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极科考队针对罗斯冰架为期八天的满二十四小时三班轮岗科学探索考察不知不觉进入到了第六天。
盛夏一月的极昼太阳,
波澜壮阔的罗斯海沉浸在一片橘红色的光影世界之中。
“队长,第三小组已经就位。”
副队长快步走来,脸上带着高原人特有的红晕…,沉稳地说道。
“今天是第六天了,所有设备运行正常。”
李旭扬点点头,摘下了防寒面罩,露出一张被极地寒风吹得略显粗糙的脸庞。四十五岁的他是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的资深冰川学家,这是他第十次踏上南极大陆,来到罗斯冰架与罗斯海主持专项课题的冰架下海洋科考。
“老李,你说这次我们真能有所发现吗?”
王磊压低声音,神秘兮兮地问道。
李旭扬眺望着远方,眼神坚定,微笑着说道:
“二十年前我第一次来南极时,导师沈院长就告诉我,冰架下隐藏着地球最古老的秘密。现在,我们的雷达回波显示,冰架内部有异常结构,下面可能是一个从未被发现的地下空间。”
“这次科考参加的考古方面的专家,早已经期待已久了。”
王磊环顾四周,压低声音,
“我听说是因为一块在南极内陆发现的古老石板,上面刻着奇怪的符号?”
李旭扬的眼神闪烁了一下:
“是的,按照‘昆仑计划’探寻远古痕迹,这也是此次专项课题深入进行冰架科学考察的主要原因,实际上…”
他停顿了一下,又继续说着:
“我们有理由相信,冰架下可能封存着远古文明的证据,甚至可能是..上一个冰河时代的遗迹。”
就在这时,对讲机里传来急促的声音:
“报告队长,第一小组发现,在b-7监测点发现了异常冰层结构,雷达显示下方七百二十米处有空腔反应,重复,在b-7点区域发现了空腔反应。”
李旭扬和王磊对视一眼,迅速朝停放了雪地车的方向奔去。
“全体注意…”
李旭扬通过对讲机下达了科考工作指令,
“目标锁定b-7区域,准备钻探和探测设备,我们要看看这冰架下到底藏着什么。”
b-7监测点位于罗斯冰架的东南边缘,这里冰层厚度大约七百五十多米,根据探地雷达的数据显示,冰架下七百三十米处存在着一个异常的空腔结构。
科考队的钻探专家赵工正忙着调试设备,他看到正副队长及其他人来到后,笑着说着:
“这下面要是真有空间,那可真是南极科考史上的重大发现了。”
“赵工,小心点操作。”
李旭扬认真地叮嘱道,
“我们不知道下面是什么情况,如果真有封闭空间,气压和气体组成都可能与外界完全不同。”
随着钻头的深入,橘红色的极昼阳光在冰面上投下长长的影子。科考队员们轮流值守,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地监控着钻探进度。
夜幕...或者说极昼中的“夜晚”时分,钻探深度终于达到了七三十米。
“队长…”
负责监测的年轻科考队员小林兴奋地喊道,
“压力传感器有反应了!下面确实有空腔,而且好像还有气流在向上流动。…”
经过短暂休息后的科考队长李旭扬立刻从临时科考现场休息及检测防寒帐篷中快步走到钻探现场:
“准备取样,小心释放压力。赵工,缓慢提升钻头,不要破坏可能的洞口结构。”
当钻头退出最后几厘米时,一股奇特的冷空气从钻孔中喷涌而出。令人惊讶的是,这股气流中夹杂着一种难以描述的气味——既像是古老的苔藓,又带着某种金属的锈蚀感。
“记录气体成分…”
李旭扬迅速下令,同时示意队员后退。
气体检测仪立即发出规律的滴滴声,屏幕上的数据不断变化。负责环境监测的女博士陈雨晴紧盯着仪器,说道:
“氧气含量异常高..还有微量甲烷和…这是什么意思?二氧化碳水平极低,但氮气比例与大气标准不符..”
就在这时,钻孔深处传来了清晰的水滴声。
“队长,你听到了吗?”
小林紧张地问道。
李旭扬点点头,立刻说道:
“所有人后退五十米,建立安全警戒线。陈博士,继续监测气体变化。赵工,准备扩张钻孔,我们要看看下面到底是什么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