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点的地理坐标经纬度在纬度90°S(正南端)和经度没有固定值(所有经线在此交汇),通常采用0°或任意经度表示。
南极点位于南极高原,冰盖下的基岩海拔大约是2800米。如果去除冰盖,南极点实际上是一个内陆高原,周围被南大洋(南极海)所包围着,最深处可以达到大约5,000米(如威德尔海)。
南极点的奇特之处表现为≈南极点(90°S)是地球最南端,具有许多独特的自然和地理特征:
这首先表现为南极点这里是地球上所有经线的交汇点也就是汇聚点,因此理论上任何时区都适用,但通常采用新西兰时间(Utc+12或Utc+13)或协调世界时(Utc)作为参考。
在南极点,“东”和“西”没有意义,因为所有方向都是北方。
此外,南极点存在着极端环境。这方面首先表现为极寒,冬季平均气温大约在-60c至-89.2c之间(1983年记录的最低温);夏季(12月-次年2月)大约在-25c至-40c之间。其次就是强风,风速可以达到 320 km\/h(1990年代记录),形成猛烈的“下降风”。
其次就是存在着极昼与极夜现象,在极昼(夏季,大约在12月-次年2月)时期,太阳持续在地平线上方,不落山。而到了极夜(冬季,大约在6月-次年8月)时期,太阳持续在地平线下,不见天日。
再次,就是这里被冰盖所覆盖着,由于南极点位于南极冰盖(平均厚度大约是2.8 km)上,真正的陆地(基岩)海拔大约是2800米,但却被厚厚的冰层覆盖。而冰盖下的地形复杂,包括山脉、湖泊(如沃斯托克湖)。
最后就是南极点没有常住人口,没有原住民,只有科学考察站(如美国的阿蒙森-斯科特南极站)。
人类在南极点的历次科考发现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在极地气候研究方面上,南极点是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地点,冰芯钻探揭示了过去80万年的气候记录。
发现南极冰盖储存了全球90%的淡水,如果全部融化,海平面将上升大约60米。
第二在天文观测上,由于大气稀薄、光污染极少,南极点是天文观测的理想地点,特别是中微子探测(如冰立方中微子天文台)。
第三在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上,科学家仿发现南极洲曾经是冈瓦纳大陆的一部分,与其他大陆相连。并且还在南极冰下探测发现了湖泊(如沃斯托克湖),可能孕育独特微生物。存在着极地生态系统,尽管南极点本身没有生命,但周边研究发现极端微生物能在极寒、高压环境下生存。
那么南极点的夏天又(12月-次年2月)是什么状况呢?
在南极点的夏天存在着极昼现象,这就是太阳 24 小时不落,但高度角很低(大约在23°左右),阳光斜射,导致温度仍然比较低。
另外,南极点相对温暖的“夏季”气温比冬季高很多,大约在零下25度至零下四十度之间(仍远远低于冰点)。风速可能降低,但仍可能遭遇暴风雪。
南极点的夏季是科考活动高峰期,也就是说此时季是南极科考的主要窗口期,飞机(如Lc-130大力神运输机)可以降落这里,物资运输和人员轮换在这个时候进行。
阿蒙森-斯科特站夏季大约有50-100名科研人员,冬季只剩余15-20人坚守。
南极点夏季期间的冰雪状态就是表面冰雪可能部分融化,但整体仍然是非常坚硬,适合车辆(如雪地车)行驶。
总而言之,南极点是地球上最极端的环境之一,具有独特的地理、气候和科学价值。人类在此建立了科考站,研究气候变化、天文、地质和极端生命。夏季虽然相对“温暖”,但是仍然表现出来极度寒冷,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