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十七,天色蒙蒙亮,京师的天气就好似当下的朝局一般,阴晴未定。
深吸了一口气,奉旨回京面圣述职的湖广巡抚董汉儒大步迈过门槛,在眼前内侍的引领下,神色复杂的越过空旷的皇极殿广场,朝着记忆中已然有些模糊的乾清宫而去。
尽管按照规定,代天巡狩的封疆大吏们每隔一段时间都要返回京师述职,但在大明朝两百余年的国祚中,这条规矩真正被严格执行的时间却是少之又少,尤其是御极四十八年的万历皇帝在执政后期因\"国本之争\"和\"党争\"的缘故,常年待在内廷,少有在皇极殿举行朝会的时候,故此极少有封疆大吏能够如期回京述职。
例如此刻满脸迷茫之色的湖广巡抚董汉儒,距离他上一次回京,恐怕已是过去了十年之久。
\"董大人还请小心脚下..\"
耳畔旁响起的谄媚声将董汉儒的思绪猛然拉回到现实之中,这位已是年过六旬的老臣眉眼间都透露着不解和迷茫。
作为常年在湖广任职的地方官员,他虽然恪守己身,竭力与朝中各党派保持距离,但依旧在党争最为炽烈的那段时间被冠以\"楚党\"的烙印,可他万万没有料到,昨日抵京的时候,竟惊动了作为东林魁首,当朝次辅的刘一璟竟亲自出迎。
不仅如此,以刘一璟为首的东林官员们还与他相谈甚欢,只字不提昔日\"党争\"时的尔虞我诈。
天子到底要做什么?!
...
...
\"董大人,咱们这就到了..\"
不知过了多久,董汉儒的耳畔旁再度响起内侍的提醒声,下意识的抬头望去,多年不见却依旧威严肃穆的乾清宫已是赫然映入眼帘,宫门处还站立着一群内侍,簇拥着一名身材消瘦,嘴角含笑的年轻人。
\"臣董汉儒,奉旨面圣!\"尽管一股突如其来的激动迅速充斥于脑海之中,但为官多年的董汉儒仍是迅速反应了过来,避免了\"君前失礼\",声音颤抖的拱手道:\"吾皇,圣躬金安。\"
\"董卿家一路辛苦,快快免礼。\"趁着董汉儒叩首行礼的当口,朱由校也简短打量了一下眼前这在湖广任职多年,在历史上允文允武,一度总督宣大军务的老臣。
\"臣,惶恐。\"感受着天子声音中那不似做伪的关心,董汉儒的内心便是一热,只觉连日以来赶路所带来的疲惫之感已是褪去大半。
他虽然早在万历十七年便曾进士及第,但从未得到过如此\"礼遇\"。
\"卿家随朕入暖阁一叙。\"
伸手在空中虚浮一把,自身权势愈发稳固的朱由校便轻轻颔首,率先朝着身后深邃的宫殿而去,而董汉儒也在两侧内侍小心翼翼的搀扶下起身,跟在朱由校的身后。
\"爱卿可是心中有惑?\"
待到董汉儒落座,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安亲自为其递上一杯冒着热气的香茗之后,坦然坐在案牍后的朱由校便微微一笑,意有所指的打破了暖阁中的沉默。
\"臣不敢,\"闻言,董汉儒的眼皮便是一跳,但仍竭力保持着面上的平静,心道天子果然是少年心性,风格竟如此直接。
所谓雷霆雨露,俱是君恩,他虽在湖广任职多年,但天子一道政令便可让他离开经营多年的\"地盘\",为臣子者心中纵使有所不解,也不能在天子面前表现出来呐。
\"爱卿久在湖广,为官清廉,政绩斐然,朕早就想见见爱卿了,\"见眼前的老臣似乎流露出一抹紧张之色,朱由校赶忙摆手解释,并且毫不顾忌的道出了朝中看似风轻云淡,实则暗流涌动的朝局:\"如今党争虽平,但各党派仍在暗自角逐..\"
\"朕需要爱卿帮朕呐..\"
嘶。
听得此话,董汉儒便是倒吸了一口凉气,浑浊的眸子也是不敢置信的看向案牍后的天子,这等言论若是宣扬出去,不知会惊掉多少人的下巴。
天子仍对看似偃旗息鼓,实则满脑子都在想着争权夺利的朝臣们心存不满。
只是这份不满,究竟是针对\"死而不僵\"的东林党,还是大权在握,春风得意的\"首辅党\",也就是由方从哲领衔的浙党。
董汉儒不敢再深想下去,只是默默挺直腰板,眼神坚毅的看向案牍后的年轻天子,不过让他有些没有料到的是,才刚刚展露出些许锐气的天子却没有在此敏感的问题上深究,反倒是以不容拒绝的口吻命令道:\"近两年地方不靖,辽东建奴和西南土司先后犯上作乱,爱卿能文能武,正好能够为朕分忧。\"
\"爱卿入阁之后,可不要让朕失望。\"
入阁!
尽管朱由校的声音淡然如水,但对董汉儒而言却是犹如一道惊雷,猛然在他耳畔旁炸响,让他枯瘦的身躯都忍不住随之颤栗起来,为官数十年所修炼的养气功夫在这一刻荡然无存。
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却是代表着臣子的巅峰。
自太祖朱元璋废黜\"丞相\"制度以来,\"阁臣\"便是天下无数读书人心中最为敬仰且羡慕的存在,如今这个位置竟要轮到他董汉儒了吗?
\"陛下,臣..\"董汉儒有心想要说些什么,但脑海中的千言万语却难以在喉咙中汇聚成完整的句子,唯有激动和狂喜洋溢在身体的每一寸角落,让他已是枯死多年的肌肤都随之焕发了一丝生机。
\"不要让朕失望..\"满意的点了点头,朱由校便自案牍后幽幽起身,径自行向不远处的窗柩,并在董汉儒已是逐渐平复好心情,准备奏对的时候,问出了一个让乾清宫暖阁温度骤然降至冰点的问题。
\"楚王,是真是假。\"
时隔多年,许多当事人早已凋零于时间长河之中,诸多细节也无从考证,而眼前的湖广巡抚董汉儒恰好便是当年那场\"伪楚王案\"为数不多的经历者,拥有一定的发言权。
\"额..\"
兴许是没有料到天子竟会突然提及这桩陈年旧案,湖广巡抚董汉儒竟一时为之涩然,直至几个呼吸之后方才反应过来,并在朱由校意味深长的眼神注视下拱手道:\"疑点重重!\"
\"唔。\"得到满意答案的朱由校没有继续多说,只是朝着身旁的司礼监掌印太监使了个眼神,示意由王安替他礼送董汉儒出宫。
朝中局势即将恢复往日的平静,湖广那边也要有个了断了。