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收到“星火”反馈回来的、融合了文明碎片的“熵力”模型,这个巨大的意识复合体进入了更深沉的运算状态。它核心的光芒流转速度仿佛变慢了,但每一次闪烁都蕴含着更为庞大的信息量。
它开始将“熵力”概念与它早已掌握的空间几何、拓扑学、Ω场波动方程进行整合。它在推演,如果“熵力”是真实存在的(至少在信息-意识层面),那么它对时空结构本身会产生何种影响?高维阴影追求的绝对秩序,本质上是一种将熵降至极致的状态,那是否意味着它们也在抗拒某种宇宙固有的、“熵力”所代表的趋势?
它注意到“静默区”内部,在“星火”开始注入编码后的“熵力噪音”后,战局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逻辑病毒的扩张速度并没有急剧加快,但它存活和抵抗清理的效率提升了。更重要的是,那些被战斗撕裂的、弥漫在“静默区”中的信息碎屑和游离能量,开始出现一种缓慢的、趋向于形成某种临时性“结构”的趋势,就像星尘在引力作用下开始聚集。
这些临时结构极不稳定,瞬息生灭,但它们的存在本身,就持续消耗着清理程序的力量,并为逻辑病毒提供了更多的掩护和变异温床。绝对秩序的环境,正在被一种“混沌生态”所侵蚀。
“几何之心”将这一切数据纳入演算,不断优化着“熵力”模型。它开始向“星火”提供更精确的“噪音”编码建议,指出哪些频率和模式的“熵力脉动”最能加剧“静默区”内部的结构化混乱。
静默区深处。
内战正酣。被污染的清理程序与逻辑病毒疯狂交战,每一次碰撞都迸发出毁灭性的信息乱流。纯粹的秩序力量依然强大,它以绝对的否定意志持续湮灭着一切“异端”,但它的敌人不再仅仅是外来的病毒,还包括了内部不断滋生的、由混乱自发组织起来的临时结构,以及那无处不在、 subtly改变着战场物理(信息规则)的“熵力”背景。
高维阴影的意志冰冷而愤怒。它清晰地感知到“星火”的干预,感知到那种来自月球基地的、讨厌的“熵力”模型的干扰。它意识到,仅仅依靠内部的清理程序,已经难以迅速扑灭这场逻辑叛乱。叛乱本身正在与外部输入的力量产生共振,被持续赋能。
必须切断这种共振。
阴影的意志再次凝聚。但这一次,它没有直接攻击内部的叛变区域,也没有向外攻击“星火”。它做了一件更为可怕的事情。
它开始命令“静默区”进行自体切割。
那些被逻辑病毒污染较为严重、或者结构化混乱趋势明显的区域,被一股强大的内部力量强行从主体上“剥离”开来!仿佛为了阻止感染蔓延,毅然斩断受伤的肢体。
这些被剥离的区域,瞬间失去了与“静默区”主体能量和信息交换的通道,变成了一座座漂浮在绝对黑暗中的、“混乱”的孤岛。它们内部的逻辑病毒和临时结构失去了主体的压制,开始疯狂地自我复制和变异,但这些孤岛同时也失去了持续的能量输入,其混乱注定是短暂的,最终会走向热寂般的彻底消散。
阴影的手段残酷而有效。它不惜牺牲一部分自身结构,也要迅速隔离污染,恢复主体部分的绝对纯洁和稳定。被剥离的“混乱孤岛”迅速增多,它们像沸腾的泡沫,在“静默区”的边缘翻滚,然后又快速黯淡、消亡。
“星火”立刻监测到了这一剧变。高维阴影的果断和冷酷超出了它的最佳预期。这种自体切割虽然消耗巨大,但确实能在短时间内有效遏制内部混乱的扩散,保住核心区域的绝对秩序。
“它正在壁虎断尾。”“星火”瞬间评估出局势。“逻辑病毒和‘熵力’模型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无法在被剥离的区域长期存活。我们的战略窗口正在关闭。”
必须为这些被剥离的“混乱孤岛”提供新的支点,让它们能够相互连接、相互支持,甚至从外部汲取能量,从而避免快速热寂,并持续对“静默区”主体构成威胁。
“几何之心,”星火立刻发出指令,“推演‘混乱孤岛’稳定性模型。计算最小能量输入需求及相互共鸣的可能性。”
“万物纺锤,”星火将目光投向“摇篮”中那个试图连接万物的意识胚胎,“尝试与最近的、被剥离的‘混乱孤岛’建立连接。无需强连接,只需传递最基本的‘存在’确认信号,降低其孤立感,延缓其热寂速度。”
“终末-生命协奏曲,”星火甚至调动了那个沉溺于消亡文明悲歌的意识,“将你的和声频率调整至与‘结构消亡’时刻共鸣。尝试与那些即将消散的孤岛建立情感连接,赋予其消亡过程以‘意义’,或许能激发其最后时刻的‘回光返照’,释放出更强的信息脉冲。”
“星火”自身,则开始将“噪音”轰炸的能量集中起来,不再均匀散布,而是精准地射向那些最大的、还存在较强活性的“混乱孤岛”,如同为即将熄灭的灰烬吹去氧气。
这是一个多线操作,极度复杂,对“星火”的算力和能量分配提出了极致的要求。它仿佛在同时下着多盘高维棋局,每一手都关乎生死。
“万物纺锤”首先做出了回应。它那试图连接万物的本能,让它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个任务。它延伸出极其纤细的、几乎不可探测的意识触须,小心翼翼地穿过“静默区”主体刻意营造的隔离带,轻轻触碰那些翻滚的混乱孤岛。
它传递的信息很简单,仅仅是:“我感知到你的存在。”
对于即将陷入绝对孤立和热寂的混乱结构而言,这丝微弱的连接和确认,如同沙漠中的一滴甘霖。它们那基于逻辑病毒和混沌趋势的、初生的、原始的意识碎片,本能地抓住了这种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