了一口气,强压怒火:
“你带了多少女真儿郎?“
“三...三百谋克骑兵。“完颜郑家声音越来越低,“还有两千渤海...“
金兀术随即摆摆手:“明日你去左监军帐下听候调遣吧,此事也怪不得你。”
......
数日后,岳家军也抵达了许州。
尽管沿途留下一些部队驻守后方保持粮道通畅,此刻的岳家军依然有八万之众,探马探知前方颍昌的金军大约有十五万,具体构成不详,只知道除了开封本地的金军,还有许多济宁府、大名府的金军旗号,另外渤海军的旗号也有不少。
当然最多的还是签军。
本来网友们还给岳家军送了一些无人机,可惜不知道为什么,岳家军的大老粗们学开车学的很快,用起无人机却经常摔机,最后董先表示还是在送点大货来,方便、皮实,还能关键时刻客串骑兵。
最早那台东风大货已经被岳家军改造地颇具绿皮风格——车头被他们找工匠画上了猛兽的图案,又在车斗周围放上了不少长枪尖刺,显然是打算用来在战场上冲阵。
目前岳家军当中开车开的最好的就是岳云,其次是几个小校,岳云最近连马都没空骑了,帮他负责照顾赤兔马的关铃忍不住感叹“怕是应祥的锤法以后要没有用武之地了。”
虽然杨再兴墓就在小商河附近,不过岳飞并没有专程绕道去看,北伐以来一切进展顺利,沿途金军望风而逃,几乎没人敢留下来抵抗,岳家军的将士们都认为这是金军丧胆的表现。
不过岳飞认为这说明金军正在收缩兵力,很可能是集中力量想要跟岳家军进行决战,双方很可能连此前那种摩擦的机会都不会有,直接就是全力以赴地拼杀。
他看了看自己的大军,心中感慨这一仗过后不知道又有多少儿郎要埋骨他乡。
但最后岳飞把这种伤感的情绪抛去——大战在即,徒劳的伤感只会影响对战局的判断,进而导致更多的将士死在战场上,他知道自己能重新站在此地乃是官家和后世网友的努力,既然如此就不能辜负大宋的军民百姓和所有相信自己的人。
......
宋金之间的交战比预想中还要突然一些。
宋军抵达许州后并没有急着进攻,而是先安营扎寨,在此期间董先的踏白军负责周遭的警戒工作,由于襄城等地已经纳入了宋军的掌控当中,所以踏白军主要警戒方向是颍昌城和郾城之间的金军大营。
然后警戒的踏白军就遭遇了来侦查的金军轻骑兵,双方在短暂的摩擦后就变成了相互之间的绞杀战。
当然这场局部战斗最后以踏白军的胜利而告终,不过很快岳家军就发现金军想要逼迫他们决战的心思非常明显。
对方居然强征开封附近的百姓来当签军——不是单纯的青壮,连老弱妇孺也被拉来此地。
这种做法无疑会激起岳家军的怒火,不过岳飞明白,金兀术很显然也认为正面战场无法击败自己,所以要采取各种手段来增加自己的筹码。
于是岳飞立即召集岳家军将领,讨论金军接下来可能的行为。
......
“金兀术这是逼咱们速战。”岳飞的声音不高,却压过了帐外的风声,“强征老弱妇孺充作签军,无非是想让我军投鼠忌器——杀,则落下屠戮百姓的名声;不杀,则这数万百姓挡在阵前,我军寸步难行。若是金军心狠,驱赶他们冲阵,我军则进退两难。”
“不止。”薛弼插嘴,“若是我们心软去救百姓,就容易暴露弱点,便是对方不用别的计谋,让我们去硬攻对面的营寨,也是要损失不小的,就算打破了营寨,救出这些百姓,又如何带着他们撤走呢?必须要一边护着百姓一边与金军作战,若百姓都是青壮,还能自己跑,但还有这么多老弱妇孺,怕是难以维护周全,若是金军到时候再让铁浮屠来冲阵,后果不堪设想。”
“他娘的狗贼!”傅选愤愤道,“某家愿带人冲阵,先把那些百姓抢出来,再剁了金兀术那厮!”
“不可。”张宪抬手按住舆图上的颍昌城,“金军主力屯在颍昌西北,签军被圈在阵前,后面跟着女真铁骑督战。硬冲只会让百姓先成刀下鬼,反倒中了金兀术的计。”
岳云忽然插话:“父帅,若是对付铁浮屠倒也简单,军中几人练习开车已经熟练,跟着大军协同虽然不容易,但是若单独成一队,直接冲撞金军倒是不难,到时候车斗里装些稻草人充作甲士,后面跟着步卒结阵,慢慢往前推。金军要是放箭,先射的是稻草人;要是派骑兵冲,大货正好撞他们个人仰马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