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在离开咸阳出巡之前。
秦然又去见了两个人。
一个人便是自己的便宜大哥,几乎已经半退休的上卿姚贾。
“三弟,此番出巡各地,真是一桩美差啊。”
“大哥我都有些羡慕你了。”
看到秦然来看望自己,姚贾高兴不已。
“大哥既然也想去,那我便一起带上你就是了。”
秦然看着姚贾说道。
“三弟莫要开玩笑了。”
“老夫这一把老骨头了,不比你们年轻人。”
“舟车劳顿,颠簸不起了。还是留在咸阳颐养天年好了。”
姚贾摇了摇头说道。
“无事不登三宝殿。”
“三弟有什么事需要我这个大哥的做吗。”
姚贾知道秦然不会无缘无故的来找自己。
“哈哈哈,来找大哥叙叙旧不行吗。”
“你我虽然同在咸阳,可是你基本上已经退休了,连朝政都不去参加。我们见面的机会很少了啊。”
秦然感叹道。
如果不是刻意相见,两个人也很难遇到。
“是啊。”
“咸阳城之大,让很多人都难以见上一面。”
姚贾闻言也沉声说道。
“说吧,找我到底有什么事?”
接着姚贾压低声音询问道。
而秦然在环顾四周后,这才低声开口,“我此次替天巡狩,短则数月。多则恐怕要一年之多。”
“我离开咸阳的这几日,还劳烦大哥代我注意咸阳城内的局势。”
“特别是公我的那个便宜弟子,一旦有什么情况及时派人通知我。”
这次要在大秦的几个不同的地方查探,耗费时间可能要很久。
秦然放心不下扶苏,这才来找姚贾。
“扶苏公子吗。”
“年纪轻轻,宅心仁厚。”
“没有问题,交给我好了。”
姚贾重重的点了点头。
“也不必刻意,只要陛下还在,不会出什么大问题的。”
秦然开口说道。毕竟赵高现在与扶苏并没有什么交集,时间还早的很。
从姚贾的府邸离开之后,秦然又前往宫中,去看一下自己的弟子扶苏。
“老师,今天你怎么有时间来看弟子了?”
见到秦然的扶苏非常高兴。
不过扶苏虽然在宫中居住,可是并不知道秦然要奉旨出巡的事情。
“我来检查一下你的作业做完了没有。”
秦然微微一笑道。
“老师给我的书籍我已经看完了一多半。剩下的再有几天就能全部读完。”
扶苏连忙说道。
读后感他还没有开始写,他怕秦然失望。
“无妨。”
“这些书本就有些多了。”
“贪多嚼不烂,好好看,用心去看。”
“我又为你带来一些书。”
“拿进来吧。”
秦然转头向着外面说道。
只见十几名太监每个人都捧着不少竹简进来。
“皇帝陛下让我巡查各地。”
“明日我便要出发了。”
“在我回来之前,你要好好学习这些书上的内容。”
“将书上的内容总结一番,写下来。”
“待我回来,呈交给陛下亲自查阅。”
秦然温和的说道。
不论始皇帝的心中究竟是如何想的。
在秦然这里,还是将扶苏当做二世皇帝来培养的。
“老师要走多久?”
“扶苏一定会努力的。”
听到秦然要离开咸阳,扶苏有些失落,不过很快便调整好情绪说道。
“我也不清楚。”
“好了,我要走了。”
说着秦然不再耽搁转身离开。
不过在正式离开咸阳前,秦然还要去辞别政哥。
“臣秦然,拜见陛下!!”
“一切都准备完毕了?”
空旷的大殿之上,政哥的声音响起。
“回陛下,都准备妥当了。”
“不日便可出咸阳,臣特来请辞。”
秦然恭敬的回道。
“秦然,对于迁都一事,你怎么看?”
始皇帝站在台阶之上,面色凝重地看着秦然问道。
秦然见状,赶忙躬身施礼,然后不紧不慢地回答道,“回陛下,依臣之见,以大秦的地势而言,咸阳的地理位置确实稍显偏远了些。”
“然而,微臣认为,咸阳继续作为大秦的国都,其实并无不妥之处。”
始皇帝显然对秦然的观点有些意外,追问道,“哦?为何如此说?”
秦然不慌不忙地解释道,“陛下,咸阳以东,有函谷关横亘其中。此关地势险要,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从兵法的角度来看,函谷关易守难攻,对我大秦的国都安全至关重要。”
这一点实际上都不用秦然讲,因为函谷关无数次抵挡了六国联军的进攻。
是大秦能灭掉六国的一大屏障。
接着继续说道,“此外,咸阳与巴蜀之地相距不远。而巴蜀之地是天下粮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仅仅从这两点来看,臣认为,迁都一事还需从长计议,切不可草率行事。”
面对始皇帝的询问,秦然毫无保留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言辞恳切,条理清晰。
“函谷关虽然险峻。”
“可是如今我大秦哪里还有需要抵挡的敌人。”
“匈奴?还是南越。”
“他们能打到函谷关吗?”
听到秦然的解释,始皇帝缓缓开口询问道。
“有备无患。”
此话一出,秦然无言以对,他总不能说是为了避免六国复辟,毕竟这在政哥的眼中是不可能发生的。
“好了,此次出巡。”
“朕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交给你。”
始皇帝摆了摆手说道。
“如今六国已灭。”
“可是天下纷争百年,大战过后,武器散落一地。”
“恐怕现在天下百姓家家户户都藏有兵器。”
“朕此番让你出巡天下还有一个目的。”
“收天下兵刃。”
“在咸阳郊外铸造象征和平的十二座兵人。”
皇帝的声音,让下方的秦然大吃一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