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时空的观众们看着天幕上那些巨大的输电塔,由近及远,跨越千山万水,连通一气,简直太震撼了。
观众们看到了在夜晚中五光十色的魔都,京城,羊城...乃至各种十八线小城市,那光华闪耀的样子,一个个的全都呆立。
“这是曹县?是咱们这个曹县?未来这么漂亮吗?”
唐僖宗时空,大齐皇帝黄巢十分激动地说道。
...
“逻些?拉萨?这是咱们的都城?这也太美了,那个,大相,要不咱们干脆加入大唐吧!”
唐高宗时空,吐蕃的芒松芒赞看着那夜晚之中的明灯,很是羡慕。
论钦陵闻言,顿时面色顿时就严肃起来,他没说话,但是把芒松芒赞给搞得很紧张。
...
“这不是重庆府吗?这到处都是山,怎么建成了这么大的超级城市的?”
...
【西电东送总投资额:5500亿元!】
...
“5500亿,这是多少,要是咱记得没错,好像那现代的大米一斤才三元左右吧。
这岂不是相当于接近两千万万斤左右的粮食?这岂不是相当于咱们大明五六年的粮食总产量?要是按税粮来算,那都想当时三四十年的税粮怕是还不够,这投资可真够大的!这也说明,那现代当真是富有啊!”
朱元璋不由得感叹道。
他这一幕上了天,其他各时空的皇帝们也都在心里默默的对比起了这5500亿和各自时代的一些物价做简单的对比。
那就一个字,可怕!
...
【十大超级工程,第二名:南水北调工程。
总投资额:5000亿!】
...
“哗!又来一个五千万万!咱们的后世得多富有啊,这样的超级工程,放在咱们这个时代,哪怕是折算成当下的钱,只要一个怕是都能拖垮朝廷了!”
汉文帝不由得感叹道。
...
“这又是什么攻城,难道是将南方的水调动到北方?建大运河吗?”
隋炀帝杨广很是好奇。
...
【众所周知,咱们华夏的南方降水量多,水资源丰富,而北方降水量少,水资源匮乏。
特别是华北平原一带,人口众多,经济发达,用水需求十分旺盛。
但是,自秦岭淮河一线往北,内蒙古高原以南,是400毫米-200毫米等降水量区间,属于降水比较少的地带。
北方虽然有黄河,海河等河流,但其年净流量相比于长江,珠江,淮河等则是要低很多。
因此,北方缺水一直是制约北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了解决缺水的问题,先辈们想了很多的办法。
就如在太行山脚的林州盆地的林县,因为地形的关系,这里的降雨量十分的稀少,而且其地层又以石灰岩为主,地下水也稀少,当真是十年九旱,在历史上有着无数次因为干旱导致绝收的惨状。
新华夏建立之后,林县的官府和百姓想尽了办法修建了水渠,水库想要解决水资源的问题,但依旧是杯水车薪,遇到气候严峻一点,这些水利工程几乎都全干涸。
而在林州盆地以北有一条漳河流过,并且漳河的水流量颇为丰富,完全能够解决林县的缺水情况。
只是,在漳河流经林州盆地边缘时,其河道的地势比林县要低了很多,根本无法引水过来。
最终,在新华夏建立的第11个年头,林县县令?杨贵决定引漳入林!
时年27岁的水利专家吴祖太,带着林县百姓,经过三个月的考察,最终决定将山西候壁设为取水点,因为这里虽然只比林州盆地高14.7米,但已经是综合下来,最佳的取水点了。
在那个我们还是一个农业国家,还没有各种大型机械的时代,吴祖太用捡漏的测量工具,加上自创的工具,硬是设计绘制出了奇迹一般的穿越太行山的水利工程。
只可惜,在当年他就因为隧道塌方而牺牲在了工地上面。
但是十万林县百姓继承了他的精神,坚持了十年,硬是削平了1200多座山头,打穿200多隧道,架设150多座渡槽,修成了总干渠70.6公里,加上各支渠,总长1500公里的超级水渠!
一举改变了林县靠天吃饭的局面,使得林县百姓从此不用再为水而发愁。
虽然这样的工程在现在看来,很容易就能做到,但是在当年,没有工程机械,没有各种精妙的测量仪器,只有锄头和炸药,要修成这样的工程,其难度可想而知。
就如沿着太行山的悬崖绝壁,弯来扭去七十公里的总渠,最终要把落差控制在14米左右,每8公里落差必须限制在1米左右,才能保证水流自然充足,这难度...
因此,这项工程也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时至今日,虽然林县的水资源主力已经是由南水北调工程提供,但是这地上天河依旧在源源不断的滋养着林县的大地!】
...
“这,这也太难了,这位吴祖太,当真是一位天才啊,要是换我,我定然只能两眼一抹黑,只可惜他那么年轻就牺牲了!”
永乐时空,同样是治水能手的林则徐十分肃穆的说道。
...
“大才啊,可惜天妒英才!”北宋,苏轼深吸了一口气说道。
...
元朝,郭守敬望着天幕喃喃道:“吾自愧不如也!”
...
秦朝,秦始皇感叹道:“这简直堪称水上长城啊,此人足可以和李冰相比啊!”
...
宋仁宗:“要是能招募这样的人才就好了!”
...
明太祖:“这才是真正的造福百姓的人才啊,可惜,可惜啊!”
...
各时空的林州盆地的百姓都是眼含热泪。
“啊,这是我们的英雄啊,请上天将英雄赐给我们吧!我们也可以用锄头,用火药去挖太行山的!”
...
【地上天河,无疑是那个时代,最耀眼的工程之一!
