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无事可议论,那就退朝吧。”
朝会结束了。
百官拜别了大王,今天还拜别了另一个人——太子扶苏。
等百官告退后,嬴政看向一旁的扶苏,露出了一丝笑意:“不错,有我当年几分风采。”
其实他说得很委婉了,扶苏的处境比当年的他好多了。
当初父王去世后,他虽然登上了秦王之位,可国政压根不由他做主,全在吕不韦手中。
当时候说得不好听一点,赵姬身边的首席女官对赵姬吹的耳旁风,作用都比他这个秦王说得话要大。
而现在他为了锻炼扶苏,把十二岁的他也给带到了朝堂,让他听政;有自己的支持,扶苏的话百官没有谁敢轻视。
这要是让当年的自己看到,恐怕会羡慕哭了吧?
扶苏有些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
他今天其实没干什么,只是在几个议题上指出了一些错漏的地方——与其说是那些汇报的官员没注意到那些地方,还不如说是他们不想在那些问题上发表过多意见,因为那些地方本就错综复杂,是需要拿到朝堂上来撕逼的。
大家都看得出,只是他指出来了而已,因为他的身份不需要参与撕逼。
“父王,我听说君王对太子会有考量,您对我的考量在什么时候?”
嬴政看着他,心里涌起无限感慨。
“你聪明多了。”
扶苏有些疑惑,父王好像没说过自己笨啊。
但嬴政指的是原本历史上的扶苏。
“你我是父子,你不必说得这么拐弯抹角。”嬴政笑着说:“你是想说,君王对太子会有防备,怕太子势力太大了会影响到自己的权威是吧?”
扶苏眼珠一转,本想辩解下,但随即还是放弃了。
“是的,我不希望我们也这样。”
“你大可放心。”嬴政严肃道:“我不是那些平庸之辈,我不会提防我的太子,你能力越强,我反而会越高兴;所以你不必有任何顾虑,你要记住,你是这秦国未来的王!”
怕儿子能力太大?
嬴政丝毫不担心这个,不仅是对自己能力的自信,还是他思想本就与那些人不同。
扶苏是自己教出来的孩子,如果孩子真的能力比自己还强,那这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家庭传承,不是更应该高兴吗?
孩子比自己强,这有什么可值得提防的?
在这一点上,他和朱元璋思想类似——如果哪天扶苏真的有能力,在他嬴政掌控秦国的情况下还发起兵变反过来逼迫他退位,还能做到奠定局面,那他会笑着退位。
担心儿子,无非是对自己能力不够自信罢了。
他的解释让扶苏沉默了许久。
为什么父王会希望我带兵来请他退位?他这是在鼓励我还是在敲打我?
想了一会,他干脆不想了。
反正我现在也没办法去猜透父王的想法、或者是对父王的布置做出什么抵抗,那还不如不想呢,免得平白给自己增添烦恼。
他心里立刻就舒坦了。
他舒坦了,嬴政烦了。
对扶苏的性格和面部表情的了解,让嬴政大概猜到了扶苏的心理。
可这岂不是跟李缘那咸鱼学的?
“你还是要多动点脑子。”嬴政皱眉说道。
扶苏满口答应。
虽然是让扶苏开始渐渐步入朝堂,但此时并没有多少事需要扶苏来办的,嬴政便让他按照之前的学习计划自己去学了,他则看起了公文。
扶苏没去学习,而是跑到了王后宫里,跟母后说起了父王对他的告诫。
“不必担心。”
熊栀笑了:“你父王既然说了你不用考虑这个问题,那就表明他真是这么想的,他不屑于说谎。”
有这样的夫君和儿子,她很开心。
尤其是在得知李缘的身份后,她心里所有的顾虑都消失了;她知道,只要自己不脑抽了试图去干涉政事,那她的地位无可撼动。
更何况,她对政治本来就没什么兴趣。
“以后,你要担当起太子的职责。”
“嗯,我会的!”扶苏严肃道:“我会以百姓和秦国为中心,当一个好太子!”
“为什么不是以你父王为中心呢?”熊栀问道。
“因为我知道,在父王心里秦国大过他自己。”
一刻钟后。
王宫大殿里,嬴政听着宫人的汇报,开怀的笑了。
“有这样的太子,秦国的未来不需要我担心,寡人只需要努力好现在就行了!”
“有他是我的福气!”
五天后。
李斯带着一份文件和太子一起来到了嬴政面前。
嬴政没着急问李斯公务,而是先问起了扶苏最近在干什么。
自从五天前听到扶苏的回答后,嬴政开始试着减少对扶苏动向的关注,想看看他自己会怎么打发时间。
当听到扶苏分别去科学院、民间、商行、国师府各一天,今天则在太子宫里研读历史时,嬴政欣慰无比。
他这才看向李斯:“爱卿觉得太子如何?”
“圣明无比!”李斯回道。
若是对其他君王,他敢这么夸太子估计就离走人不远了。
但嬴政听到这话却高兴的大笑。
“不错,圣明!”
他这才问起公务。
李斯将一份文件递给了嬴政,随即一言不发。
这是关于骊山陵墓的营建汇报。
君王陵墓一般是从君王继位时起就开始建造的,嬴政的也是,自他继位时的秦王政元年开始就建了,哪怕当时他离死还早得很。
在李缘出现后,上万人的骊山陵墓工程也并未停下,但这个时候营造陵墓的初衷已经变了。
以前的君王陵墓,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事死如事生的观念下,君王为了死后世界的威严和繁华,所以将陵墓修得豪华无比。
但现在每一个工人都是要工钱的,嬴政继续建造陵墓,最主要的原因已经变成了带动经济发展。
至于陵墓?
嬴政已经不看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