时至今日,随着新华夏的科技实力的飙升,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创造了更大的奇迹!
南北水调!
其实,早在公元1958年之时,朝廷就提出了南水北调的战略构想,将长江之水引入黄河,滋养整个华北。
但是受限于当时的技术和经济,这个伟大的构想一直处在可行性的调查和设计之中。
一直到公元2000年,随着华夏经济的全面腾飞,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这项几十年前就提出的伟大工程终于得以全面推动。
此工程分动东中西三线,分别引长江的下中上游水进入黄河流域。
其中,东线工程相对简单,乃是以京杭大运河为基础,从扬州将水引入黄河,山东等地。】
...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宋仁宗赵祯不由得感叹道。
...
这一幕上了天,隋炀帝一个激灵,道:“这宋朝皇帝说的谁?是不是在说朕,他倒是挺有眼光,文采也上佳!!”
...
隋文帝时空,杨坚看到杨广那一脸得意的样子,气不打一处来,道:“说你两句你就得意个什么?有点功劳又怎么样?谁还没点功劳了,况且又不全是你的!混账东西!”
...
隋炀帝看到这一幕,原本还有些得意的表情瞬间就阴沉了下来。
“烦死了,真是不能让朕稍微顺心一下吗?”
...
“混账,可恶,竟然还敢顶嘴!”隋文帝看到之后,瞬间气炸了。
...
各大时空的许多观众都是露出了奇怪的笑容,这顶嘴算什么啊?早先两父子不是还在擂台上打了一架的嘛。
...
宋仁宗赵祯看着天幕,表情十分的尴尬。
“这不是朕写的诗!”
...
【公元2000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工程正式开工,从东线江苏段工程开始!
第二条线路,中线工程。
以在公元1973年建成的丹江口水库为起点,引汉江之水,穿越华北平原西部,太行山脉之脚,至京城和天津为止,总长度约为1432公里。
其中起点海拔高度150左右,终点海拔50米左右,落差极小,但却几乎可以实现全程自流。
同时,为了保障水源的清洁度,整个线路穿山过河,或架天渠,或开暗河渠道,并不与沿途河流相交。
其设计沿着太行山脉山脚向北,又可以实现沿路取水口自流向东,无需额外的抽水机械!
公元2003年,中线工程正式动工,2005年,丹江口大坝开始全面加高坝体工程,中线工程全面动工!
公元2013年,历时13年的东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运行,2022年,东线工程其他附属68个工程全部完工,东线工程全面转入运行维护阶段。
公元2014年,历时11年的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运行,2022年,同日,中线工程87个附属工程全部完工,中线工程进入全面运行阶段。
时至今日,南水北调的东线和中线工程已经惠及北方百姓1.85亿人,有力的缓解了北方缺水的局面,抑制了北方城市地下水开采过度的情况,成为许多北方北方城市的主力水源,极大的促进了北方的经济民生的发展。】
...
“好家伙,厉害,当真厉害,科学的力量,当真是如此强大!怪不得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明成祖朱棣看着天幕上那一眼望不到头的水渠,无数的大型机械工作的场面,以及水渠正式通水,那滚滚江水涛涛向北的样子,心情无比的激动。
他也想要搞这样的工程!
只不过,这个念头他也就是想一想而已,因为大明的科技支撑不了这样的工程。
...
“啊,这工程,简直,这河道,当真好宽!朕现在发展科技还来得及吗?”
隋炀帝杨广看着那浩浩荡荡的运河,不由得叹了一口气。
在他的下面,群臣都是低下了头。
来得及?来得及个嘚啊,就在天幕出现之前,他们就已经被堵在江东回不去了,要不是天幕出现,让隋炀帝提前砍了宇文化及,说不定现在杨广已经咯噔了。
更何况,现在天下英豪都去投靠了李世民,他隋炀帝就是再想改变,那些个诸侯军阀也不会放过了他了。
毕竟,反都已经造到这个程度了,没有停下来的道理。
...
隋文帝时空,杨坚看到杨广的画面,气得骂道:“早干嘛去了,现在还说个嘚啊!那些反贼不都已经起兵了吗?混账东西。”
...
元朝,元顺帝时空,元顺帝道:“这隋炀帝就知道往自己脸上贴金,眼睛是瞎的吗?不会看地图?这南水北调的东线工程分明就是以我大元的大运河为基础的,你那什么河道早就干了!这功劳,应该是我大元最大!”
...
“混账,你个废物蛮夷之君,有什么资格说朕!”
杨广看到元顺帝的画面之后,当即就气炸了。
霎时间,几个元朝时空的皇帝,纷纷出言开始骂起了隋炀帝!
...
其他时空的观众们不由得又被这骂战吸引,纷纷开始吃瓜!
...
【至于南水北调的西线工程,目前还没有开工。
目前主要计划是在长江上游的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等地方修筑水坝,然后凿穿巴颜喀拉山,引长江之水进入黄河上游,以补充黄河上游的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等地区水资源,以及关中平原,甚至河西走廊等地。
不过,目前这个计划尚处在论证过程中,预计正式通过设计计划,还需要再等几年。
截止目前,南水北调工程总投资超过5000亿,无论是工程量还是影响力,南水北调工程都是世界当之无愧的第一调水工程。
倘若西线工程开工,这个规模还将进一步扩大!】
...
“好,壮哉我华夏!”秦始皇大手一拍,激动地说道。
...
“这就是我华夏,这个世界上最强的文明!后世华夏如此强大,乃我华夏之幸!”朱元璋哈哈大笑。
...
“科学,吾要研究科学!”
孔子望着天幕,一眼不眨的说道。
各时空,许多的儒家学子都愣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